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盛华,沈 婷
(浙江理工大学 教务处,浙江 杭州 3100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由于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连贯性,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和高中共同面临的时代使命。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大学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扎实基础,这既符合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又有利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沟通。借鉴国外经验,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在理念和实践方面能为我国高校和高中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新路径。
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rogram Courses,简称AP课程),是指在高中阶段开设的、供高中学生选修的、其难度相当于大学初级阶段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一系列课程[1]。学生修读AP课程后,参加由专业机构或高校组织的大学先修课程考试(简称AP考试),取得合格及以上成绩的学生可获得大学相应课程的学分或获准升入更高级课程的学习。目前,AP考试的成绩已成为国际名校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
AP课程具有课程的基础性、知识的衔接性和能力的生成性,符合教育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发展需求,有效衔接了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AP课程实质上是将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下移至高中课堂,拓展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AP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高中生能够提前培养大学所需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研究发现,AP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绩、保留率和毕业率。此外,学生在高中修读的AP课程与其在大学选择的专业和课程及毕业后选择的职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关联性[2]。
AP课程的通识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则为学生的创造力养成提供了自由宽松的环境,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激发内在潜能,勤于思考,勇于创新。AP课程强调知识的通识性,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诸多领域。一方面,学生修读多门课程后,或许能够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从而进入大学后更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创新;另一方面,跨领域的知识摄取有利于学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线,独立思考探究,充分激发创造潜能。研究显示,修读过AP课程的学生往往更爱挑战,更富创新精神,倾向于在大学选择一些高难度的专业或攻读双专业[3]。
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教育质量改进运动,并于1951年提出AP课程计划。经过60余年的发展,AP课程的规模日益庞大,呈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14年,美国已有19 493所中学开设AP课程,4 121所大学和2 342 528名学生参与AP项目,大学理事会共组织4 176 200场AP考试[4]。作为高校与高中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美国AP项目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成熟的AP项目、专业化的机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
“卓越和公平”是美国大学理事会(以下简称大学理事会)开发和管理AP项目的基本精神和行动原则。一方面,AP课程倡导卓越的精英教育,依靠与大学的合作改革高中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加快教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AP课程的三个基本目标,即为上大学做准备、在大学招生中崭露头角和拓宽智力,都充分反映出美国教育“衔接管理”“快出人才”“追求卓越”等精英教育理念[5]。另一方面,AP课程是美国教育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旨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选择机会。AP课程非常注重教育公平,大学理事会发布的所有正式文件中都会有《AP公平政策说明》。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AP课程并量身定制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这也符合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注重个性发展的传统。可以说,AP课程使美国的卓越教育和教育公平形成了良性互动。
(1) 高品质的AP课程。目前,大学理事会共开设了艺术、英语、历史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世界语言与文化5大门类的34门AP课程,涉及多个领域,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个性选择,AP课程还进行了细化,如AP物理课程分为“AP物理1”“AP物理2”“AP物理C:电磁力”“AP物理C:力学”4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一个专家委员会,由该课程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大学教授和高中教师组成,负责开发和编制课程。课程需包含相应的大学课程所要求的信息、技能和任务。AP课程的教材注重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拥有一系列创新的设计模式和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一门AP课程从提出到实施往往历时3~5年,但一经推出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每年都会召开大学理事会专门会议,商定AP课程、大纲、教材及考试的修订问题,以保证课程的及时更新和优化。
(2)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AP课程是由高水平的高中教师根据《AP课程说明》授课的。这份在每学年春季授课前发布的说明概述了每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并提供了AP考试的样题供教学参考[6]。从教学方式来看,AP课程基本采用小班化授课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教学。AP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生成,即通过自主探究、激烈讨论和团队协作来清楚地表达观点。教师通常会在课前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共同开展学习和研究。对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教师会安排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对于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课程,教师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时事或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值得注意的是,AP教师注重通过选择题测试、课堂发言、学生的独立研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并通过定量的测试分数和定性的评语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并了解自己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水平。
(3) 高信度的AP考试。AP考试由大学理事会负责编制和组织。除艺术类课程外,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多选题和开放题(小论文或简答题)。多选题由大学理事会邀请高校相关学科的教授命题;大学理事会的各个发展委员会命制开放题,并经美国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和主审人员反复审核,以保证试题既能反映教学大纲的内容,又能科学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理解材料、是否提出自己观点、是否进行逻辑论证等)并预测其在大学的学习表现。语言类考试的口语部分和音乐理论考试的视唱部分,也体现了AP考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AP考试在制定考试大纲、管控命题过程、试题的测试等值、组织的公平性等方面有一套庞大而科学的标准体系,各个环节都严格根据标准化规则制度来实施[7],以保证AP考试的高信度和高效度。
大学理事会是一个非营利性会员组织(由4 500多所学院、大学、研究所和其他教育机构组成),其使命是促进学生获得大学学习机会并取得大学的学业成功。和SAT考试、PSAT/NMSQT项目一样,大学理事会是AP课程的管理和运行机构。大学理事会的专业化管理主要体现在项目运行、师资建设、人性化服务等方面。一是专业化的课程和考试的编制、审核和修订。如之前的AP课程存在注重广度而不注重深度的问题,2011年大学理事会启动了AP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并于2015年出台了全新的课程教学大纲,突出“重课程、轻测试”“重视批判思维”等教学原则。又如存在部分学生“只会背、不会用”的现象,发展委员会在AP考试中提高了实验的比重和阅读的难度。二是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团队建设。大学理事会不仅从教学背景和学历层次上对AP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拔、培训和资格认证,还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以保证AP课程的教师具有全面扎实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周末短期的课程研讨班和集中研讨的暑期学校。除授课教师外,大学理事会还组建了由专业的行政人员和专家顾问组成的AP团队,确保AP项目的正常运行和管理。为保证AP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学理事会制定了AP年检制度,对教学和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三是人性化的配套服务。AP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5月,为解决考试时间冲突的问题,考试中心通常会在全国统考后的一周内为这些考生专门安排一场难度相当的考试。残疾考生还可申请考试辅助(如放大镜、扩音器、盲人电子仪器等)和延长考试时间。除为家庭贫困学生减免考试费用外,大学理事会还为自学考生提供平等的考试机会,并设立了“学生搜索服务”,为高校提供包括少数族群在内的学生信息,以保证AP项目的公平性。
(1) 招生标准。美国大学录取顾问委员会发布的《影响顶级大学录取因素比较分析》显示,AP课程成绩以80.3%的影响力位居第一。可见,学生的AP课程选修率和通过率已成为美国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因素。由于具有较大的招生自主权,美国高校希望通过AP考试分数来优先识别和录取拔尖创新人才,吸纳优质生源。另外,大学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学校特色规定AP课程的等级认可标准。美国大部分高校要求学生的AP考试成绩达到3分及以上,而顶尖名校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则要求达到5分。对于学生而言,与充满激情、富有卓越学术能力的教师和同学共同学习、完成课程、通过考试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挑战;而AP考试成绩更被看作是美国名校的“敲门砖”和“入场券”。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外在的升学驱动激励着优秀高中生积极参与AP项目。
(2) 课程改革。AP课程起源于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为解决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断裂问题,将大学初级阶段的课程提前至高中后期学习。美国的高中课程由各州、市、区甚至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分层次、弹性化设置,并非由联邦政府直接规定,以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引入AP课程不仅拓展了其培养目标(培养卓越的创新人才),还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了与大学的无缝对接。可以说,开设AP课程的数目和参与AP项目的学生数已成为美国高中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高中将AP课程视作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吸引优秀生源和师资、提升学校影响力和声誉的重要渠道。
(3) 学分认定。学生的AP考试成绩可根据其被录取大学的相关规定抵扣大学学分或直接升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成绩优异者还可缩短学时、跳级、减免学费、获得奖学金、提前毕业。目前,全球已有近4 000所大学承认AP学分,美国和加拿大90%以上的高校认可AP课程并授予大学学分。成熟的AP考试成绩与大学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为广大学生参与AP课程提供了保障。此外,美国的初等教育是免费的,而高等教育却费用高昂。一个学生在高中只需82美元参加AP考试,在通过考试、认定学分后就能免修一门数千美元的大学课程。这一经济杠杆也使得学生及其家长(特别是弱势群体家庭)积极支持和参与AP项目。
(4) 政府支持。美国AP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和有效的保障。在立法层面,美国将发展AP项目列入法律,以保障每个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其中。联邦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每年向各州提供总计2 400万美元来帮助学生选修AP课程。佛罗里达州政府则立法为提供AP课程的高中提供资金支持。南卡罗来纳州政府立法规定,所有高中都要提供AP课程,大学必须接受AP考试3分及以上的学生。在财政层面,美国政府和各级部门都对AP课程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20世纪70年代,为鼓励学校参与AP课程,美国制定了一项由11个州参与的“AP课程预备计划”,其中包括建立全州范围内的咨询组织以制定AP项目政策,对当地开设AP课程的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承担AP考试全部或部分的费用等。2010年,美国政府设立1亿美元专项资金开展“大学通道和加速学习计划”,用以发展包括AP课程在内的加速教育。在师资建设层面,美国政府通过丰厚的奖励和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培训,激励优秀教师投入AP课程教学并获得职业发展。在大学理事会的推动下,很多州政府专门建立了“AP课程激励计划”和“激励计划基金”,为保证教学质量,当地政府特别批准减免AP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每个暑假公费派送他们到大学联盟进行定期培训;并为教师提供每人3 000美元的资料费用。若所教学生的AP考试成绩达到3分及以上,则予以授课教师每个学生100美元的奖励。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衔接高中和大学课程,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我国一些高校纷纷效仿国外的做法,推出不同形式的AP课程,也成立了中国AP课程联盟。AP课程这个舶来品能否适应中国的教育体制?大众对此尚有疑虑。我们分析美国开展AP课程的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实施AP课程的建议,从而推进高校与高中协同培养创新人才。
AP课程集中体现了美国教育追求“卓越和公平”,强调课程衔接,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因此,提出构建课程体系几点建议:
(1) 要通过AP课程使大学与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与沟通。依靠与大学的合作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加快教育”,避免大学与高中期间的课程重复或教学脱节现象,让学生能够摆脱高三和大一的“复读机”生活,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将AP课程与高中选修课程(特别是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相结合,以大学初级阶段的课程拓展高中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课程开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高中阶段育人要求,开发层次性和梯度化的AP课程,实现课程创新,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有平台来激发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培养探索精神,发挥创造潜能。
(3) 通过AP课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课程选择的权利,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个性化的课程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深入探究、团队协作等创新人才所需的基本素养。
(4) 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国内一些高校积极探索AP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除了传统的当面授课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SPOC教学模式,同时异地高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高校学生同时上课,高中生可以远程向教师提问、与教师和同学互动。
从我国的现实来看,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必须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统筹课程、教材、教学和人才选拔机制,实现协同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逐渐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美国在多元的招生标准、综合评价、分类考试等方面已相当成熟,其AP课程更是以大学招生录取标准来激励高中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高校要积极探索多元的招生制度,兼顾高考的统一性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国内课程改革的先锋和新高考招生制度试点省份,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关于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为了充分发挥AP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高校可将AP考试纳入到“三位一体”招生制度中,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也有利于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多元的成长机会。
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我国学制实施的基础。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要求不同教育阶段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或衔接的,而不能是隔离的。作为承上启下并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一个教育层次或阶段,高中教育不应该是隔离的、分裂的教育,它应该是能够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影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衔接教育。积极探索高中和大学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大学应向高中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如以大学的丰富课程资源补充高中课程资源的不足、派教师到中学做讲座、让部分中学生到大学实验室做实验及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并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同时,要充分调动大学的积极性,发挥其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形成体制机制,达到资源共享。目前我国一些省份为了推进高校与高中协同育人已出台相应政策制度,如《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关于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人才更加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大学先修课程探索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广、更深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面对挑战时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条件。希望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为实现高校与高中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