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冉,朱裕林,戴轶群,李红梅,赵素容,李 娴,刘 浩,石庆平
(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4;2.蚌埠医学院药学系,安徽 蚌埠 233000)
药物经济学是20世纪60-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门新兴药学边缘学科,其涵盖了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内容[1]。我国药物经济学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药物经济学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比如合理用药原则中加入了“经济”要素,新药报批必须有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越来越多的医学高等学校将药物经济学由原来的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各地逐渐成立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等等。药物经济学被重视,也给其教育培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药物经济学涵盖药学、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复杂、枯燥、难理解,再加上其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因此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尝试采用基于案例PBL结合L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变革,以期提高药物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选取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以及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上药物经济学课程的药学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1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5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LBL讲学方法,即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掌握、熟悉和了解内容具体分配讲授时间和侧重点,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个别例子。
实验组采用案例联合PBL和LBL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即每节课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采用LBL方法重点介绍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要点;第二阶段,提出和本节课相符的案例,并根据授课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并根据第一部分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给出自己的答案;第三阶段指出各组对案例问题回答存在不足,并进行纠正,同时对本节课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总结。
问卷调查:每学期结束对授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按照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对教学总体评价三方面设计10个问题,评价教学总体效果。每个问题均采用百分制打分。具体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
课堂随机考核:每次上课前随机抽取5名学生对上次上课的内容进行简单考核,同时也在讲课中案例讨论时随机抽取各组学生对讨论问题回答作为考核内容。每个学生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打分。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际发放问卷调查表175份,回收175份,回收率100%,具体见表1。
对照组考核人数60名,实验组考核人数48名,具体结果见表2。
本次问卷调查前告知学生和个人考核成绩无关,只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真实调研,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打分,因此从调查结果可知基本能够反映学生对教学效果的真实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提示,除课后关注相关书籍及文献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项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基于案例的PBL结合LBL教学法与传统的LBL教学法相比明显提升了学生对药物经济学的兴趣,兴趣的提升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课堂上的互动性也明显改善,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主动和自信,一系列良性循环的最终结果是学生对药物经济学课程内容理解增强,知识点掌握,教学效果提高。课堂随机考核结果再次印证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药物经济学课程属于药学边缘课程,影响力不如药理学、药剂学等传统药学基础课程。因此学生们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学习,课后很少关注相关书籍及文献,这一点需要加强培养和改进。
LBL教学法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育[2]。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LBL教学法虽然可以使学生掌握较牢固的基础知识,但是存在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等弊端。PBL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具体真实场景的新型教学方法[3]。单纯的PBL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学习要点,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笔者认为,单纯的PBL教学法摈弃了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当学生遇到一些抽象学科时,可能会产生无法理解所提出问题的含义等问题,结果可能会导致学习产生盲目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打击积极性。如果先采用LBL教学法简单讲授所学内容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为基础采用PBL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讨论问题具有针对性,压力也会减轻,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和能动性。本文实践结果也验证了这一事实。
药物经济学课程内容抽象性较高,因此教学中应举一些更贴近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每一节课尽可能使用一个案例贯穿始终,使教学具有连贯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比如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一章,在讲解相关知识要点后,给出题目“一种新的降糖药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案例。该案例中2型糖尿病是一种普通的慢性病,大家都比较熟悉,同时对比的两种药物一种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的基础用药,另一种是最新上市的新型降糖药物,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基于案例及本章内容提出如下问题: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还是回顾性研究方法,二者区别?2.选用何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3.根据评价方法选择何种收益指标?4.成本如何收集?5.收益如何检测?6.数据收集中的注意事项?7.如何整合数据?8.结果如何呈现?然后把学生分组后根据问题思路去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我再对各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总结。由于问题提出就是按照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的步骤设计的,因此,整个问题回答后也就形成了一个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学生也基本理解并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的知识。再比如学习决策树模型技术章节时,先讲授决策树的节点和建模步骤,然后根据文献报道提出“利用决策树模型评价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案例[4],并提供相关数据,让学生按照LBL讲授的方法进行建模。同时提出如何计算每条路径概率以及期望值?决策树建模时是否要保持平衡?决策树建模时是否要保持对称?平衡和对称的区别等问题。通过自己建模,并回答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决策树模型的建模步骤和注意事项,达到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的LBL教学法可以灌输相关基础知识,PBL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两者各有利弊。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把LBL和PBL两种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