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雨
(广东海洋大学 中歌艺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服装史”作为一门服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一定限制,同时也使本就冗繁的“服装史”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加之许多院校“服装史”课程的课时设置较少、学生不重视等诸多因素,使得本就枯燥难懂的“服装史”课程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并喜欢上“服装史”课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游戏是一种因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娱乐活动,也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社会活动之一。它参与了人类生活机制的调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1]。现今游戏的种类与形式层出不穷,如推理游戏、角色扮演、战争游戏等,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游戏的发展如火如荼。基于游戏独特的魔力与广泛的适用性,越来越多的领域相继将游戏作为一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以期达到体验、教育、自我实现等目的。如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基于教育目的的教育游戏,就是将学习因素和电脑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游戏类型,它融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本文探讨将电脑游戏运用于“服装史”课程的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游戏在教育活动中的多重优势,开展兼具教育与游艺功能的电脑游戏设计与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服装史”的教学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自学能力,提升“服装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荷兰游戏研究先驱John Huizinga在《游戏的人:关于文化的游戏成分的研究》一书中写道:“游戏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事实上,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游戏,还是在电脑网络中的虚拟游戏,游戏的自由性特征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这种自由对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长期被加以约束的人来说是一种解放,特别是对那些个性较强、不喜约束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开放、自由的游戏环境与他们的心理需求更为契合。可以说,相较以往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方式,将电脑游戏融入到“服装史”课程的辅助教学中,自由、开放的环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出身、家庭是无法选择的。而在电脑游戏中,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虚拟性特征,使得游戏其中的玩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希望变成的梦想角色。可以说,游戏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使自我得到满足。游戏玩家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尤其是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2]。实际上,游戏的奥秘和乐趣正在于此,它表明了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3]。同时,许多电脑游戏中探索性与未知性的设计,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多数年轻人的心理产生高度的吻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脑游戏融入“服装史”课程进而辅助教学提供了理论保障。
传播理论认为:拥有色彩、形态及联想等多种特征的图示、图表等信息比起单一枯燥的语言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而且人类大脑对图片、图表的整合能力也远远高于文字信息[4]。电脑游戏这种集声音、画面、故事情境等要素于一体的第九艺术,不但可以打破传统“服装史”教材的文字统领、枯燥抽象的现实窘境,而且对那些感性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文字冗繁的史论课存在烦恼的艺术生来说,电脑游戏用于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史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多元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将促进知识接收速度的提升,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实现对“服装史”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时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时尚有着不同的理解。而生于千禧之年的年轻一代,他们对时尚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漂亮服饰、娇丽妆容上,而变得更为广泛,小到吃喝玩乐,大到价值观念。电脑游戏这一看似与时尚毫无关系的事物,在当下年轻一代中一跃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时尚谈资。这并非只是电脑游戏的娱乐性与自由性所带来的,而是在游戏中能使游戏者形成私底里的组织。基于大多数人的从众、个性、求同等心理现象,电脑游戏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时尚话题,而对电脑游戏知晓、熟练的人更会成为别人膜拜的对象。因此,基于电脑游戏的流行时尚特性,势必会提高其在“服装史”课程辅助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而实现专业史论教学与时尚的有机融合,推动教学手段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集便捷与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游戏这一伴随人类生活而存在的娱乐方式也同样在网络科技发展的洪流中得以发展创新。相较以往对环境、人数等有较为严格要求的传统游戏而言,电脑游戏的多样性、便捷性、少限制等优势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对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轻人而言,游戏载体的便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脑游戏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程度。由此可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的便捷性,以电脑游戏为信息传递载体,更符合当下许多艺术类学生对知识获取的直接便捷的需求,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服装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正如Hugo Rahner所说:“游戏的奥秘和乐趣正在于,它表明了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在许多游戏中,我们事实上“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角色,我们假定自己的身份为某个“化身”,并以该角色参与游戏。游戏设计师在游戏中通过不同的游戏环境、人物造型、故事情节等来实现玩家对游戏角色的需求。其中,在许多角色扮演游戏中,服饰造型在表现游戏角色的性别、性格、身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电脑游戏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游戏中故事情节的设定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人物服装造型的关注。由此充分把握服装与电脑游戏的天然纽带优势,对辅助“服装史”教学的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
游戏的类别很多,不同的游戏之间存在着功能、受众等不同。在以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为根本目的的电脑游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辅助教学这一核心问题,坚持以辅助教学为中心,综合考量学生的好恶,兼顾游戏本身的文化性、娱乐性、便捷性、时尚性。
游戏设计的目的千差万别,有的以竞技为目的,有的以冒险为目的。而与大多数传统电脑游戏不同的是,以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而展开的游戏设计则更应该关注其在辅助课程教学中的功能性,以促进教学为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以推进服装史知识快速有效的传递为核心,继而展开游戏的故事情节、人物等要素的设计。同时,基于“服装史”课程内容的历史性与文化性,设计中要尽量做到尊重历史,特别是角色的服装款式造型、色彩、材质、搭配等力求还原历史,以期学生在游戏中能更为准确地了解璀璨夺目的服装历史。
作为教学内容接受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方式、习惯等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可以说,无论在传统教学,还是与现代相融的多媒体教学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都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因地制宜,做到一切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以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为目标的电脑游戏设计中,对游戏类型范式的选择、人机界面的设计等方面要秉承以促进教学目的为主旨、尊重历史的同时,从专业学生对游戏类型的喜好、对叙事结构的安排等多方面去考量,以进行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电脑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游戏性作为所有游戏设计师所公认的游戏最重要的属性,其存在的基础是可用性。可以说,如果设计的游戏不能满足可用性这一基本特性,就不能发挥娱乐的功能。也正因如此,在针对性地开展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的游戏设计与开发中,更应考虑到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综合把握美、置入感、解决问题、竞争、社交、探索与发现等能给玩家带来不同乐趣的游戏性要素[5]。通过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电脑游戏的合理应用,以此来真正地实现游戏中的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协调统一,更好地服务于“服装史”课程的教学。
游戏类型的提出是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发展到一定成熟程度的标志。同类型电影一样,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使受众群的划分更为明确合理。比如《MIST》这种类型的游戏就吸引了很多中年人,因为《MIST》节奏慢;反之让这些中年人去玩在年轻人中流行的FPS(First Person Shooting),则也绝不可能,1分钟下来,他们肯定会头晕眼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基于游戏类型划分的存在,反而会使得玩家更容易掌握新游戏,也更容易上手。这也正是基于不同游戏类型范式的存在,而使得玩家对相同类型的游戏操作较为熟悉、更容易掌握的真正原因。因此,基于电脑游戏类型的作用,用于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的电脑游戏的类型应从服装专业学生更容易掌握的新游戏入手,也就要求设计者在游戏类型选定之初,对当下服装专业学生对哪种游戏类型感兴趣、对哪种类型不感兴趣、兴趣点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调研分析,经过综合考量选择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学生喜爱、易于上手三者之间高度统一的游戏类型。
叙事结构是电脑游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特别是对于那些注重剧情、互动元素丰富的游戏来说,叙事结构往往是作为骨骼,起到撑起游戏整体框架的功能。好的叙事结构不仅与玩法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也可以把控玩家情感,强化游戏的沉浸感[6]。在游戏叙事结构设计中,同样的一套故事情节,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排列。同样的故事能够形成很多不同的叙事,每一个叙事都强调和排斥了不同的方面[7]。因此,综合考量在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的电脑游戏中的教学主旨,加之“服装史”课程内容的连贯性,特定历史环境与服饰的统一性等诸多要素的限制,在整个游戏的叙事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运用时空混乱、多重线索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而应选取剧情连贯、时空统一的线性叙事结构,以期“服装史”知识传递的准确性、直接性与单纯性,真正地实现设计作品寓教于乐作用的最大化。
人机界面也称用户界面,指的是一个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它决定了游戏性,是人机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同时对改善游戏开发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游戏的人机界面设计时,可采用复进式的设计方法,首先调查研究玩家是如何玩类似游戏的,他们玩游戏时使用的策略是什么,然后观摩研究其他类似游戏的人机界面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机界面的概念设计,包括功能结构、信息结构等。接下来展开草图的细化及测试原型的生成,并对其原型等可用性进行测试、反复优化等以解决数据的可视化及输入手段问题。同时,遵循人机界面不应该喧宾夺主,应该和游戏世界风格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自解释性,布局平衡等原则,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游戏并体会到乐趣,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5]。
游戏中的人物设计是游戏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不同类型的游戏对人物设计会有不同的需求。如RTS(Real-Time Strategy Game)类型的策略游戏则不必进行非常细致的人物设计,而在RPG(Role-Playing Game)游戏中,则需有很多性格丰富多样的人物,并要反映出主要人物的成长历程[5]。在开展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的电脑游戏的人物设计中,考虑到整个游戏的设计要以更为准确地传递服装发展历程及主要款式造型等为主旨,故整个游戏的人物造型设计部分更应是整个游戏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要以清晰准确的形体造型、服装道具等来阐释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着装审美,特别是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与审美取向的服装道具设计。如在表现唐代服饰文化的游戏人物设计中,对女性人物以丰满为美、服装造型的华丽感与文化交融等特点给予重点强调,使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唐代自由、开放、交融的服饰文化。同时,视觉要素中的色彩对游戏的设计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的电脑游戏的色彩配置中,可通过不同的色彩来表达感情,更为重要的是可透过色彩来表现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以黄色为例,在中国古代是君王的高贵象征,而在中世纪的西方,黄色则代表着背叛,妓女戴黄色的头巾。除此之外,好的色彩配置同样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突出重要的内容和信息,最终达到更好地传递服装史知识信息的目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基于辅助“服装史”课程教学的电脑游戏设计,是对现今“服装史”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在游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习主体、信息传播媒介等个体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以期寓教于乐的这一设计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同时,考虑到这一游戏涉猎广泛、数据繁多,故在游戏的整体设计中更要加强对资金、技术等问题的把控,可采取校企、校校合作等方式,助力“服装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以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