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农”思想探析

2019-03-29 11:55张一帆殷旭辉
理论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价值理念粮食安全

张一帆 殷旭辉

摘 要: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习近平关注“三农”问题的思想缘起。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建设生态良好和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三个方面构成习近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植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以及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梳理习近平的“三农”思想,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粮食安全;美丽乡村;新型农民;价值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1 — 0017 — 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高度,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许多重要的论述,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三农”思想。习近平的“三农”思想体现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是新时期做好和开创“三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缘起: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粮食安全观

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立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饭碗论”“红线论”“底线论”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理论,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饭碗论”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饭碗里装的主要是中国粮。“饭碗论”首先强调的是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历史和现实证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且是新时代要坚持传承的重要法宝。粮食问题不仅应该从经济方面看,还应该从政治方面看。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一方面要求我们要转变以往经济发展模式,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不能过分依赖进口。“饭碗论”其次强调的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近年来,针对一些部门热衷于实现粮食进口和替代战略,对本国农业扶持力度不够、热情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失,土地抛荒等现象,习近平指出“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生产的粮食”。只有国家粮食安全了,才能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奠定基础,为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提供客观条件。

“红线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诉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大坝。根据我国耕地资源和开发利用的特点,习近平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要依照法律法规做好耕地占用和补给的平衡工作,统筹谋划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地进行;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改变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推进节约用地,绿色用地,循环用地;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通过示范性试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底线论”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可靠保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强化底线思维,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风险底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问题永远没有完成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守好粮食安全的底线,要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农产品质量的合理性;要注重农业发展的质量,依托科技力量将粮食生产观念由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努力优化市场机制,平衡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既要把握好粮食进口的“度”,又要培育国际大粮商,提高国际话语权。

二、习近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现代农业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对农业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牢牢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公益性等特征,要鼓励和支持地方财政加大对省级、地市级农科院的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要优化投入结构,增加科研机构事业经费,提高科研人员薪资待遇,确保他们潜心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二是坚持走集约、创新型农业发展道路。从生产方式来讲,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过去如人工施肥、大水漫灌等粗放型生产方式逐步被抛弃。如今,水肥一体化、排管滴灌等精细化的生产方式和自动化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普遍。这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资源,而且能够以更好的效益回馈科技要素的投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需要着眼于当下农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要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将现代技术、先进设备等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

三是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是现代农业的窗口,是融合现代农业与现代科技的载体。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应构建汇集农业、信息、科技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通过制定各类措施,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鼓励“燕归来”“凤还巢”式农民工返乡创业。着力发展具有“互联网+农业”“农业+健康”“农业+旅游”等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乡村独特的优势,推进农业、旅游、生态、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二)生态良好和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观

美丽乡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美丽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体表达。建设美丽乡村的不仅包括生态良好的外在美,更包含着乡风文明的内在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了如化肥使用过度,污染严重、人居环境差等问题,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习近平曾经提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要成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那么美丽乡村建设更加需要引入生态文明理念作引领,更要以良好生态作保障。生态文明不仅有利于农民眼前的生活,更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乡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有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自然环境,更需要有邻里和谐文明知礼的人文环境。当前乡风文明建设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首先要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它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次,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用蕴含其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等精神感染和教育农民。要保护传承并创造性的发展优秀乡土文化,要积极开发农村文化资源,大力建设农村文化产业,抓好农村特色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形式,建设“富而好礼”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三)培养爱农业、懂技術、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观

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2017年3月,习近平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习近平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个字勾勒出新型农民的鲜明特征,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为“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提供了理论遵循。

一是要爱农业。爱农业,就要有“哀民生之多艰”的责任与担当,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坚持的执着,也要有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尊重规律敬畏自然的智慧。新形势下,要使农业工作者真正把“爱农业”这一口号转变成一种内在的爱农情怀,就要积极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投入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切实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天地,让农民成为体面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二是要懂技术。技术素质是农民素质的主要部分,在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生产方面,要通过科学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效益,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农产品加工方面,农民要精益求精,掌握相关标准和工艺流程,实现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提升;三是要善经营。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小农经济以及文化程度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着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市场意识淡薄等问题。培养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是着力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意识、市场观念,提高农民的信息接收和反馈能力,做好物流,销售,营销,品牌等方面的管理,使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习近平“三农”思想的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有其坚实的思想基础,植根于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的“三农”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延续了他个人工作经历中的农村情怀,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贯穿他的思想和工作实践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三农”问题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我国乡村建设多年的实践表明,如果不尊重和确保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任何关于“三农”问题的发展目标就、都不能得以实现。习近平十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的首创精神,他曾多次强调,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坚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其次,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针对我国农民人口众多,不同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现实,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他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一个人都不能少,要切实做好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每一项工作,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最后,始终把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归宿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概括。习近平十分关心农村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例如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是习近平“三农”思想在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78-80.

〔3〕郑兴明.习近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四重维度〔J〕.求索,2017,(19).

〔4〕林星,吴春梅.习近平“三农”思想分析——基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解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5〕余佶.新目标、新理念、新路径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三农”新发展论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7,(09).

〔6〕新华社.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N〕.人民日报,2014-06-23.

〔7〕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N〕.人民日报,2015-11-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价值理念粮食安全
围绕企业经营抓党建,以党建带电力企业经营的机制策略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医学期刊编辑应合理关注论文的伦理审核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