脑囊虫病采用大剂量吡喹酮抗囊虫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9-03-29 05:48王嗣嵩云琴冯文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疗效

王嗣嵩 云琴 冯文

【摘 要】

目的:研究大剂量吡喹酮抗囊虫用于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大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于脑囊虫病患者而言,采取大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剂量;吡喹酮;脑囊虫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175-01

脑囊虫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其致病原因为受到寄生虫(以猪涤虫为主)感染而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病情严重,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ADDINNE.Ref.{8906710A-D52A-4EA5-9678-3DDDE863B0D6}。因此,为脑囊虫病患者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对其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的改善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大剂量吡喹酮抗囊虫用于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囊虫病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发现采取大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脑部CT检查结果均符合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随机抽签并以单双号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年龄为(38.9±3.4)岁,病程为4~16d,平均病程为(7.7±1.2)d,体重为51~83kg,平均体重为(71.4±4.8)kg。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为18~56岁,平均年龄为(39.1±3.5)岁,病程为4~15d,平均病程为(7.8±1.4)d,体重为52~84kg,平均体重为(71.7±4.9)kg。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于自愿情况下签署关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吡喹酮(生产企业: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83670),首日服用剂量为:0.5g/次,3次/d;次日服用剂量为0.4g/次,3次/d。从第3日开始,两组以不同剂量服药,对照组的服药剂量为:30mg/kg,3次/d,观察组的服药剂量为:50mg/kg,3次/d。为两组患者均采取为期2周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②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头晕、头痛、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头晕例数+头痛例数+恶心例数)/总例数*100%。

1.4 判定标准

根据脑部病灶的缩小程度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患者的疗效予以评估,痊愈:颅脑CT检查显示脑部病灶的缩小程度≥90%或钙化,脑组织与大脑中枢严重损伤、肢体运动障碍、浑身无力、头痛、继发癫痫、视物不清以及失明等临床症状均已完全消失;显效:颅脑CT检查显示脑部病灶的缩小程度<90%且≥50%,上述临床症状均出现明显改善;有效:颅脑CT检查显示脑部病灶的缩小程度<50%且≥10%,上述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效:颅脑CT检查显示脑部病灶缩小度<10%甚至扩大,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比较数据,以X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若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

3 讨论

脑囊虫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此类患者主要是由于饮食中食用了猪肉涤虫虫卵,进而发育为囊尾蚴,由消化道穿出肠壁而到达肠系膜的小静脉,再通过体循环进入脑膜、脑实质与脑室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周围脑组织受到囊尾蚴的破坏与压迫;②其作为异种蛋白而造成的脑组织变态与炎症反应;③脑脊液循环通路由于受到囊尾蚴的阻塞而引起颅内压增高,临床症状主要为脑组织与大脑中枢严重损伤、肢体运动障碍、浑身无力、头痛、继发癫痫、视物不清以及失明等[2]ADDINNE.Ref.{9DAA280C-F392-4603-9786-BA4954C0AF5D}。此类患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病情严重,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必须为脑囊虫病患者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

吡喹酮属于一种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对血吸虫病、肺吸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类药物可以对虫体起到两种主要作用:(1)血吸虫受到低浓度吡喹酮的影响后,其虫体张力会立即上升,当药物浓度超过1mg/L以后,虫体便会发生收缩而形成痉挛性麻痹;(2)吡喹酮可以显著地损伤虫体皮层,造成虫体外皮肿胀,进而形成空泡,再形成大疱而突出体表,最终导致表皮糜烂破溃、分泌体消失、环肌与纵肌迅速先后溶解。对于脑囊虫病患者而言,以往常常采取常规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3]ADDINNE.Ref.{DEB2D677-53AC-4173-A998-DE37B6BEDF96}。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却易于引起头晕、头痛、恶心等并发症,从而对治疗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种治疗方法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有研究表明,对于脑囊虫病患者而言,采取大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头晕、头痛、恶心等并发症[4]ADDINNE.Ref.{27BE7300-F249-4D75-B40C-5FC9E586A864}。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脑囊虫对吡喹酮的抵抗力比较强,只有在剂量足够的条件下才可以将其全部杀灭。

综上所述,对于脑囊虫病患者而言,采取大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头晕、头痛、恶心等并发症,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必要将大剂量吡喹酮抗囊蟲治疗推广应用于脑囊虫病的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 郑金红.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观察[J]. 医学动物防制. 2012,29(02): 210-211.

[2] 徐鸿. 滇黔桂三省交界区脑囊虫病采用大剂量吡喹酮抗囊虫治疗的疗效[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8,35(04): 82-83.

[3] 白莉娅.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6(22): 84-85.

[4] 李文英,高泽明,李长密.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717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12): 2909.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