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红,卓 如,陆 琴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认知世界、提升自我的精神需要,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于民族的未来,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倡导全民阅读,在世界各国都得到广泛重视。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四年四次将全民阅读导入政府工作提案,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着重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媒体不断涌现,传统阅读模式受到冲击,影响并改变了大学生阅读思维方式及阅读习惯,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传播重要基地的图书馆,引导、培养、提高大学生阅读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阅读心理及阅读行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笔者对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电子学院)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研,以期探索和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教育工作新思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纸质问卷发放为主,辅以深度访谈形式,对电子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地点为阅览室、教室和寝室,为期两个多月。
此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阅读兴趣及动机、阅读行为、阅读需求及建议四个部分,共三十题。问卷题型由单选题、多选题及开放式主观题组成,多维度调查力求真实反映当前高等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65份,有效率为96%,其中参与问卷的男生为391人,女生问374人,见表1所示。调查对象中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均覆盖,被调查的学科专业涉及理工、文史和艺术类,做到兼顾各类,占比合理。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布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父母学历、生源户籍及独生子女情况六个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是高中应届生及部分初中生或中职生。通过调查结果显示,从家庭背景看,学生父亲母亲的学历层次均以“高中及高中以下”为主,这一比例分别为70.73%和78.95%。从生源户籍地及是否独生子女来看,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且非独生子女,比例分别达68.63%和56.73%,占一半以上。家庭本身也是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部分学生家庭环境和经济基础对他们的阅读状况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阅读目的、内容
阅读兴趣与动机是推动读者进行一切阅读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学生阅读目的见图1显示,“学习新知识提高素养”居首位,占41.57%;排名第二的“强化专业课程或备考”占30.85%。在学生经常阅读的图书类别上见图2,“文学/艺术”为首选,这是各专业学生的共识,占36.07%;次选“语言/计算机/公务员考试”,占27.97%。统计发现,大学生阅读内容文学艺术类书籍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切合阅读目的学习新知识提高素养;“强化专业课程或备考”和“语言/计算机/公务员考试”也意义相近。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重视新知识提高个人修养的同时,也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这种实用的功利性阅读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尤其在大二阶段比较明显,随着学业压力增大,他们不仅要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也要为专升本、公务员、事业编制备考。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种功用型读书现象?存在即合理,开卷必有益!在人生不同时期,每个人的阅读目的也不尽相同。只要大学生阅读内容是积极的、健康的、有价值的,都予以支持,因为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是指引读者爱上读书,吸收读物的有用精髓。
图1 阅读的目的
2.阅读载体、设备及场所
图2 阅读的图书类别
针对大学生倾向的阅读载体调查,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两者兼用比重最高,占41.92%,电子屏幕阅读占36.55%,纸质阅读占26.54%。在大学生最常用的新媒体阅读设备调查中,手机阅读最高,占65.36%;其次是电子书阅读占14.9%。这说明在移动互联网强大冲击下,数字阅读、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一种倾向和潮流。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达68.2%,手机阅读接触率达66.1%,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92.8%。“机不离手,目不离屏”已为90后甚至00后青年生活常态,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纷纷推出图书馆手机服务平台,如清华大学的无线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TWIMS)和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加强纸质阅读的同时,面对层出不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要甄选地引导读者进行数字阅读。
学生主要的阅读场所依次排序为:寝室、阅览室、教室、图书室。分别占比39.48%,33.86%,14.38%,7.71%。不同年级也存在不同选择,其中大一学生选择阅览室居多,大二大三学生更多的选择寝室。为探究原由,笔者随机走访得知,现在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更多地倾向视听结合的视频资源,青睐休闲轻松环境的阅读。他们平时去阅览室除了做作业就是自习,去图书室觉得阅读环境拘谨,阅读资料不合己用,所以更多的学生选择滞留寝室。由此可见,如今数字时代阅读方式、阅读空间、阅读形式呈现多元态势,如何改善基础设施、优化阅读文化场所;如何增强图书馆吸引力、关注度,为大学生带来切实的阅读实效。显然,美好的明天还需要我们馆人的共同努力。
1.阅读时间、数量
阅读时间数据统计,每天阅读时间“1小时以下”学生占33.86%,“1~2小时”学生占36.73%。“2~3小时”学生占11.63%。“3小时以上”学生占7.84%。时间都去哪了?深入调研发现,原因多方面,大一的学生热衷于社团活动,大二的学生忙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备考,大三学生参与社会实习和找工作。
高职院校的学生侧重于专业书籍的学习,那么他们的课外阅读如何呢?调查显示,每年阅读课外书1~2本书的学生占32.81%,3~4本书的占29.44%,4~5本书的占16.34%,6本书以上的占12.42%,这表明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如何互动激发大学生阅读热忱亟需思考。据“亚马逊中国2018全民阅读报告”显示,近五成受访者年阅读总量超过10本,平均每天阅读半小时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达80%。从年龄分布看,50后、60后以及70后的阅读量相对较高,90后、00后相比其他年龄段付费购买电子读物的占比更大,分别是82%和85%。现在90后和0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性,应用工具智能化的便利,使他们习惯接受网络平台的信息推送,过去是纸质阅读现在是多元媒介阅读,显然纸质书籍阅读普遍不高。
大学生阅读量少的原因见图3显示,占首位是“好书越来越少”,其次是“社团活动多”,再次为“不知读什么和怎么读”。由于今天我们身处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文化也随之变迁,阅读内容呈现多元化。但调研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好书越来越少且不知读什么怎么读,由此提示图书馆注意了: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图书馆要根据读者诉求及其对资源利用状况做进一步调研,建立读者荐书平台,合理配置馆藏结构;重视文献检索和导读课,保证阅读推广质量,吸引大学生利用图书馆。
图3 阅读量少的原因
2.阅读计划、习惯及影响
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改善思维的重要途径。有序的学习计划,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学业生活顺利发展。调查显示,“有,但没有执行”学生占比达53.46%;“有计划并严格执行”仅占19.74%;但还有26.8%的学生“没有想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处于无计划状态,显然,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不利的。调查一般采取何种方式阅读书籍,偏爱“休闲娱乐式随意阅读”占比36.47%,以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居多;理工类专业学生喜好“跳跃式泛读”占35.03%,还有28.50%学生坚持“深层次阅读”。总体而言,当前大学生倾向随意轻松的快餐式、浅层化阅读。针对学生阅读勤做读书笔记的调查中,“偶尔做笔记”学生偏多,占57%;其次是“不做笔记”占29.02%;“经常做笔记”学生占13.99%。俗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一些娱乐消遣方面的读物固然无需做笔记,但对于经典文本、专业书籍的阅读或研读,笔记还是要做的,通过摘录精华及勤做读感,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和思考,启迪内心的感悟。因此,图书馆要帮助大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培养他们阅读的目的和自觉性,引领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
在“对自己阅读方面影响最大的是谁?”作答中:多数认为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最大,依次是父母/家人、成功人士、老师。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的阅读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都说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学生首选的不是父母/家人,竟是同学/朋友!从访谈及基本信息调查数据得知,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且非独生子女家庭,学校及同学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他们的影响颇深。为此,图书馆应引以重视,大学生是图书馆主要的读者群,他们具有强烈的知识信息需求欲望,图书馆应根据学生读者的智力、思想、生理心理成长机制以及渴求知识的特点,为他们搭建信息资源导读平台,提供直接有效的导读教育,引导他们加强阅读,提升自我素质。
对目前图书馆资源能否满足阅读需求的作答中,有52.20%学生选择基本满足,38.17%学生不满足,仅11.63%的学生满足。图书馆阅读资源是否丰富,馆藏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需求。可见,本馆的阅读资源状况还需要做进一步调查和改善。
关于感兴趣的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发现(见图4),名著名篇诵读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活动,经典影视展播位居第二,再次是真人图书馆、必读书目推荐,此项是多选题,各类活动学生选择占比接近。调查是否希望开设阅读赏析课程,有50.32%学生“希望”,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开展经典名著阅读与欣赏积极性颇高,同时其他阅读推广活动也热情俱佳。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从《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出台到《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我国全民阅读迎来了可喜的发展。高职院校也要重视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开展并加强体验营销模式,全方位满足大学生多元化阅读需求。
图4 感兴趣的阅读推广活动
希望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方面见图5,41.44%的人需要书刊导读服务;37.39%的人希望举办读书活动、学术报告及讲座,33.46%的人需要提供参考咨询。可见,大学生对阅读服务的渴望,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阅读习惯,迫切需要专门性的引导和培训,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图5 希望提供的信息服务
在大学生阅读建议方面,有39.69%的希望增加馆藏文献资源,丰富图书种类来推动阅读效益和图书馆人气;有38.52%的建议进行新书推荐宣传及教师指导来提高阅读效果;31.6%的大学生希望改善图书馆阅读环境,多举办各种形式读书活动与专题讲座来营造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还有27.45%的建议图书馆开设大学生必读书目,将阅读计入学分,等等。由此发现,电子学院大学生对阅读是积极的、向上的。在这个开放、互动、多样、海量的数字化阅读时代,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图书馆帮助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以此改善自己的阅读状况,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非常难得!
阅读具有文化传承、教育、立德及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功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阅读对于自身就业、人生发展具有重要帮助,但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阅读状况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要随时关注当前大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阅读障碍、借阅频率变化、阅读习惯改变、快餐化阅读等现象,施以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激发读者悦读。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守护与传播中心,是开展大学生导读教育的重要场所,要促进大学生快乐悦读,学有所成,健康发展,那么,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中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职院校大学生仍处于学业学习阶段,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的学习目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查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大学生阅读诱因,端正其阅读目的,优化图书馆服务空间,吸引大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多方面、多角度的激发、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更多隐性读者对图书馆的潜在知识需求转化为积极的现实阅读行为,深深感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友相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亦乐乎的愉悦,培养读者阅读乐趣。同时针对大学生应用型读书,合理平衡专业书籍与经典名著的采集和揭示工作。
图书馆也是衡量校园阅读文化氛围的重要标志,调研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图书馆阅读环境需要改善。除了基础设施、馆藏资源等方面建设为图书馆提供有力物质保障、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外,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和阅读服务等方面亦需加强建设完善。图书馆阅读教育、阅读推广、借阅流通及馆员服务等一系列制度建设的规范和完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读者阅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所以,图书馆不仅要倾听来自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也要不断反省和思考对目前尚有不足的重点问题进行突破,在自我更新完善的过程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调查显示,大学生手机阅读、快餐式浏览、功利化读书有所膨胀,虽有阅读需求,但缺乏计划性,阅读量明显不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图书馆专业教师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和能力的影响尤为重要,所以,在研究大学生阅读认知与需求的基础上,图书馆通过开设导读课程、举办特色读书活动及分享交流会,指导大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掌握检索方法与策略,培养读者阅读技能,使大学生在弥漫着浓厚人文精神的书籍中感受“身、心、灵”的文化共鸣,提高其阅读品质和信息素养,助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古人云:“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通过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增强读者间交流,分享彼此阅读成果,获取智慧灵感。高职院校开展阅读活动要认识到,阅读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图书馆单独组织或协办的活动,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阅读推广体系;阅读活动也不是热热闹闹的数场短期活动,要有专业教师指导,制定科学规划、长远目标,把阅读学分纳入必修学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引导大学生为何读、读什么、如何读、怎样用;围绕新生季、毕业季、校庆季等系列主题,做好阶段性的阅读推广,同时针对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不同偏好,加强文本质量遴选推荐和阅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