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王世霞
【摘 要】目的:分析三种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方法对临床消化道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2月-2018年1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43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进行13C-UBT法(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A组),将其作为检测金标准。再行胶体金法检测(B组)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组)。对比B组与C组的诊断效果。并对比各疾病类型的Hp分型。结果:B组与C组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准确率对比无差异(P>0.05)。经C组检测后,患者的HpⅠ型71例,HpⅡ型24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分型对比差异明显(P<0.05)。反流性食管炎的Hp分型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均能有效诊断出消化道疾病,其中,胶体金法可初步筛选Hp感染,免疫印迹法可诊断Hp分型,其各有优势,但免疫印迹法的实用性更高。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消化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5-0-01
Hp感染是胃炎或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甚至会引发胃癌。临床认为:科学检测Hp感染程度或分型可阻断消化道疾病进展,进而改善治疗预后性[1]。13C-UBT法是其检测金标准,但其技术性强,价格高昂,适用性较差。胶体金法与免疫印迹法的操作性较强,更适用于临床檢测。研究中以2015年12月-2018年1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43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三种Hp检测方法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2月-2018年1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43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其中,男146例,女97例;年龄范围是19-65岁,平均(43.58±1.26)岁。A组检测结果为:阳性231例,阴性12例;慢性胃炎1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5例,反流性食管炎46例。
1.2 方法
A组行13C-UBT法检测:使用13C尿素胶囊进行检测。使患者在空腹或是餐后2h状态下向品管内吹气,并严格密封,记作0min样品。口服13C尿素胶囊1粒,30min后向另一品管中吹气2-3min,严格密封后记作30min样品。将样品置于闪烁仪上进行放射性测试,值不低于(4.0±0.4)则为Hp阳性。
B组行胶体金法检测:抽取患者4ml静脉血,将血清分离,严格按照血清胶体金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以蛋白A作为样本的质控指标。
C组行免疫印迹法检测:抽取患者4ml静脉血,将血清分离,严格按照抗体分型免疫印迹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将显色区带的颜色与Hp抗体标准区进行对比,评估Hp分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不同消化道疾病的HpⅠ型与HpⅡ型比率。
1.4 评价标准
以13C-UBT法为金标准(病理诊断),诊断准确率=准确诊断数/本组总病例数*100%;特异性=阴性符合数/病理诊断阴性数*100%;敏感性=阳性符合数/病理诊断阳性数*100%[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数据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B组与C组的诊断效果
B组的检测敏感性为98.70%(228/231),特异性为66.67%(8/12),诊断准确率为97.12%(236/243);C组的检测敏感性为99.13%(229/231),特异性为66.67%(8/12),诊断准确率为97.53%(237/243),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不同消化道疾病的Hp分型
经C组检测后,患者的HpⅠ型71例,HpⅡ型24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分型对比差异明显(P<0.05)。反流性食管炎的Hp分型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诱因是Hp感染,临床中多通过检测Hp确定疾病类型[3]。13C-UBT是Hp感染的检测金标准,其具有无创性,且无不良反应,特异性可到99%左右。但其价格较高,专业性强,使用范围受限。胶体金法可有效检测出现症感染。而免疫印迹法可科学测定患者的Hp分型,进而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消化道疾病患者主要为HpⅠ型感染,其毒力较强,是引发该类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可能会导致癌变。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但免疫印迹法可精准诊断疾病分型,确定抗生素治疗的合理性[4]。结果为:B组与C组的诊断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分型对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检测出Hp感染,进而评估消化道疾病类型,但免疫印迹法的实用性更高,对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焦炳欣,郭杰,徐新民, 等.三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对临床消化道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2):146-149.
侯林.上消化道疾病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8(6):51-51.
崔亚利,陈永传,杨延敏.60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14):2392-2393.
沈秉正,宋金春,彭燕, 等.IL-17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6,27(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