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旭 徐梦媛 葛华悦 樊婷婷
【摘 要】《珍珠塔》是苏州弹词代表篇目,有很多思想上、艺术上的变体。后被改编成各式各样的曲艺演绎,诸如扬州弹词、锡剧、扬剧、越剧、淮剧等。本文追溯苏州弹词《珍珠塔》的发展历史变迁及它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衍生,以期引起各界重视,为弹词艺术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弹词;珍珠塔;流变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25-02
一、苏州弹词《珍珠塔》简介
苏州弹词代表剧目《珍珠塔》,全名《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是吴语地区弹词唱本,起源于民间传说,最早出现版本乃周殊士于乾隆年间所作刊本《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又有嘉庆年间俞正峰编次的吟余阁刊本《新刻东调珍珠塔》[1],最著名的版本是民国年间评弹艺人马如飞所作《绘图孝义真迹珍珠塔》。故事梗概是河南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前往襄阳姑母家求助却遭姑母奚落,愤而辞归;表姐陈翠娥得知将珍珠塔藏于点心盒送之;姑父得知后钦佩其志气,赶至九松亭将女儿许配之。后珍珠塔丢失,方卿坠河得友人相救,考取状元后回到陈府嘲弄姑母。
二、苏州弹词《珍珠塔》文本内容的流变
弹词作为口头传诵的说唱艺术与固定的书面文学作品有差别,主要在于弹词是不稳定的、经常变动的,包括剧目内容、说法、唱腔等变化,即剧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变化。
剧目内容改变的原因在于早期弹词唱本是提纲式的,只有唱词。说唱师父以口相授时,不可能一字不漏,尤其是“说”的部分;还有说唱艺人自行改变内容来适应听众需要、思想感情和艺术倾向;甚至是后期整理脚本的情况。
说唱艺人和听众互相影响,说唱一曲弹词,需要一月至一月多不等的时间,人们大多失去耐心。说唱艺人为了适应听众,改长为短,选取主要情节演出。改写是为了适应,适应是为了增强,说唱艺人和他所说唱的内容都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才能让听众获得启发,弹词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增强。后期流派演唱会的短期演出,融合现代音乐的特点,更迎合现代人口味,进而演员也愿意为了高票房参加这类演出。思想性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连,周殊士曾在清乾隆时《珍珠塔》刻本中指出“舊刻喷饭有余,劝世不足,词句多俚,音节不谐。”因而后期马如飞对演唱的《珍珠塔》作了较大的加工、改写,使得《珍珠塔》增加了“劝世”部分,并在传唱过程中润饰唱词。书中陈翠娥满口功名利禄,陈翠娥《论功名》唱篇:“不是‘功名两个字,哪能荣宗耀祖振家声……”仿佛她便是为了封建道德、功名利禄的说教而生。弹词本和其他戏曲本最大的区别在于“羞姑”之后,增加了方母用封建大道理来训斥方卿不明忠孝节义的情节,借书中人采苹之口提出“天下谁人不势利,幸而势利得功名”的大道理,这与原本主旨讽刺“以势利反势利”大相径庭。马如飞加工的本子流传盛广的原因固然有其说唱艺人的身份所在,但最大的原因还是他所加工的本子内容,宣传了封建意识,符合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
上海、无锡戏剧界曾因如何整理《珍珠塔》而发起讨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整理本遵照传统,保留了方卿做官和羞姑的情节;另一种整理本改动较大,羞姑情节照旧,但方卿并未做官,而是成为了唱道情的江湖艺人,或是方卿做官后因“忠孝”未去羞姑,而是和陈翠娥一同劝陈家二老和好;又或是直接将陈培德的形象恶人化,认为他赶至九松亭是为了讨回珠塔,之后还暗同妻子逼方卿退婚,与陈太的势利并无太多差别,反而更为卑劣。愚以为,方卿“做官”的出发点便是为了争口气,其中不乏自己想要飞黄腾达的心理,成功做官才能在姑母面前扬眉吐气,“做官”是完成“羞姑”的手段,而就“方卿羞姑”这一情节作为《珍珠塔》的主要情节广泛传播这一点情况来看,人们大多是赞成“做官”和“羞姑”这两个情节同时存在的;陈培德原来的善良、不忘旧德的形象更能与陈太的势利、嫌贫爱富的形象形成对比,两个人对方卿的态度所激发的矛盾更能表现戏剧冲突。
三、苏州弹词《珍珠塔》流派唱腔的流变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紧密相连。马如飞对唱词的加工,既发挥了说唱艺术的特色,将俚句改得优雅;又将具有封建色彩的用典发挥到极致。根据《珍珠塔》唱词多的特点,马调在“书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滩簧“东乡调”字多腔平、单纯直朴的特色,加强了弹词特殊叙事调的音乐性;俞调字少腔多,曲折而悠扬;小阳调修改了俞调过分缠绵的特点使之为正常抒情,又加上了马调丰富叙事性的音乐表现力,将叙事和抒情的曲艺推向特色;魏调唱《哭塔》这一段:“四野无人三鼓宽,风作块,雪成团,顿时天地黑漫漫;鸿雁栖枯树,鱼龙落浅潭……”为了表现焦急的情态,配合唱词换用多种音调,创作了一连串叠句和韵文;而马调是随词定腔,无固定形式,后期薛调唱《珍珠塔》的《见娘》《方卿看灯》等片段时,在继承魏调声腔的同时丰富了马调的曲调和唱法,并加以琵琶伴奏;琴调比起薛调,音域加宽后有了更多抒情性的因素,它运用俞调的气息唱马调。蒋调在周调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特色“小腔”(加花)[2],衬字衬腔更能丰富地表现人物形象。后期艺术家凭自己的口头创作实践将马调的曲调和俞调的旋律结合形成自己的唱法,成功创造了独特的音乐模式,使整个声腔流派丰富多彩。
四、《珍珠塔》不同戏曲本的变迁
(一)扬州弹词
1.主题
作为苏州弹词的变体,扬州弹词依据方卿的故事,形成了自己的《珍珠塔》。《珍珠塔》的主题,从一开始公认的便是“反对势利”,但在其流传过程中,许多人依据自己的主观理解与认识对它进行了改编,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马调”创始人马如飞的改编本。在他的改编本中,主要是增加了“劝世”的内容,即增加了对忠孝节义、功名利禄等封建道德的说教与宣扬。而扬州弹词,因为没有马如飞这样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封建卫道士”进行宣扬,在内容上更突出反映了“反对势利”的原始主题,封建道德的说教内容较少。
2.故事情节
扬州弹词将《珍珠塔》的故事由二十四回缩减为十回。在最通行的周殊士补缀本中,第一回是《子别母》,说的是方卿告别母亲,走上前往襄阳的路途;而在扬州弹词中,不管是未整理前的十回本,还是依据张惠侬口述本整理后的二十回本,第一回都是《太医看病》,即翠娥因思念方卿和方母忧郁成疾,姚太医上门为她诊治。从回目可以大致看出,苏州弹词的本子是按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从头至尾渐次叙述的;而扬州弹词的本子,则是从故事的中间开始叙述的,对于翠娥生病之前的事,则在第一回目的开头大致叙述了一番,并伴以在之后其他回目中插入倒叙,交代以前的若干情节。扬州弹词的本子经过这样的斩头绪、立主脑,使全书一开始就进入了某种高潮。
3.人物形象
情节的省略,使扬州弹词的本子得以用更多的笔墨去描摹刻画各种人情世态。除了主要人物方卿、陈翠娥、陈廉、陈太太、方母等,还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敦厚风趣的姚太医、机智善良的丫鬟采萍、伶俐刻薄的侍女红云、贪婪势利的尼姑广月等配角,就连陈府中的下人、县衙里的差役等小人物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与马如飞改编本所反映的生活、人物和语言都较贫乏不同,扬州弹词本子中对于人物的语言心理、日常活动、饮食衣着及故事背景中风俗习惯的描写,都十分丰富生动,宛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这也是扬州弹词《珍珠塔》的特色与优势。
(二)扬剧
除弹词外,《珍珠塔》还有其他文艺形式的表现,如扬州地方戏扬剧也有《珍珠塔》剧目。对于《珍珠塔》,扬州市扬剧团的演出与镇江市扬剧团的演出有许多不同。以最出名的情节“方卿羞姑”来说,在扬州市扬剧团的表演中,方卿羞姑时唱的道情是:“黄花遍地开,小道下山来。渔鼓一声响,引动众仙来。韩湘子,玉箫品,家贫穷,苦伶仃。……更比强盗狠十分,娘家骨肉全不认,冷言冷语势利待人。数九冬天将我赶出门,侥幸雪中送炭人,到今日才得吐气扬眉把气伸。”[3]这与弹词“方卿羞姑”中所用的曲调一致,都是《耍孩儿》,但内容却不一样。而在镇江市扬剧团的表演中,方卿唱的却是“小道童上前来打一躬,尊一声老寿翁,细听我江湖人就把曲词奉。……那秦琼本是一位大英雄,上瓦岗起义扫灭了隋炀帝,扶保大唐官封他为护国公。”[4]二者相比,前者方卿以韩湘子自比,主要是说姑母的恶,反对势利的主题明显;而后者以秦琼自比,语言上更为委婉恭敬,内容也更为倾向于自己的才华,人穷志不穷,增加了劝世色彩。
(三)錫剧
锡剧的《珍珠塔》主要是根据马如飞先生的《珍珠塔开篇》四本和民间通俗绣像小说《珍珠塔》《麒麟豹》(后珠塔)等搬演而来的。1919年在上海,《珍珠塔》第一次被搬上锡剧舞台。当代无锡市锡剧团的演出本,一共分为十场戏:《投亲》《见姑》《赠塔》《许婚》《跌雪》《哭塔》《造假信》《庵会》《荣归》《羞姑》。在江苏省锡剧团整理、谢鸣执笔、成进森改编的《珍珠塔》中,原本能唱三四天的道情,只剩下寥寥几句,整理本甚至脱落了最后一句“恶婶母、她枉念弥陀经”,这样的缺少已不符合《耍孩儿》的曲调了,幸而在正式的舞台演出中,方卿饰演者将它唱完整了。
(四)淮剧与越剧
《珍珠塔》也是淮剧和越剧的传统剧目,对于共同保留的经典曲目《方卿羞姑》,与方卿所唱的道情文本虽然极为相似,但还是有区别存在的。就比如在淮剧本中,方卿唱的是“这渔鼓一敲啊……这简板一响啊”,但在越剧本中却是“这渔鼓一敲吓……这简板一响吓”,语气词“啊”由于方言的原因变为了“吓”。再比如淮剧本方卿念白之后,先是唱了这样一段道情“叹人生,势利心,亲骨肉,当浮萍,欺贫爱富看人轻。穷在街坊无人寻,富在深山有远亲。势利小人实可恨,雪中送炭真君子,锦上添花滥小人。”[5]之后,然后再开始唱有关苏秦被轻视的道情;而越剧本直接先唱了有关苏秦被轻视的道情,然后才开始批判势利的唱段。同时,二者的道情曲调不再是一贯的《耍孩儿》,这是演员对传统唱词既吸收又改变的结果。
(五)流行音乐
2004年,台湾音乐鬼才范宗沛的一次水乡之旅,完成了一张风格绮丽的跨界音乐专辑《水色》,其中糅合了苏州评弹和西洋乐。专辑中的《摆渡人之歌》就是苏州评弹高博文版《珍珠塔》中“抢功劳”的选段,吴侬软语,旧词新唱,为苏州评弹和《珍珠塔》的演唱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现代众多的评弹传人提供了新的整改想法。
参考文献:
[1]郁章.关于《珍珠塔》的整理问题[J].上海戏剧,1961:24-26.
[2]苏州评弹研究会编.评弹艺术(第二集)[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3.
[3]据扬州市扬剧团演出《珍珠塔》视频整理,游庆芳饰演方卿.
[4]据镇江市扬剧团演出《珍珠塔》视频整理,姚恭林饰演方卿.
[5]据江苏省淮剧团演出《珍珠塔》视频整理,高春林饰演方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