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辛,孙世岩,谭 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 430000)
大口径舰炮通过后坐时弹簧释放储存的能量完成规定的摆弹动作,是一个时间短、速度快的高动态过程。在摆弹机构的高频重复过程中,弹药与抱爪发生碰撞,对弹药的振动产生影响。弹药径向相对薄弱,不断的冲击振动使其存在安全隐患。司志桧[1]考虑发射过程中弹丸前定心部与膛壁的摩擦,对弹丸膛内运动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弹丸与身管配合间隙对弹丸起始扰动的影响。刘成柱[2]考虑了弹带膛线与弹丸的接触碰撞,研究了车载炮上架对弹丸起始扰动的影响。刘宁[3]考虑火炮射击过程中弹丸与身管的接触碰撞,建立身管振动方程,研究了弹管间隙对身管振动的影响。於崇铭[4]考虑弹药运输过程中的持续振动,通过实测加速度信号与施加白噪声激励信号,分析了弹药包装对振动的影响。于会杰[5]考虑弹丸运动冲击下身管振动规律,研究了弹丸激励下身管的振动响应。
以往对摆弹过程的研究一般较少考虑弹药振动的情况,多以摆弹机构为对象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重点考虑材料弹性属性引起的柔性变形[6-9],本文对弹药建立动力学模型,考虑抱弹爪与弹药的包合程度,基于牛顿定律以及刚体动力学理论,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并通过简化抱弹器模型,将数值运算结果与简化模型输入ADAMS虚拟样机中,分析改变参数对弹药振动引起的弹药状态变化。
在某中大口径舰炮供弹运动过程中,弹药从回转部分供弹系统的扬弹机提升到摆弹机,再由摆弹机摆臂向发射系统任一射角上的转弹机传递炮弹。摆弹动作通过摆弹机完成,它主要由弹簧、齿条、齿轮、摆臂以及抱弹装置组成。弹药被发射出去后,炮管后坐压缩弹簧储存能量,当炮管复进时,弹簧释放能量。弹簧与齿条连接,在弹簧弹力作用下齿条沿着导轨运动,齿条和齿轮啮合使齿轮转动,摆臂与齿轮固连,随着齿轮一起转动,抱弹装置抱紧弹药并准确定位完成摆弹。摆弹机构结构简图如图1。
图1 摆弹机构结构简图
摆弹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弹药与抱爪紧密接触。由于设计上的误差,弹药与抱爪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弹药与抱爪发生碰撞,若将抱弹器视为相对静止状态,则弹药在进行摆弹运动的同时在不断振动。
以某中大口径舰炮弹药为研究对象,建立弹药摆弹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应用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对弹药进行计算和仿真[10]。g为重力加速度,规定作用力以右为正,转矩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齿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Fc为齿条对齿轮的作用力,Fc′为齿轮对齿条的反作用力,两力大小相等,即:
Fc=Fc′
(1)
图2 齿条受力分析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驱动力Ft满足:
Ft=F0+K·ΔL-K·x
(2)
x=θ·Rc
(3)
式中:F0为安装时弹簧预压力;ΔL为后坐储能时弹簧压缩的长度;x齿条最大位移;Rc为齿轮分度圆半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齿条运动满足:
(4)
图3为摆臂构件受力分析图。以弹药为研究对象,并将弹药视为刚体,根据刚体转动惯量定义,整个摆弹装置和弹药的转动惯量J为:
(5)
弹药质心对齿轮轴心产生的重力矩为:
TD=GDLsinθ
(6)
Mb为摆臂质量;MD为弹药质量;Md为抱弹器质量;Ml为齿轮质量;R为弹药重心距离齿轮轴心距离;Ld为抱弹器重心距离齿轮中心距离;Lb为摆臂重心距离齿轮轴心距离
图3 摆臂构件受力分析
根据刚体动量矩定理,联立式(1)、式(2)、式(5)、式(6),整理得弹药绕齿轮轴心转角运动方程[11]为:
(7)
在舰炮所有射角中,0°射角时弹药摆角几乎最大,因此耗时最长,摆臂停止时的角速度最大,产生冲击较大,振动衰减时间较长。故考虑在最恶劣条件0°射角情况下,即摆臂最大摆角θ为90°时进行摆弹动作,要求弹药摆弹一次在0.7 s[3]内完成。选取弹簧刚度K=79.6 N/mm,弹簧预压力F0=12.3 kN,弹药质量MD=54 kg,弹药质心距齿轮轴心距离L=900 mm,摆弹一次经历时间t=0.7 s[8]。通过软件Matlab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编程,得到摆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如图4、图5所示,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摆弹角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摆到0.43 s时,角速度达到最大值3.017 rad/s;由于惯性力及抱弹器作用,弹药继续摆弹运动,同时弹药开始作减速运动,角速度减小,到0.7 s,摆弹到90°,此时角速度为2.24 rad/s。
图4 摆角θ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图5 摆弹角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摆弹过程中弹药受到抱弹爪施加的径向作用力,由相对静止状态突然转变为运动状态,从而使弹药与抱弹爪发生碰撞。摆弹是一个持续的变速过程,因此弹药与抱弹爪不断碰撞,使弹药在径向方向处于相对振动状态,导致弹药的安全性降低。
由于抱弹器结构复杂,各部分小零件在实际机械运动时才能实现其功能,因此将相关结构进行简化,抱弹器简化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抱弹器简化模型
抱弹器托体部分与弹药接触面积较大,通过改变抱弹器托体内表面直径的大小,从而控制抱弹器与弹药的包合程度。抱弹器托体内表面直径与弹药药筒直径越接近,包合程度越好,反之,弹药与抱弹器之间间隙越大。
在ADAMS中打开摆弹模型,设置抱弹器与弹药外壳材料属性为结构钢,药筒内装药进行配重设置,其他参数选择默认数值。添加旋转副,使抱弹器绕轴运动。并在抱弹器与弹药之间,以及抱弹卡锁与弹药之间设置接触约束,运动仿真如图7所示。
图7 摆弹运动仿真
根据该型舰炮弹药药筒直径实际测量尺寸为160.75 mm,且抱弹器托体部分内表面直径与弹药药筒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故设置抱弹器托体部分内表面直径为较大值170 mm进行仿真。将Matlab计算数据存为.txt格式,并导入ADAMS中,在ADAMS中Independent Column Index状态栏里输入1,表示.txt中的第一列为变量。设置模拟仿真时间为0.7 s,仿真步数为150步,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ADAMS运动仿真结果
图8中曲线反映了弹药内坐标为(100.0,0.0,-100.0)的标记点在x轴、y轴、z轴上相对于转轴转动的角速度。在x轴、y轴正负方向上角速度分别出现三次峰值,其中在x轴上第一次峰值较小,第三次峰值较大,相反,在y轴上第一次峰值较大,第三次峰值较小,在两轴上第二次峰值差别较小。且在x轴和y轴上,分别在同时刻角速度为0 rad/s。由于标记点z轴垂直于抱弹器摆动平面,故标记点在z轴角速度变化最接近输入驱动曲线图5,由于弹药在上摆过程中不断与抱弹器碰撞,标记点在z轴角速度不断发生振动。
标记点在x轴与y轴上的角速度相互垂直,根据矢量定理可将两个方向振动合为一个总振动,角速度总振动曲线如图9。
图9 角速度总振动曲线
摆弹过程中,弹药与抱弹器紧密接触,两者的接触对弹药在抱弹器中的振动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制造工艺的误差以及训练使用的磨损,弹药与抱弹器接触面积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波动。通过调整抱弹器托弹部分内表面直径,可以改变抱弹器与弹药接触面积。因此以抱弹器托弹部分内表面直径为变量,通过改变直径的大小,研究弹药在抱弹器中振动情况。分别取抱弹器托弹部分内表面直径为160 mm、162 mm、165 mm、168 mm、170 mm进行模拟仿真,得到角速度总振动曲线如图10。
图10 不同直径时的角速度总振动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弹药主要出现了3次较大的波峰,出现波峰的时间也较为集中。且第一、第二个波峰峰形规则,第三个波峰峰形不规则。这说明弹药前两次振动为规律性振动,可以反映弹药摆弹过程中的振动状态。
随着弹药直径D的增大,不同曲线峰值先向右移,而后再向左移,这说明出现波峰的时间先变长再缩短,则在取不同直径D时,会有一个波峰出现时的时间最长;且当直径D为168 mm时,其第一个波峰与最小波峰峰值相差无几,而第二、第三个波峰峰值都是最小,则D为168 mm时弹药振动情况相对其他情况较为缓和。综上所述,直径D在160~170 mm间取值时,存在一个数值使弹药振动幅度最小。因此适当选取抱弹器托弹部分内表面直径大小,能够减小弹药在抱弹器中的振动幅度,有助于提高弹药径向方向安全性。
1) 弹药与抱弹器的间隙是影响弹药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弹药安全性能。
2) 合理确定抱弹器托弹部分内表面直径大小,能够减小弹药在抱弹器中的振动幅度,提高弹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