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9-03-28 08:18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活富裕指标体系浙江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研究建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用量化指标客观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和发展短板,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系统全面、科学性、可行性及体现浙江特色等原则,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34 个指标构成,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研究建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及时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为党委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科学决策提供优质统计服务,是新时代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需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用量化指标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和发展短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对新时代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开展乡村振兴评价的意义

研究建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乡村振兴评价,对于全方位展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状态,评价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动态掌握各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程,及时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薄弱环节,准确研判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前景,有力推进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乡村振兴评价是全面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的重要手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工程,其实施的状况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评判。然而,现行统计制度侧重于农业农村生产情况调查,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和结果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价标准。建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作出全面分析和评价,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统计支撑。

(二)开展乡村振兴评价是科学度量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有效方式

准确了解和精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各方面情况,从而有利于协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提高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做到准确聚焦阶段任务,科学把握节奏力度,梯次推进从容实施,有利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为多维度、分阶段,科学度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提供了有效方式。

(三)开展乡村振兴评价能及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短板

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度的比对评价,指出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要求,抓住突出问题和重点领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及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供优质服务。

(四)开展乡村振兴评价可以准确预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景

通过长期动态跟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对战略总体前景进行研判和描绘,定期向社会公布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实现概况,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明确主攻方向,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决心,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体现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特征,特别是要同浙江走在前列的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和特点有机结合,既要系统全面,又要特色鲜明,既要坚持科学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评价短期现状又要考虑长远发展。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具体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全面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及其协调性。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五方面20 字总要求,全面反映乡村振兴的基础、进程和成效等各个方面,准确揭示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及整体效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因此,指标体系既考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动态化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动态过程中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以便能够较为灵活地综合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具体指标的选择在于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及其内涵要求,同时还要符合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内在联系。既要保证与所反映问题高度相关,又要确保指标含义明确,准确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并可通过一些辅助指标进行相互校核。同时,为了保持在每个阶段内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评价的持续性、可比性,避免出现短期行为,必须保持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变动。

(三)可行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简约,依靠现有统计资料、部门行政记录等方式能获得可靠数据,或能通过努力容易获取的,确保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满足省级评价要求的同时,还应注重各区域、各层级、各地功能定位的个性差异,采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市县乡镇分级分类评价的要求。

(四)体现浙江特色

评价指标体系注重体现浙江“走在前列”的要求,充分体现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既同向对接国家评价体系,又充分体现浙江特色,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为科学制定浙江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按不同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选择宁海县、衢江区、临海市等地开展专题调研,结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初步形成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先后召开设区市统计部门座谈会、省级有关部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几易其稿;在此基础上,省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两次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征求意见;根据各方修改意见,对征求意见稿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目前的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近期选择宁海县和衢江区分别进行了试填。

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34 个指标构成(表1)。

(一)产业兴旺方面指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核心,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根据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统计监测方案测算,2017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增加值4915亿元,是传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4倍,占GDP 的比重为9.5%,比第一产业占比高5.6 个百分点;2014—2017 年年均增长4.1%,比第一产业同期年均增幅高0.7 个百分点。同时,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新业态加快形成。至2017 年末,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172 个,面积819 万亩;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18 个,总面积516.5 万亩。拥有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494 家,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11 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34 个。因此,产业兴旺方面浙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评价的重点不能以局限于传统农业产业,应当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重体现以三产融合、产业链延伸等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振兴。因此,在产业兴旺方面,主要由反映稳粮保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新兴产业、乡村人才培育、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内容的10 个指标组成。

表1 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二)生态宜居方面指标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生态建设的重点。乡村振兴不仅要百姓富,还要生态美。2003年以来,浙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实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四边三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行动。至2017年底,建制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比例达到9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建成A 级景区村2236 家,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58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2 个、示范乡镇200个、美丽乡村风景线136 条,呈现出“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美好景象,为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基础。因此,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在生态宜居方面指标设置、权重确定上要体现浙江走在前列的先进性,弱化已经基本达到的生态环境指标,突出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同时,考虑指标获取的可能性,具体主要由反映生态保护与修复、人居环境、安全卫生、便捷通畅等方面的8 个指标组成。

(三)乡风文明方面指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线。乡风体现了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是维系农情、乡情、亲情的重要纽带,也是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精神支持。浙江历来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大行动”,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打造出嘉善“善文化”、德清“德文化”、义乌“信义文化”等一批区域道德品牌。至2017 年底,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916个、农家书屋25335 个、文化广场26109 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成为广大乡村的精神文化家园。但由于浙江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加之外来人口影响,乡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明显的短板。考虑上述因素,乡风文明方面主要由反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投入、培育新时代新风尚、传承传统公俗良序、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方面的6 个指标组成。

(四)治理有效方面指标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治理是否有效体现在乡村组织建设是否健全、乡村治理方式是否先进合理、乡村治理能力是否强劲和乡村是否和谐安定等各方面,浙江持续开展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四个平台”“枫桥经验”“后陈经验”和小微权力清单等先进经验。2017 年全省全科网格建设达标率达到40%,党群服务中心达标村占比达到70%,城乡社会和谐美好、安定有序。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12 年的95.93%提升至2017 年的96.58%,连续14 年居全国前列,被认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治理有效方面的评价要以清廉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强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高群众安全、公平、和谐、民主的感受为重点,主要由反映组织建设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占比”、反映社会协同、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全科网格建设达标率”、反映民主公正情况的“省级民主法治村占比”和体现班子带领致富能力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等方面的4 个指标组成。

(五)生活富裕方面指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连续33 年居省区第一,先后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扶贫工程,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7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5∶1,为全国各省区最低。2017 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为91.6%。城乡一体化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并将农民工纳入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从生活富裕的角度看,浙江乡村振兴是高起点的振兴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于以高品质建设提升生活水平来反映生活富裕程度,主要由反映增收致富、基本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6 个指标组成。

同时,为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保证能客观、准确、及时评价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课题组还选择了宁海县和衢江区分别进行了试填。从试填情况看,指标体系中绝大多数的指标可以获取,但也有个别指标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在县级层面测算获得的难度较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等指标计算方法、口径范围还需进一步明确完善等。

浙江乡村振兴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从不同角度整体上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为从整体上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需对每个指标进行综合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作出综合评价。乡村振兴评价对象为省、市、县(市、区)。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一)指数的编制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先分别计算34 项个体指数,再根据各指标权重加权汇总得到产业兴旺指数、生态宜居指数、乡风文明指数、治理有效指数、生活富裕指数等5 项分类指数和总指数。

(二)权重设置和计算办法

一是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权重应体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这是指标权重设计的基本原则。指标越重要,权重越高。对于区分度较低、应用效果不够理想的指标,赋予较低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二是指数计算办法。确定标准化指标值和指标权重后,将标准化值进行综合合成,通过无量纲化处理的各单项指标标准化值乘以相应权数,汇总相加,得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综合值,即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程度评价综合指数。

(三)数据收集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数据,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审核后报送省统计局。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审核工作,确保数据质量,并对所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使社会更和谐美好、安定有序,全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乡村振兴与否、振兴程度如何,可以通过量化指标来度量和反映,但有些方面是难以用数据描述的感受和体验,只能通过公众满意度得到反映。因此,在乡村振兴评价中,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量化评价外,有必要与公众满意度调查结合起来。公众满意度调查由省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组织开展。公众满意度进行独立评价,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指数计算。

猜你喜欢
生活富裕指标体系浙江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以民为本求富裕
吃“穷”一点,不管你现在有多富!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