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净脚父亲形象分析

2019-03-28 10:50王琦
戏剧之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元杂剧

王琦

【摘 要】元杂剧有许多作品涉及到父亲形象,以脚色体制而言尤以末脚偏多,但是净脚父亲形象却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元杂剧对净脚的塑造与现实中父亲的地位存在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能够更好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剧作家要表达的主旨。

【关键词】元杂剧;净脚;父亲形象

中图分类号:I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037-02

父亲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权威的象征,他们在家庭与社会中大多是被尊敬、推崇的对象,所以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父亲大多是被赞扬、崇拜的形象。而在元杂剧中,父亲形象不只是正面的、被尊敬的人物,还有被批判、警示的反面人物,即净脚父亲形象。这与元杂剧的脚色体制、元代的社会背景以及剧作家的创作主旨息息相关。

净脚是元杂剧脚色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扮演滑稽或凶恶的人物,多为男性。元杂剧的脚色由前代戏曲发展而来,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元以前的文学作品对于反面父亲形象的塑造较少,大多只是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阻碍者。而在元杂剧中,因阻碍者最后都接受了儿女的婚姻,大多由末脚扮演,是正面的人物。净脚才是反面人物,是劇作家嘲讽、抨击的对象。正如王国维所说:“元明以后,戏剧之主人翁,率以末旦或生旦为之,而主人之中多美鲜恶,下流之归,悉在净丑。”[1]

笔者对现存162部元杂剧进行统计,约有9部包含净脚父亲形象,它们是《陈州粜米》中的刘衙内、《潇湘雨》中的赵钱、《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看钱奴》中的贾仁、《五侯宴》中的赵太公、《连环计》中的董卓、《秋胡戏妻》中的罗大户、《罗李郎》中的汤哥,以及《合汗衫》中的张孝友。这些净脚父亲的社会身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现据此进行分类阐释。

一、净脚父亲形象的类型

“元杂剧净脚所扮人物类型可分三种:一是品德恶劣者;二是心性愚痴木呆者;三是心性聪明,便捷有口者。”[2]在9位净脚父亲中有6位都属于第一种,如刘衙内与赵钱为贪官污吏、屠岸贾与董卓属于奸佞之臣、贾仁与赵太公为巨贾滑商。而张孝友、汤哥与罗大户在剧中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他们应属于第二种。第三种多指剧中的仆人、道长、媒婆等,并无父亲形象。

(一)贪官庸吏

元杂剧净脚扮演的官员多为贪官污吏,他们压榨百姓、贪赃枉法。如刘衙内为儿子、女婿争取到为灾民开仓粜米之职,私下却唆使他们抬高米价,在米中加糠秕,缺斤少两,从中获利。作为父亲,没有成为子女正面的榜样,却成为犯罪的帮凶。赵钱是一位试官,在崔通求取功名时,为其出题考识字、联诗,选拔人才竟如此儿戏,嘲弄了他的庸俗无知。

(二)奸佞之臣

元杂剧净脚扮演的官员还有在朝中位高权重的奸佞之臣,如屠岸贾,他为了找出赵氏孤儿,下令诛杀全国不足半岁的婴儿,可见他的冷血与残忍;奸臣董卓,扰乱朝纲,在面对貂蝉的美貌时,色心大起,行而不自制,不惜与义子吕布反目成仇,不顾父子之情。

(三)巨贾滑商

元代商人的地位较前代明显提高,在元杂剧中也有许多正面的商人形象。但是净脚父亲贾仁,是一位嗜钱如命的黑心商人,他的儿子长寿就是用奸计低价骗买而来。作为商人偷奸耍滑、毫无诚信;作为父亲对儿子教育失败,使他成为纨绔子弟。赵太公也是一位奸商,在给儿子寻找奶娘之时,为了让王嫂终身为其服务,将典身三年的文书改成卖身文书,十八年来王嫂被当成奴婢使唤,不仅养子还做挑水等粗重工作,还时常被无情打骂,可见赵太公的奸猾与邪恶。

(四)愚钝之民

元杂剧净脚扮演的人物并非都是奸恶之人,也有心性愚钝之人。张孝友出身富贵之家,心地善良且乐于助人,但是却盲目地帮助了恶人陈虎,赠钱财之余还认作兄弟,导致其被夺妻害命;汤哥因终日与朋友喝酒作乐,在家仆侯兴的挑唆下离开妻儿与养父,以致妻儿与家私被夺,自己也沦为阶下囚;罗大户曾是富人,无奈家道中落,只能借粮度日,由于被李大户所骗,以为女婿秋胡已死,又因欠其银两被李大户威胁,才唆使女儿梅英改嫁。他们在剧中虽并非奸恶之人,但由于他们的过错酿成了家人的苦果,这是剧作家要警示与批判的对象,所以由净脚扮演。

二、净脚父亲形象的刻画

元杂剧净脚父亲形象的刻画,不仅需要剧作家的精心创作,还要结合当时演员的装扮与表演,以及符合观众审美的情节设置。

(一)调笑的舞台表演

净脚人物主要运用调笑戏谑的语言与动作进行插科打诨,同时演员会运用涂面化妆与破烂的服饰来加强人物的舞台效果,滑稽可笑之余极具脸谱化,很快地为观众带入角色。他们在表演时运用剧作家设计的科范,如试官赵钱在选中女婿后,送他们到秦川赴任,先是把头巾摘下,接着连公服也脱掉一并送给女婿,连着两个滑稽的动作再配以调笑的语言,这位荒唐的庸官父亲跃然纸上。

(二)生动的修辞

剧作家在塑造净脚父亲时还运用了灵活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反复、对比与夸张等。奸臣董卓第一次见到貂蝉时,剧作家反复运用了六次“好女子也”,一方面是对貂蝉美貌的肯定,另一方面将董卓见到貂蝉后色心大起的丑恶嘴脸塑造得淋漓尽致。看钱奴贾仁,剧作家运用他与其子行为进行对比来塑造形象,贾仁为富不仁、贪婪吝啬,因膝下无子,买来长寿为子继承家业,可是养子对金钱的挥霍与贾仁的吝啬形成鲜明的对比。贾仁虽是财主,无论是对他人还是自己都一毛不拔,但儿子与他恰恰相反,整日挥金如土,使得看钱奴的形象更加可笑、可悲。此外,贾仁最终一病不起仅仅是因为剩下一个指头上的鸭油被狗舔了,剧作家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描写贾仁病情的由来,不禁让观众发笑,也让这位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三)恶有恶报的情节

元杂剧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团圆结局模式,剧中的人物大都善恶终有报,净脚父亲中的奸恶之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有的还会牵连儿女。这些父亲中,除了三位愚钝之人,其余品德恶劣者均在结局得到报应:刘衙内的儿子与女婿的恶行被揭露,都死在了小撇古的紫金锤下,自己也被治罪;赵钱的女儿成为崔通正妻的丫鬟;屠岸贾被赵氏孤儿所杀;董卓死在义子的枪戟之下;贾仁尸体被劈成两半放于马槽之中,钱财与儿子尽数归还周家;赵太公惨死,儿子赵脖揪被治罪。戏剧理论家阿契尔说:“用戏剧叙述故事的艺术,必然与叙述故事的对象——观众息息相关。”[3]这些恶人均在结局获得应有的恶报,大快人心的情节设置,满足当时社会大众的审美,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刻画。

三、净脚父亲形象的内涵

元杂剧净脚父亲形象作为被批判、警示的对象,加之于父亲权威的光环,形成与传统父亲崇高地位的反差,不仅在当时社会有超越性,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朝全面统治后,社会经济逐渐复苏,商业发展使得市民阶层增多,但是贫富差距也逐渐扩大,有些商贾大户对平民百姓进行剥削,社会畸形繁荣。再加上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公,大量任用元蒙本族之人;制定的法律黑暗,只保护特权阶级;政治腐败,贪官庸吏横行,公堂之上无公义可言,弱势百姓只能任人鱼肉。所以元杂剧中才出现如赵钱般昏庸无能的试官来选拔人才,刘衙内般贪赃枉法的官吏来压榨百姓,他们成为剧作家嘲讽、抨击的对象。剧作家用净脚父亲形象来诠释这类人物,使得“父亲”在传统社会崇高的地位与舞台上滑稽的表演构成视觉的反差,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贪官污吏横行的现象,揭示了市民阶层盲目追求利益、社会畸形繁荣的事实,表达了社会大众渴望贤臣义士来惩治恶人、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心理。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论剧[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11):151.

[2]山西师范大学戏曲研究所.中华戏曲第46辑[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06):162.

[3](英)威廉·阿契尔著.剧作法[M].吴钩 ,兹文祀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4:9.

猜你喜欢
元杂剧
衙兵·衙内兵马使·权豪势要——元杂剧衙内角色渊源考论
《鹧鸪》一调与“舞《鹧鸪》”“打散”——声诗格调与元杂剧的收场演出
论元杂剧的文学——以《单刀会》为例
磁州窑瓷枕上的元杂剧投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元杂剧繁荣原因研究之话语系统变迁
元杂剧勃兴之演剧根源探论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