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茜
(光泽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光泽 354100)
“凡是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戏剧。”幼儿创意戏剧是幼儿文学的综合形式,幼儿戏剧既要有戏剧要素,又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审美趣味。[1]幼儿创意戏剧以幼儿为对象,在自然开放的氛围中,通过韵律、对白等形式,教师带领幼儿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进行戏剧的创作和表演,获得游戏的满足和多种有益的成长经验。正如高尔基所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幼儿创意戏剧有着很强的游戏性,戏剧冲突简单有趣,语言生动、动作形象,能极大地满足幼儿的游戏天性,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下面,谈谈笔者所在幼儿园在探索如何将创意戏剧活动与幼儿自主游戏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少,而创意戏剧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戏剧中有趣的可爱的角色、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形象的动作,都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他们在故事中感知角色,体验生活,扩大了自己的视野。让幼儿即使脱离了生活情境,也能在假想的情景下做出一系列的动作。[2]
一个创意戏剧主题,如果是生动有趣、幼儿喜欢的,那么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幼儿参与的兴趣。[3]在创意戏剧主题《三只小猪》里,三只小猪一登场的开场白就把每个角色的性格表现的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的对白,让幼儿迅速地了解角色特征,在表演区内惟妙惟肖地扮演三只小猪、大灰狼、猪爸爸、猪妈妈等。在开展角色装扮游戏“星期八小镇”时,也开设相应的区域,如“猪妈妈点心铺”“猪老大书店”“猪老二创意吧”等。在猪老二创意吧里,孩子们制作出可爱的猪妈妈围裙,戴上后对着同伴说:“你们要好好学本领,妈妈去煮饭啦。”在之后的创意戏剧排演中,扮演猪妈妈的孩子就自然加上了“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本领”“你们可不能偷懒呀”等台词及围着围裙做饭的系列动作,将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创意戏剧表演中去,让戏剧变得更加生动。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安排,而是通过自己对戏剧主题及情节的熟悉,主动的建构出自己的经验,激发出更多的游戏热情。
创意戏剧中的角色往往是拟人化的,把所有物品都赋予生命。在欢乐运动场游戏时,幼儿自然将戏剧主题《三只小猪》中的戏剧情节融合到游戏中,赋予了砖块、木头、稻草生命。当大野狼一出场时,稻草人、木头人、砖头人马上围住大野狼,稻草人缠住大野狼的脚,不让他去抓小猪。就这样,他们玩出了智斗大野狼户外游戏。随着游戏的推进,他们又加上了梯子、垫子、圈圈等,设置成各种陷阱,让大野狼难以靠近三只小猪;在探险岛,他们玩起了跟着猪爸爸学本领的游戏,猪爸爸带着他们在自己搭建的游戏场地里攀爬、跑跳、钻等,谁犯规三次就要被关在大野狼的身边等待营救。随着对戏剧情节的熟悉,游戏也越来越丰富有趣。
幼儿把在创意戏剧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与户外游戏有效融合,在自身原有经验上逐步推进,使户外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反之,又将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的语言、动作、情节应用到戏剧活动中,推动了戏剧和游戏的双向发展。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指南》指出,要利用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美。[4]创设充满创意戏剧元素的环境,让幼儿置身其中,自然地激发幼儿游戏。同时,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又让幼儿对环境进行新的创设,促进幼儿的发展。笔者将多彩的戏剧元素渗透在环境中,引发了创意纷呈的户外游戏。
随着创意戏剧活动的深入开展,场地从室内延伸到室外。随着场地的拓展,幼儿也从室内的区域游戏,转向了户外自主游戏。许卓娅教授认为:“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做的一定要让儿童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体验的一定要让儿童自己去体验。”[5]在创设户外游戏环境时,笔者与幼儿一起讨论商量,共同创设。在环境中融入大量的戏剧元素。如:将大LED屏前的大厅改造成欢乐剧场,将LED做成剧场的大背景,添加了道具间、化妆间、售票处、海报区等;和幼儿一起制作剧场海报悬挂在大厅上,营造出浓浓的剧场氛围;幼儿在空中城堡的墙面上画上大野狼,使用纸球投掷打大野狼;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将滑梯边的蘑菇房、西瓜房、南瓜房改造成猪老大的稻草房、猪老二的木头房、猪老三的砖房,让幼儿一进入这个场地就进入了《三只小猪》的戏剧故事里,自然地开始各种戏剧游戏。
融入了戏剧元素的丰富多彩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对戏剧表演的兴趣,空间的拓展带来了活动内容的丰富。户外游戏的场地、材料都是开放式的,投放的材料丰富多样,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进入游戏。将游戏环境的布置权还给幼儿,幼儿在这样开放的空间中跟同伴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自主布置。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建构出新的知识经验。从而真正做到创意戏剧主题活动与户外游戏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心智与关键经验的共同发展。
《指南》指出:“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儿童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4]材料是开展的重要基础,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巨大的,幼儿游戏积极性和合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材料的投放。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各种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将创意戏剧中积累的经验延伸到各种游戏中。
在创意戏剧《三只小猪》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对如何搭建房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在班级投放了稻草、木板、纸箱、烟盒、纸筒、纸板等多种可塑性强、没有固定玩法的低结构材料,引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经过几天对材料的摸索,他们发现光用木板搭建的房子不稳固,容易倾倒,于是他们开始寻找锤子、钉子等对材料进行加工,创设出新的活动区——小猪木工坊。在后续的活动中,教师逐渐投放不同形状的木块、木板等,让幼儿探索如何搭建房子。幼儿对木工坊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每天经过木工坊的其他班幼儿也被深深吸引。逐渐地,不仅《三只小猪》戏剧主题的幼儿在里面创作,开展其他戏剧主题的班级也在木工坊里作花轿、做老爷爷的帽子、做国王的床、椅子等。每一次游戏幼儿在与同伴的探讨沟通中,不仅加深对戏剧情节的理解,也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
正如《指南》所言,“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4]在戏剧主题《三只小猪》中,师幼共同收集了许多布料做服饰道具。除了对布进行画、染、剪等,还能做些什么呢?一天,闽曦坐在广告布上,辰昊拖着她边走边说“新轿车来了!”,顿时吸引了班上孩子的注意,大家围着他们俩笑个不停。教师发现后没有制止他们,而是把幼儿带到了操场,把收集来的窗帘布、床单等大块的布料让他们自由地玩。他们把布当成龙灯舞起来、拖着跑、抛起来当彩虹伞……教师回到教室后与幼儿一起梳理他们跟布做游戏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布系列勇攀高峰、拖拖乐、投投乐等等户外游戏。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同时,对故事更加了解,主动地将户外游戏中的有趣体验和游戏经验迁移到戏剧活动中,在戏剧表演时加上了勇闯悬崖等情境,拓展了戏剧剧情的情节。
随着创意戏剧开展的不断深入,教师开放、多元化的组织策略,将创意戏剧与户外游戏的融合逐渐从表面、形式向深层、内涵发展。在游戏中幼儿与同伴间互动,与教师互动,促进了幼儿新经验的构建。使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把自己原有的经验加入,引发新的游戏创意。
在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预先跟幼儿一起讨论一个游戏主题,根据幼儿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小组游戏,让幼儿与同伴有充分交流、反思和分享合作。例如,在玩大型建构积木时,幼儿在一边拿着不同的积木,一边讨论:“要怎样给猪老二盖一座结实的木头房呢?”小组成员设计图纸、商量合作分工,根据设计图开始搭建。随后在搭建的过程中,因为受力不均匀的情况,房子倾倒了好几次。他们没有气馁,不停地进行调整,最终幼儿搭建出了结实的木头房。
游戏后幼儿先在小组跟同伴分享,交流自己游戏的过程,谈一谈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来跟其他的小朋友分享他们游戏中有趣的事、遇到的问题等,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在这样开放的小组的讨论中,孩子们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深地了解了戏剧情节、零散的经验得到梳理和提升,每一个孩子都在对话中获得了适宜的成长。
陈鹤琴曾提出“儿童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我们开放性地组织混班户外游戏,让不同戏剧主题的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引发他们同伴间的学习。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其他班的孩子一起游戏。在新同伴、新环境中获得新的游戏经验。如:在欢乐剧场,当观众的幼儿看到了其他班幼儿表现的不同剧目,回到班级后也跟着开始哼唱、排演。在冒险岛时,有时玩《丑小鸭》中的“猎人来了”,有时玩《皇帝的新装》中的“士兵与骗子”,不同班级的幼儿将各自原有的经验应用到游戏中,促进了游戏的深层推进。
在将创意戏剧融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教授知识,而是作为幼儿的陪伴者、引导者,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上对知识进行建构。我们收获多多,也还存在困惑:如何能将创意戏剧拓展到更多的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如何在复杂的情景中进行专业判断,并选择适宜幼儿的游戏内容等系列问题等待我们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