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龙
摘 要: 儿童文学在扩大儿童视野、发展儿童思维方面有着不可而低估的作用。儿童文学的鉴赏过程与创新教育的过程非常吻合。必须重视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与效果。不仅要满足儿童们的情绪情感需要,而且要丰富他们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
一、加强儿童时代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这一生中接触最早的文学——儿童文学,在扩大儿童视野、发展儿童思维方面有着不可而低估的作用。关注儿童的未来和发展,关注儿童未来的创新事业,就必然要关注儿童文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世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足,才能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②
目前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弱主要体现在国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和优秀创新人才的多寡上。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世界强国纷纷开展本国的创新:德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行改革“如何有效地推进创新”,美国提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法国指出“打破那些扼杀创造性的枷锁”等,这些创新变革使西方强国在近现代史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尔·盖茨等的成功,即是很有力的明证。创新是智慧的结晶,是产品的灵魂。
所谓创新,就是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颖和敢于冒险的方法和精神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新思想、新认识,探索新规律,做出新发现,创造新成果。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关键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这是创新的本质。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要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必须在广大青少年中间抓好创新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那么幼儿教育中涉及创新的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作用主要有认知、教育、审美和娱乐作用,尤其是儿童文学有利于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儿童时代对世界一无所知,看到眼前的东西最想知道为什么,因此什么都问,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来问。爱好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但儿童的想象力需要发展提高,实现将来无限的创造。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尽管此话有所夸大,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创新人才要从幼儿抓起。等孩子青春期或者高中、大学再管教,即使家长费心费力,也不一定有效果。在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之际,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将行为内化为孩子的品质。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③儿童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强,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养成习惯。根据日本心理学家调查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定型,如果以后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养成的习惯就很能够大大改进。
创新不能等待。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时期,应帮助学生消除各种疑虑和障碍,激发学生从现在就开始树立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6月1日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时提出:“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你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时候的创新能力一般较强,而长大后其创新意识及创新热情则有所减退,甚至无创新能力可言。
二、儿童文学对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贡献
儿童文学的鉴赏过程与创新教育的过程吻合。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儿童文学作用教育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幼儿们善于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及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逐渐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教育基础。
(一)激发儿童的兴趣。
创新型人才有不盲从、坚韧、有毅力、广泛的兴趣、好奇心、大胆质疑、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等个性品质。其中“广泛的兴趣”“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也是儿童文学作品涉猎的地方。
以儿童科幻文艺为例,儿童科学文艺的重要作用也是它的优势在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精神。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索、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苏联科学文艺家伊林说:“对科学的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多年逐渐养成的,童年时代读过的一本有趣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未來。”很多科学家都是通过接触科学文艺类书籍了解科学、爱上科学的。法拉第看到一本名为《科学文艺》的小册子后,开始走上研究电磁反应的科学道路。巴斯德研究微生物学是受到一篇有关啤酒变酸的科学文艺作品诱发。
顾名思义儿童科幻小说的核心肯定是幻想。这种幻想并非想入非非,毫无根据,它是从已知的科学道理推测已消逝的时代曾发生过的事,或立足于当今的科学事实探索身边的未知领域,或立足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向预测未来科学的新发现。总之,科幻以科学为前提,不悖常理。
例如由“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于1978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描写的是未来战争中人类要争夺太空,主人公邵继恩、邵继来与亚兵在结束一场战争后立即投入装备仪器,最后又率队赶去人马星救援被困人员,留给心上人的只能是简短的几句话,字字暖人心,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奉献。在这部作品中,当时许多情节属于幻想,然而目前生活中已成功化为现实。比方说航天器太空对接、人在航天器中的生活等,经过科学家们的多年努力都已实现或正在实现。儿童们阅读此类作品,无形中会激发向往科学、努力学习的兴趣。
(二)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开发想象力。
人们的好奇心与生俱来,当孩子睁开双眼看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好奇心就已经根植于头脑中。许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家长给孩子买回来一件以前未曾见过的玩具时。孩子们即以一种惊讶、好奇心仔细地观察它,并且提出不解:小火车为什么会发出“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声,魔方怎么转才能每个面相同,积木怎么拼才能既稳定又好看……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可以产生新的好奇,经过研究与探索,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怀疑是通过勤于思考而产生的,尽管小朋友不会怀疑,但他们的好奇习惯值得推广。
儿童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总是有无数的想法,例如有的孩子看完《鲁宾孙漂流记》后就想象自己像鲁宾孙那样冒险。对孩子来讲这可能是一种梦想,但他是在儿童丰富经验积累基础上萌发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儿童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想象色彩丰富的童话作品、科幻文艺、图画卡通等,能够为儿童读者提供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丰富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释放创造的潜力。
例如吳懿倍的《有形状的节日》一文,弟弟说节日是有形状的。什么形状?中秋节是圆形,端午节是三角形,春节是长方形。为什么?弟弟解释说: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春节拿红包。对孩子而言所谓的节日“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虚的概念没有把握,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看到过,特别是更具体的“月饼”“粽子”“红包”每年都遇到,记忆深刻,特别开心。《有形状的节日》由虚到实,虚实转换,把抽象的时间概念用更具象的图形实物来表达,营造出一个美丽生动的儿童世界。本文只不过是简单的关联性想象,已经让我们体验到想象所带来的小小震撼。孩子把相关的东西合情合理地连在一起,虚无的节日便有了具体可见的形状,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其中所表现的是儿童让人不可小觑的创造力。
人并非与生俱来就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作用较大的莫过于目前风靡于儿童世界的图画书。图画书中多种多样的形象,复杂曲折的情节,处处拨动幼儿的心弦,幼儿在经历种种图画故事的“人生”以后,就会变得更具有想象力,更能了解未知的事物。
因为幼儿要读懂图画书,就要把一个个断续的画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入图画书的世界。
《逃家小兔》是儿童文学中较著名的一篇绘本。该绘本重点表达母爱。有一天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离家出走了,大兔子讲你离家出走我就去追你。紧接着文章的情节完全由想象虚构出八个小朋友生活中常见到的实物景象。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要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了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图画书生动的视觉表现能够使儿童不受文字的约束,开发儿童想象,激发儿童对所视对象的兴趣和情感,为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及创造力、逻辑能力等诸多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日本松居直先生才会断言:图画的形象决定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图画书的主题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它所透露出的信息会较为复杂,所以图画书对于孩子们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特别大的帮助。
(三)卡通读物能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除此以外,目前满足儿童精神世界需求的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卡通。卡通读物是孩子们的开心果。卡通读物能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卡通创造性地运用卡通漫画特有的符号系统、变性幽默的卡通人物形象、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夸张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体验认识。近几十年来由日本漫画家藤本弘创作的风靡世界的《哆啦A梦》漫画在儿童世界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哆啦A梦》系列篇幅浩繁,大受小学生欢迎。漫画叙述了一个来自二十二世纪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受主人野比世修的托付,回到二十世纪,借助从四维口袋里拿出来的各种未来道具,帮助世修的高祖父——小学生野比大雄化解身边的种种困难问题,以及生活中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发生的轻松幽默搞笑感人的故事。虽然每次大雄都受到了惩罚,但孩子们却一次次为这些新奇而充满想象力的工具而欢呼雀跃。不仅如此,大雄面对一次次的惩罚也用那可笑而非一般的方式对孩子们说:机器猫的百宝箱是靠不住的,唯有自己的努力才是最可靠的。这种极具创意的表达,犹如将生活细节放大在大倍数的放大镜下面,给孩子带来一双看问题的别样的眼睛,使孩子们眼前为之一亮,豁然开朗。别样的方式,别样的表达,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的一次次启蒙与开发,它满足了孩子们天生的新奇感,也为孩子们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儿童文学教育,夯实儿童创新思维基础
儿童文学功能多种多样,但对儿童创新思维基础的建立却是根本,必须引起重视。
当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核心是儿童如何适应于一个持续变化的世界。皮亚杰认为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儿童也充满好奇,在积极主动探索着他们的世界。根据儿童发展阶段理论所知,皮亚杰认为心智是通过吸收外在环境信息,对其加以解释、转换和重组,进而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皮亚杰看来,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心智必然与环境相互接触,知识对机体来说总是有适应性。概而言之,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心智是一种主动和自我指向的方式面对环境。
无独有偶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2到7岁期间,语言作用之一是监督和指导其内在思维。并且说儿童的全部心理过程是在交往过程中发展的,表现为合作的教学正是最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的交往形式。正是这种教学可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并创造出儿童全新的心理活动形式。
根据这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与创新思维发展的理论,人们与社会必须重视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尤其要重视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满足儿童们情绪情感需要,而且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主动培养他们的“内化”“顺化”。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不是万能的,但它与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文学能促进和推动幼儿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为将来幼儿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
②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③《汉书·贾谊传》:“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