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护陵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清西陵就在护陵村。护陵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村民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村民生活条件也比较贫困,在过去的那几年里,人均年收入只有一百元左右。国家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村民的收入才日益提高。
目前,护陵村正从“土里刨食”向旅游村的转变。2005年,护陵村为了与清西陵旅游业同步发展,利用自己独特的满族风土人情,将全村定位为满族风情旅游村。
(一)历史人文资源。护陵村拥有众多的古迹遗产,其中包括家谱、古庙、古井、古街道、古桥、古门、古围墙等。护陵村古时是守护陵区的营房,宽厚的围墙由毛石或青砖垒成,护陵村的居民依稀保存着当年营房的模样。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清西陵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的典章制度的体现,用黄色琉璃瓦盖顶代表帝陵和后陵,以凸显其高贵的气质;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则代表了妃嫔、公主、王爷园寝,用以与君主区分,也是古时阶级地位、权贵的代表。
(二)自然资源。护陵村在皇家陵墓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清西陵位于西高东低的地势上,周围高山耸立,山上植被茂盛,与周旁的山脉连接,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各座陵墓与村落旁有北易水河,婉转清凉,四季流转。护陵村周围还有易县的其他景观,如易水湖、荆轲塔、狼牙山、云蒙山等,诸多历史环境与皇陵的庄严肃穆融合在一起,交织成护陵村落博大的人文环境[2]。
(三)民俗风情。护陵村的民俗文化不仅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满族风情,并且有着明显的宫廷特色。如《感皇恩》、《天下同》等清代宫廷乐谱是由金花盛会传承而来的民间音乐会;忠义村的摆字龙灯也叫“文龙”,通过对十三节龙灯的舞动可摆出十三笔以内的汉字,不仅寓意吉祥,内涵丰富,还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饮食文化方面,板肚、蒸羊羔、蒸鹿尾儿等满族菜品,烹饪精良,口感细滑,而且食材本身的营养价值较高,成为往来游客首要选择。
(一)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旅游业。护陵村政府通过开会研究,决定要积极引导村中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业态,培育打造“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四种有效的旅游扶贫业态。
从旅游六要素来看,在“游”方面,政府鼓励村民参与到接待服务中去,或者再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公司中谋求一份职位,提高村民的收入。在“住”方面,鼓励村民留在村中,开办农家乐或者乡村主题宾馆,这样便可使贫困户直接参与进来。在“食”方面,护陵村的笨鸡蛋、杂粮面、红薯粉最为著名,不仅是旅游线下旺销商品,在互联网上经营的也越来越风生水起。在“购”方面,贫困群众在政府的鼓励和安排下从事传统手工艺产品制作,如缝制鞋垫、刺绣、砚台等。村民们自产自销,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收益,也打响了护陵村旅游商品的品牌。在经营方式上面,护陵村成立旅游扶贫合作社,贫困群众以资金、人力、土地等形式入股,参与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
(二)完善旅游设施,提高经营技能,扩大资本产业。护陵村实施5大旅游扶贫解困工程,从而达到完善旅游设施,提高经营技能,扩大资本产业的目的。首先,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对这些影响范围广,带富能力强的旅游项目给予1.2万的财政鼓励,同时放开贷款政策,贫困户贴息贷款。其次,规范农家乐的经营,对村中的农家乐经营户制定星级评定,根据1-5星的等级标准资金补贴1-5万元不等。再次,补贴入股经营生态采摘、观赏花卉等观光旅游项目的贫困户1.2万元,补贴从事旅游特色手工艺商品项目者5千元以上。最后,对旅游企业进行担保贷款支持,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增加收入。
(三)保护原始风情风貌,开发创意旅游项目。目前在护陵村依然保留着乾隆时期“摆字龙”灯会的传统,每年的农历正月,“摆字龙灯”就开始了闹新春,吸引了不少游客。“摆字龙灯会”的特殊性就在于所舞之龙与汉族不同,汉族舞的龙是整条龙,而龙灯会所舞动之龙分13节,还有领龙绣球一个,共需要舞龙者14人,一人各执一节。此龙不仅可以任意舞动,而且还可以摆出十三笔画以内的四个汉字,例如:天下太平等。
传统项目吸引游客,开发创意项目留住游客。创意旅游项目旨在增加顾客的体验性。
(1)少景观。尽管清西陵建筑很有历史感,民间历史故事也是口口相传,但仅仅是停留在有说头,但是没有看头,清西陵的主要客源为京津冀游客。
(2)少古民宅。放眼看去,包括江浙一带的建筑,山西的建筑,安徽的徽派建筑,尤其是水系水韵的江南乡村旅游,都是通过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呈现展示出来的。但是护陵村古民宅基本上拆完了,失去了原真性和乡土性。
(3)少风情。尽管护陵村为满族风情村,但是地域民俗风情文化留存比较少,城市化特征特别明显,介于时尚化和古朴化之间。
(1)保护乡村的资源,保留其原真性和乡土性。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保留旧的村貌和旧器物,发扬旧技艺,传承旧风情,保护好古树,要修缮古宅,继承古文化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将一些传统的技艺发扬光大。将旧的器物回收保护,充分展示当地的历史感。尽管至今我们还保留着庙会和赶集,以及祭祀活动,但是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关注者越来越少。要重点要保护一些古树,华北平原乡村基本上找不到古树了,护陵村也是一样的。保护古宅、古文化,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是乡愁的载体。
(2)培育乡村旅游开发领头人。培养旅游业专业人才,鼓励他们投身乡村旅游建设当中。吸引外地的河北年轻人能够回来,至少能够有参与家乡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3)做差异,做特色,不要贪大求全。现在很多乡村旅游为了吸引游客一律将老房子推到,整体盖成白墙,或者是徽派建筑,毫无当地特色,千篇一律的房屋着实无法吸引游客。一个村庄由一个业态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4)打造品牌,做好营销,提高知名度。相对成熟的乡村旅游,除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在景区景点铺天盖地的打广告,现在更应该注重推广乡村旅游的细节,增加有形产品,增加顾客体验和参与感,在怀旧风火爆的今天,激活游客的儿时记忆,走好“乡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