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2019-03-28 02:08肖艳丁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氟西汀抗抑郁神经功能

肖艳 丁婷

抑郁是脑梗死患者预后常见的不良心理变化,抑郁在生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患病率达到30% ~40%[1]。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往往表现出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功能减退、思维迟缓以及睡眠不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自残和自杀的风险[2]。因此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加强治疗十分重要。氟西汀是一种5-羟色胺(5-HT)选择性再吸收抑制剂,可阻滞5-HT 的再吸收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3],本研究探讨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35~80岁,平均(66.28±8.15)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38 例、高血脂32 例、糖尿病10 例;观察组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龄35~79 岁,平均(67.13±8.30)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36例、高血脂34 例、糖尿病1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均与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②经头颅 MRI 和CT 确诊;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量表(NIHSS)≥16 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 分;④首次患病或者曾患病但无神经功能障碍;⑤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短暂性脑缺血、脑出血、老年痴呆、完全性失语和认知障碍者;②伴有严重心肝肺肾脏器功能异常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糖、降血脂、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和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早餐后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PATHEON FRANCE(法国,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国药准字J20130010,20mg/粒)],每次20mg,1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观察12 周。

1.4 观察指标 采用HAMD 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症状,量表中共包括24 个评估因子,根据其严重程度予以计分,各评估因子评分之和即为HAMD 总评分,总评分越高表示抑郁情况越明显;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 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11 个条目,各条目评分总和为总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应用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包括8 个维度即力量、手功能、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记忆与思维、交流、情感、社会参与,共36 个条目,各条目评分总和为总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比较 治疗前,SF-36 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 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的比较(±s)

指标 时间 对照组(n=45)观察组(n=45) t P力量 治疗前117.80±30.29 118.55±29.75 0.822 0.205治疗后132.15±32.80 152.44±36.37 3.571 0.000 t 4.669 5.134 P 0.000 0.000手功能 治疗前 74.22±16.54 74.90±16.08 0.628 0.419治疗后 98.40±38.00 118.50±32.50 4.117 0.000 t 3.805 4.155 P 0.000 0.000行动能力 治疗前121.63±30.44 122.33±30.11 0.774 0.326治疗后142.50±33.30 167.60±38.20 5.152 0.000 t 4.128 4.396 P 0.000 0.000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112.55±20.32 113.43±20.71 0.690 0.402治疗后132.66±36.39 155.17±23.07 3.908 0.000 t 4.112 4.579 P 0.000 0.000记忆与思维 治疗前118.72±30.44 119.33±30.47 0.825 0.202治疗后134.79±35.15 159.54±42.78 4.003 0.000 t 4.778 4.992 P 0.000 0.000交流 治疗前145.60±30.11 144.45±30.19 0.667 0.410治疗后160.75±36.19 182.44±32.78 3.552 0.000 t 4.895 5.030 P 0.000 0.000情感 治疗前122.51±20.44 123.68±20.33 0.580 0.519治疗后141.79±26.66 158.80±27.38 4.113 0.000 t 4.183 4.443 P 0.000 0.000社会参与 治疗前 66.90±19.44 67.29±19.33 0.890 0.174治疗后 85.56±28.48 105.48±30.17 4.338 0.000 t 4.431 4.290 P 0.000 0.000总评分 治疗前911.76±90.44 914.80±91.24 0.755 0.348治疗后1024.80±143.2 1126.00±164.5 5.226 0.000 t 5.082 5.270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NIHSS 评分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NIHSS 评分的比较(±s)

指标 时间 对照组(n=45)观察组(n=45) t P HAMD 评分 治疗前 21.55±4.63 21.87±4.39 0.819 0.216治疗后 17.55±2.41 14.79±2.80 3.461 0.000 t 5.139 4.447 P 0.000 0.000 NIHSS 评分 治疗前 18.54±2.57 18.19±2.76 0.895 0.173治疗后 13.46±2.12 11.19±2.44 3.215 0.000 t 4.195 3.882 P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 例、头痛头晕2 例、血压降低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观察组患者发生睡眠障碍1 例、恶心呕吐4 例、食欲减退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5,P=0.177)。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多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抑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脑血管意外后产生的抑郁与抑郁症不尽相同,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以自我为中心、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力减退、活动减少等[4]。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患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中临床学者提出抑郁的发生可能是因社会、家庭和生理等多重因素引起的反应性抑郁。此外,生物学机制相关学说认为,急性脑梗死产生的躯体疼痛引发心理应激,增加脑内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导致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和通路产生破坏,使得突触间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HT 水平降低,从而引起抑 郁[5,6]。当下,临床学者普遍认同抑郁患者患病的共同点为脑内的神经病理学病变导致脑内整合调节和神经递质活动出现异常。研究证实,抑郁会减少脑卒中患者锻炼康复的积极性,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缩短,提高其死亡率,同时抑郁症状越严重,对脑梗死患者带来的危害就越大[7]。研究报道,神经递质发生紊乱会导致脑细胞信号传导障碍,对细胞正常功能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引起细胞凋亡或死亡,同时患者存在的低落情绪不愿早期进行康复练习,丧失脑内神经元新突触建立联系的有利时机,上述因素对神经功能缺损产生不利影响[8]。文献报道,抗抑郁药物能调节神经递质的紊乱,使神经递质重新恢复平衡,减少细胞凋亡或死亡,增加新生细胞[9]。情绪的好转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心理应激,使患者主动练习躯体功能,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0]。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取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予以抗抑郁治疗也同等重要。

临床上对抑郁患者多采取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该类药物会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产生抗胆碱能作用以及诱发癫痫,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使用。盐酸氟西汀属于高选择性的5-HT 摄取阻滞剂,多用于强迫症、抑郁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等[11,12]。研究报道[13],盐酸氟西汀药效学和药代学良好,其主要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再摄取5-HT,提高突触间隙内的5-HT 水平,提升5-HT 传递功能,进而起到抗抑郁作用。有研究报道[14],常规治疗的抑郁住院患者中,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最低,可见不管病情严重度怎样,抑郁均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心理疏导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应用抗抑郁患者差,这表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不能自愈,早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更有助于缓解脑梗死患者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HAMD 和NIHSS 评分均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HAMD 和NIHSS 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提示盐酸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抑郁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改善其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氟西汀抗抑郁神经功能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浙产藏红花单方联合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氟西汀致单侧眼球震颤及瞳孔扩大1 例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