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

2019-03-29 11:55苗秀伟
理论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苗秀伟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深入贯彻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对其自身智力开发、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在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为主的素质教育当中学生的音乐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培养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1 — 0153 — 03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在心灵方面的塑造,是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培养,是对学生在个性化方面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优美的音乐当中饱含着高尚的情操,音乐艺术本身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升华、净化以及激励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大脑平衡发展,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让学生能够感到情绪振奋,让学生感到精神愉快。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育当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所具有的主体作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种精神产物,它起源于非常久远以前的人类社会,开始只是简单的声音的高低强弱,甚至利用木棍石器敲击产生音乐的雏形,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慢慢的发展成为有一定的节奏曲调等等,后来用动物毛、皮又发明出制造出鼓及弦乐等乐器。发展到今天,音乐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声音变化和简单的敲击声了,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生存和发展,正因为其自有的超凡魅力,使得音乐具有超强的生命力。

音乐的魅力的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是人类共能的“语言”。音乐是神奇的,可以使人感动,可以使人悲伤,可以使人沉静,可以使人兴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使人痴狂。音乐的魅力是任何一种东西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并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之后,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相关评价标准等都比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不管怎么改革,音乐的魅力都是吸引学生的最大源动力,要让学生在课堂真正体会音乐的魅力是音乐教学重要使命。

教师作为一种高尚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承担着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答疑解惑,指引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发展人类文明的重任。教育事业神圣而严肃,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绝不能敷衍了事,虚假马虎,那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那是道德败坏,毁人一生的严重问题。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不仅仅要具备通达的学识,渊博的知识,特别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育人。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感的体验就是审美的过程。音乐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音乐当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智慧。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思维动力,充分激发学生在智慧方面的创造力。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优美的音乐能够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音乐当中所包含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多听优美的音乐能够让学生产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当中体会生活的美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会受到美好情感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就会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作为音乐教育者,都清楚的意识到音乐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音乐与人类文明以及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一种学习或练习的过程,而是一种素养的学习,一种修养的锻炼。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就要认真的剖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探索使學生能愉快积极主动接受的,符合学生心智的灵活的教学形式或方法,通过对学生不断的鼓励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音乐教育当中想要培养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并且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环节,这过程中不仅包括学生对基础音乐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还有在音乐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比如乐器演奏、发声练习以及歌唱技巧等等,以及对相关音乐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学习。如果学习音乐而不懂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历史,这样就不算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想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应该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去欣赏和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表达,充分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知道音乐发展的历史,在音乐的欣赏过程当中能够与音乐本身达成一种共鸣。在当前的音乐教育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比如让学生学习钢琴,学习小提琴等,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考级证书,这种思想和做法都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1〕。

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还包含了很多的音乐知识,因此,相应的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也是形式多样的,主要包括认知教学、听觉教学以及视觉教学等,这些教学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小学音乐教学是一种虚与实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能够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深刻感受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较强魅力,寻找一些具有鉴赏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和评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春天来了》一单元时,可以找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曲调应该活泼动听,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春天的气息,增强对春天的向往,间接地让小学生能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进而有助于小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保护大自然,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重视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实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实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在人们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来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音乐作品。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小学音乐教学,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教学的内容,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形式。这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魅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标准和要求,选择学生们喜欢的,易于接受的作品,首先以欣赏的形式,让学生接受这首歌,喜欢这首歌。其次教师要采用灵活的式样的方式,使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形式,开展音乐教学,特别应适当考虑时代特色,流行元素等,如使用班级的多媒体,首先以电影片段或是短片的形式介绍作品的背景故事,或者以另一种较为新潮的、青春期中学生最易积极主动接受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逐步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的正式内容,或者采用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上风景优美、同音乐内容主题相一致的画面吸引学生等等。甚至可以做游戏、适当运动等方式引入音乐教学等,只要能让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或形式都可以在音乐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只有采取和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学生感知和接受的教学模式,才会让学生喜欢音乐,体会到并享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其欣赏音乐的能力与素质。

在对学生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在音乐情感方面的教育。情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人与动物相比拥有非常细腻的情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会对自己所面对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很多音乐家用其自身与常人所没有的音乐才华以及细腻的内心,通过不一样的旋律和音符将人类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全部表达出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音乐。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接受了相应的情感教育,这些对于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2〕。

首先,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类语言,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音乐能开启学生的心扉,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心灵得到净化。因此,怎样借助于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三个功能,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发展认识世界的能力,推动他们讲礼貌,使其行为变得高尚,切实提高其音乐素养,这都有益于实惠风气的净化,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次,艺术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一点,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在情感上产生兴趣、产生共鸣,使感知、感受、感动三者统一,因为“情感教育的最大力利器,就是艺术”。

(三)增强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的提高

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会音乐的魅力。使用能有效培养青少年美感的作品,才能够直接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了解美、感知美,通过良好的作品使学生充分得以音乐之美的熏陶。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我们的美育教育仅仅有正确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体现在教材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上。要求教师象树立敬业精神一样树立美育思想观念意识。转变以往对音乐教学的狭隘的理解。教师是学生灵魂的构造者,对学生感同身受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思想根源上,让教师真正理解美育教育,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的把美带给学生,带领学生感知美。只有教师知道了什么是音乐之美,才有可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乐之美。

而且想要培养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更应该增强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的提高。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育,这过程中应该包括音乐历史教育、音乐技能教育、音乐基础教育以及音乐名人教育等。加强对学生在音乐历史和音乐名人方面的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深入研究音乐的发展规律等,有效的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音乐技能的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动手和动脑方面的能力,能够在音乐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当中有效的提升自身在音乐实际表现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是想让学生能够学好音乐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他音乐知识奠定基础,提供保障。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具备主动、积极克服困难的胆量和勇气,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创作当中能够更加刻苦努力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个人品质〔3〕。

结語: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启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基于此,应该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这不仅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自身良好发展的重要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重视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的提高,培养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任会平.注重教师素质培养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谈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122-124.

〔2〕卢晓华.师范生艺术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J〕.艺术教育,2016,(02):46-47.

〔3〕徐春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素质培养之课程研究——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优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2):92-9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