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的思考

2019-03-29 12:05乌日娜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关系分析社会治理思考

乌日娜

摘要: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都属于上层建筑,是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治理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道德与法律的支持;发展经济,不断强化行为约束,需要道德与法律的保障。认真分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我们可以明确:首先,法律是标杆,道德是根本,标本兼顾,才能更好的实现“依法治国”战略计划;其次,道德建设,能给社会治理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当代文明社会始终需要法律的维护。对道德与法律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们付出更多努力,投入更多精力。本文主要对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待社会治理做出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律 关系分析 社会治理 思考 研究

改进社会的治理方式,是深化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有利于广大群众良性互动关系的慢慢形成。我们应一直坚持依法治理,不断加强法治保障,这样才能更好的化解社会矛盾问题,让“法治思维”及“社会治理”真正结合在一起。要知道,所谓的社会治理其实就是强化有关道德方面的约束,规范着群众们的一些社会行为,同时协调社会关系与利益关系,让更多的社会问题都能得到好的解决,助推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社会治理必不可少,了解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会使社会治理才具全面性,国家综合实力得以迅速增长。

一、道德属于促进社会向善的价值规范

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带着积极向善的乐观态度,参与社会活动,规范自身行为。道德追求能让人们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始终坚持“至善修身”原则,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1]。比如,传统文化提倡“见贤思齐”,鼓励“尊老爱幼”,是在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的同时杜绝那些道德下滑的事情发生。国家在保护私有利益方面颁布了各项条款,主要目的在于维持社会基本的道德底线。法治思维属于守护价值底线的一种形式,德治目标则是引导社会目光向前看齐,去追求真、善、美,释放出正能量。因为道德思维永远是积极向善的,所以它更利于和谐社会的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

二、法律制定及实施始终需要道德维持

“道德”偏向感性的内容,“法律”偏向理想的内容,法律的实施,需要良好道德的维持。法律由人制定,融合了一些主体意志,体现的是主体思想。法律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利益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法律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法律是一把双刃剑”,法律带有理性特征,它在确立、执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价值理性。这个社会仅有道德的约束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法官或者律师如果放弃了法律的理性原则,那么法律的存在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种十分恶劣的反面规范。有鉴于此,实施法律必须倚靠道德约束,道德行为必须看重法律维持。比如,2008年出现了三鹿奶粉事件,三鹿集团之所以被绑上了社会的“耻辱柱”,法律方面依据的是“明知故犯”,完全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在了解婴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下,依然准许生产,并且出厂销售,这种行为可以被称为极不道德的。要知道,如果人人都能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行为,那么这类惨剧就不会发生,建设和谐社会才有现实的意义。

三、法律通过道德才能得以真正的维护

其实,道德与法律实现的根本依据是不同的。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道德依靠他律,法律依靠自律,道德属于人内在行为的一种约束工具,法律则是人外在行为的一种规范工具。了解了“唯物辩证法”后我们可以明确,内在元素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外在因素联合着内在因素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所以,法律需要道德的维护才能体现出更高的存在价值,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治理长远规划目标的必要前提[2]。例如“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一部分人没有遵守道德,不够重视法律。那么,我们必须使用法律的手段去惩治他们,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使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环节,我们首先要清理主要的社会矛盾,同时理清内因,找出关键依据,然后,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快速完成根本任务,将法律制裁全面贯彻到每一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最终取得一个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四、形成道德与法律氛围能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从意义上看,社会治理实际上是治理社会。根据特定的治理主体,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案。社会管理过渡到社会治理,不仅是概念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思想、行为、方式、手段的革新[3]。社会治理影响着公共理想,决定着经济效果,通过一系列价值、政策、制度的完善,发挥好提升经济水平,构建文明社会,体现政治核心的强大作用。社会治理有一定的成本,实施法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国家时时刻刻都在整合资源,用于维护法律体系的完整性。道德则是相反的,因为它不需要强制执行,依靠的是“自给自律”,主体受到舆论力量的约束,从而产生向善的信念。优秀的傳统文化促进着道德的良性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组织社会治理工作,很好的发挥着自我约束的重要作用。其实,道德成本远远低于法律成本,而且能够涉及到更广的范围。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对于“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五、既要重视“法治”更应加强“德治”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法律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它的实施空间非常有限,无法在各个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保障作用。比如网络游戏、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的事物,在这个媒体时代中,它们处于快速的发展状态。但是新的法律却尚未出台和实施起来。这种缺陷也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方面。设想一下,如果社会治理只需要法律规范的话,那么没有出台相关法律的领域是否就能放任不管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此时配合道德的约束,强调舆论的监督就显得异常关键的。道德弥补着法律的空缺,补充了法律的不足[4]。有的时候,道德可以代替法律规范人们的某些行为,既然关注着“法治社会”的发展,那么在此基础上,就更应该加强“道德治国”的建设。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待社会治理,全面性、综合性、先进性特征极为明显,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二者的目标指向,融合共同的奋斗思想,进而培育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

六、结语

总的来说,道德与法律乃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法律维护道德的底线,用道德规范法律的行为,有利于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鉴于此,我们就要不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尊道德”,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善的乐观态度,营造出一片至善、至美、和谐的社会氛围、常言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人们产生了善良的思想意识,具备了强烈的道德情感,在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时才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确保实践能力、践行能力得以快速提高。我们一代接着一代的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有助于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35):112-113.

[2]米江霞,贺泉江.浅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5,(03):266-266.

[3]刘萌.浅析道德文化及其对社会的治理作用——“冷漠”被救者带给我们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6,(14):441-442.

[4]彭宗健.关于社会治理主体道德问题的思考[J].新西部,2016,(17):88-89.

(作者单位: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年级一班)

猜你喜欢
关系分析社会治理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分析
关于德育移植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