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个性化研究

2019-03-29 12:05万瑶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万瑶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呼唤下的新型班级文化和班级管理是围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笔者在近几年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班级文化建设的辨证性反思,开始尝试对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进行个性化管理。着重创建班级建设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模式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着重创建班级物质文化,努力展示集体精神风貌;着重创建班级精神文化,努力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着重创建班级制度文化,努力焕发集体生命活力;着重创建班级活动文化,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 个性化研究

一、课题背景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1.學校发展的需要

本校着力通过提高质量和强化办学特色从而提升教育品质。基于学校发展现阶段的特征,优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2.班级管理的需要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学校文化的落脚点必然是在班级文化上面。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是围绕班级展开的。班级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有时甚至可以对学生的精神品质产生终身的影响。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建应该是系统性与计划性并存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开展和逐步完善来进一步落实最终的管理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在班级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里往往更多的只关注传道解惑而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层次的感知。原版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和单一直接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者越发缺少感召力,受教育者也越发缺少自主性与创新性。

3.学生成长的需要

班级文化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准则。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形成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它表现了一个班级独特的精气神。班级文化也是学生个性发展,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园地。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的领导下,通过教育教学的运用及常规管理的开展,使班级内部通过自由讨论、分组实践,最终形成的一种代表本班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文化。班级文化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它是本班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班级文化早已不能脱离校园文化而单独存在。如何使班级文化既符合整体发展的规律又能结合本班现状,长期有效的均衡发展,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课题从实践的角度,笔者积极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以及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笔者希望可以创建一种充满教育力的班级文化,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和谐的学习与生活。

(二) 课题的界定和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其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文化建设既可以创建班级氛围,又可以对被教育者进行心灵塑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提倡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共同进步。

2.“班级管理”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管理。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建设个性化的班名、班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班级活动、行为方式以及班级管理模式,开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与动机,形成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个性化,其内涵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指导思想;独特的知识切入点;独特的文化视角;独特的文化载体;独特的感染途径;独特的感悟方式;独特的情感体验;独特的行动实践;独特的管理手段;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和管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学生在学校会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学到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指通过分门别类的课程学习,在单科中获得的知识。另一种是无意识学到的知识,是指由于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中所获得的知识。就学校而言,杜威所提及的人文环境实际上指的是班级文化建设。

根据马斯洛动机心理学理论,班级是满足学生心理、生理和安全的必须场所,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是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创建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为了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意识,拥有健全人格。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创造自我。通过教师运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追求。

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个性化的基本出发点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生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是突出教师的本体作用,用教师独有的教育理念去带领学生创设“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

现实依据: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及德育工作的规划,再结合时代特点及班级实际管理的需求。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可以使个性特长较为突出的学生找到用武之地。通过活动达成自身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为此,笔者在充分依托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努力使班级形成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从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三个不同的層面,丰富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内涵。它具有实践性、情感性等特征。为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文化和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通过研究,为学生营造了富有个性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特色班级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熏陶和感染,从而取得益智、明理、育人的效果。

2.通过研究,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

3.通过研究,努力开发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资源,开辟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4.通过研究,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课题的实施及研究成果

在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个性化研究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班级布置个性化

笔者积极倡导“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做到人无我有,我有我新,人新我奇。

(二)班级公约精细化

笔者带领学生逐步创建班级公约,凡事做到有矩可蹈,有章可循。

(三)班级管理自主化

笔者依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及个性发展的双重特点,在班级设置不同的职位,希望在班级能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四)课外阅读常规化

笔者利用班级图书角展开班级文化建设,统一设置读书专用时段(午自习前20分钟),营造人人谈读书、人人比读书的氛围,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主题活动多样化

笔者充分发挥班级小干部的作用,在开展活动时由小干部带领其他学生进行自行选择主题,自行制定活动方案等。希望能做到以活动凝聚人,以活动锻炼人,以活动陶冶人,让班级活动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二者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同时又可以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某种依据。然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对班级管理的直接反馈。班级文化就像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它使人感到温暖和惬意。如果想使班级变得更加井然有序、充满生机,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富有人文底蕴。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建荣.高三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15).

[2]王淑贞.和谐班级文化坚守初探——营造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李文雯.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4]肖学冰.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云南教育,2001,(16).

(作者单位:南京弘光中学)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如何运用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