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工匠精神”

2019-03-29 12:03唐振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摘 要: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民族优良品格,将是高职思政教育实践的时代选择。从政府工作报告“将厚植工匠文化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也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号召。高职院校要借此契机,着力挖掘“工匠精神”价值意蕴,因势利导融入到思政教育实践中,提升高职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素养、文化品质。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

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高职教育面临千载难逢的人才培养契机,更应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有用人才。“工匠精神”作为时代话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价值是深远的,更是迫切的。挖掘“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将之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落实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增强和提升高职人才竞争力。

一、“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主义人学论认为,思政教育是基于人的活动,将人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不仅关乎人的技能、技术层面,还要关乎人的价值、意义层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于知识传授层面,更要强调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內炼,来塑造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工匠精神”的融入,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思政教育时代性的彰显。思政教育要贴近学生、紧跟时代,十九大将“弘扬工匠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来推进经济质量再上新台阶。二是对高职思政教育针对性的改进。思政教育是基于个体道德素养需要,以发展人为目标,而在具体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国家经济建设中,搞研究的人需要、高级工匠的人更需要。高职要树立“现代工匠”人才培养目标,以精湛的技艺、过硬的本领、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来胜任岗位。忠诚、责任、专注、精益求精这些素质,更成为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三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体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贴近高职学生学情、行业发展实际,思政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理论、现实两张皮。高职教育学生理论水平“弱”一些,但要勤奋、务实、多动手实践,来成为现代高级工匠,同样服务社会、成就人生理想。

二、把握高职思政教育“工匠精神”的融入原则

通过挖掘丰富的“工匠精神”,来增强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把握三点原则。一是恰当。“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多元,以思政教育为主体,融入“工匠精神”,教师要从“工匠精神”的内容、理解、讲授方式等方面,选择恰当的路径。“工匠精神”不是新鲜事物,更不是“舶来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来展现“工匠精神”的魅力。二是适时。“工匠精神”是优秀品质,在运用过程中要把握良好时机,时机不当,学生排斥、甚至反感。结合当前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报告,参照当下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以热议、关注等方式,来渗透“工匠精神”。三是适度。“工匠精神”在融入时要把握分寸,“恰当”、“适时”是对“质”的要求,而“适度”是对“量”的体现。“工匠精神”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思政课堂上,教师要正确、客观对待“工匠精神”,要联系课程内容、学生学情,强调“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将之与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融合起来,共同构筑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三、“工匠精神”渗透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依托思政理论课,提升课程说服力

在思政教育课堂,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之意义、内涵。思政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工匠精神”渗透主阵地。“工匠精神”不是一个概念,也非几句话,而是要联系理论知识,强调“工匠精神”的职业操守、信仰和道德准则。爱岗敬业是职业品质,也是“工匠精神”的表现,树立追求卓越的岗位精神,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价值尺度。在概论课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工匠精神”,古代的鲁班、李冰、蔡伦等巧匠,无不在千锤百炼中获得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在形势与政策课堂,可以联系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企业创新等层面,融入“工匠精神”。另外,通过引入课堂视频资源,让学生增进对“工匠精神”的体悟与理解。

(二)以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来切入“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绝非停留于思政课堂,还要融入到专业课,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将各专业课程渗透思政元素,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工匠精神”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灵魂,教师要积极联系专业、行业发展实际,藉于大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养提升,强调“工匠精神”的价值,让学生从职业发展、规划中认同、接受“工匠精神”。在实训课、顶岗实习阶段,更要突出“工匠精神”教育特色,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岗位,融入“知行合一”教育,塑造学生的职业操守。如遵守规章、遵循工作标准,培养严谨工作态度,提升职业理想。

(三)搭建“工匠精神”育人環境

“工匠精神”并非仅限于爱岗敬业,还要突出精益求精,创新突破,不能狭隘地理解“工匠精神”,而是要全面、正面地解读“工匠精神”。在融入“工匠精神”时,不能强制性,而是要尊重学生,以对话、交流方式平等讨论,让学生信服、认同。如课前结合相关新闻报道展开讨论,从中融入“工匠精神”;结合学生实训、实习心态变化,切入“工匠精神”。高职阶段实训课时多,校企合作实习等都是融入“工匠精神”的契机,要组织学生学习“企业德育”、“行业准则”等,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工匠精神”是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生涯发展起指导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统合起来,把握主次,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姜英华.“工匠精神”在高职文化建设中的生态意义解读[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06):48-52.

[2] 莫俊峰.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8(11):41-44.

作者简介:唐振宇(1993- ),男,江西抚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