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 筐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人物报道始终沿用的是一种典型人物的报道模式。我们看到的那些典型,一般都是既“高大全”又“光芒四射”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似乎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永远都处在工作状态,永远都在加班,不知道苦不知道累,亲人有病没时间照顾,甚至父母去世也没空见最后一面……
但后来大家显然都明白了,典型报道应该从“造神”回归到“写人”。因为只有这样,先进典型才不会让人感到陌生和高不可攀,受众才会从内心真正地接受典型,学习典型,在行动上跟随典型的步伐。典型人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着属于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以平民化视角,还人物以真实,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拉近典型人物和受众的距离,让读者感到平实、亲切,同时也使报道增强可读性可信性。
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操作起来却并不简单。我们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采访到很多事情,拿到一堆事例,却无从下手,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搞成了人物事迹的罗列。
这种尴尬事情,在我最初当记者的时候就遭遇过一次。记得那是去山东省淄博市检察院采访一位公诉人,采访对象非常配合,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上午,我边录音边记录,手忙脚乱了一上午,结果回去准备动笔的时候,才发现虽然采访内容记录整理了一大本,却根本写不成一篇好的人物稿。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采访思路被采访对象控制了,被带跑偏了。这是我记者生涯中感觉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情,但正是这件事情,扎扎实实给我上了一课。
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采访时老注重采访对象怎么说,或许当时更应该听听别人怎么说,别人的评价也许更客观,角度更宽泛。更应观察他的行为,因为行为才能表现出他的个性。要做到眼到,嘴到,耳到,心到。
吃一堑长一智,等我采访河南省郏县检察院的典型人物马俊欣时,这种情况得到了彻底改观。马俊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律系,就在他大学毕业前一周,他从单杠上不慎摔下来,脖子断了,通过手术脖子后面植入了18根钢针,以至于他从此以后再也不能扭脖子,只能随身体一起转动,因为颈椎受伤,身体也失去了平衡,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但他又最怕摔倒,医生说他一旦摔倒折了脖子,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又不能拄拐杖,因为拐杖的触点更小,缺乏平衡力之后更容易摔倒。所以他一年365天每天都只能这样一步三晃颤颤巍巍地走着,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性。
接到采访马俊欣的任务是在2012年,当时河南省市两级媒体已经对他进行了一轮宣传报道,当地检察院给了我一沓厚厚的资料,全部是当地媒体已经发表的文章和整理的典型材料。除了一张关于马俊欣的情况介绍,其他全部被我扔掉了。
我去马俊欣家采访的时候,正好碰上省里组织了一个由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在采访马俊欣,现场照相机摄像机长枪短炮,马俊欣回答着各种提问,我现场一个问题也没有问,只是躲在人群后面倾听和观察。在大家谈兴正浓的时候,我悄悄地出来了,通过走访马俊欣的同事、邻居,和马俊欣常坐的出租车司机聊天。整整三天的时间,我基本用采访还原了马俊欣一天的轨迹和多年的生活。我知道从单元入口到他家有33个台阶,知道他家从客厅沙发到卧室床前11步,两组沙发的距离2.5米,知道他办公桌后面墙上的一道深痕是怎么来的,由于采访扎实,我很快就把稿子写好了。
这篇人物稿在方圆杂志和检察日报发表以后,被几十家网站转载,迅速引起了反响,马俊欣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不久之后,他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成为全国政法先进个人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
后来,我这篇稿子也获了奖。但我觉得最大的鼓励来自于马俊欣本人。在最高检组织的检察英模报告会现场,马俊欣握着我的手说,“邰记者,在所有写我的稿子中,你的报道是最真实最有人情味的。”
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记着马俊欣的这句话,警示和激励自己不跑偏,时刻保持新闻敏感度和发现挖掘新闻细节的能力。
在马俊欣之后,我又全程挖掘和推出了山东省兰陵县检察院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李树德,江西省检察院的优秀法医赵晓东等典型人物。我的经验只有一个,那就是扎实采访,多发现细节。
比如,我通过李树德在看守所称馒头的重量这个细微举动发现了他为一心维护犯罪嫌疑人权益而作出的努力;通过和殡仪馆看门人聊天挖掘出赵晓东深夜一个人在停尸房解剖被误以为闹鬼的故事。
好的细节往往藏在语言背后和心灵的角落,需要你细心才会发现。细节是什么?细节是支撑文章的魂。著名记者穆青曾说过:“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老作家丛维熙一篇回忆莫言的文章,中间只说了一个细节,就把莫言的品质写准了。他说,他们一起随中国代表团去国外访问的时候,每次忙前忙后地搬行李的都是莫言。
在叙述这些细节的时候,如何使用语言也很重要。老作家汪曾祺曾有一个巧妙的比喻。他说,使用语言犹如揉面。水和面粉原本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揉好了,面才筋道。
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心里像和面一样反复抟弄一番。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否则语言就是松散的。好的语言应该是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但放在一起,味道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