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新理念 探索生活物理教学模式

2019-03-27 09:33赵秀敏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物理探究

赵秀敏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一、走进生活 发现物理

在学习一章或一节之前,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寻找相关的物理现象、实事和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其中的物理规律,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索,形成初步的感知阶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性基础。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品都是利用了物理知识生产制造出来的,倘若我们善于将物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实验的器材、课堂的教具便俯首可拾:一根筷子、一把汤匙、一支圆珠笔杆,甚至是手指都可以作为光学的教具;一个废旧牙膏皮和一块橡皮泥便可演示出物体沉浮的内涵;橡皮筋和松紧带可以做成简易的测力计;一次性纸杯可以做成土电话、照相机、也可演示小孔成像;用完油的圆珠笔芯可以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在学习物理新概念后,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时,课堂上一片沉默,很少能举出贴切的例子,尽管老师努力创设情景,反复启发诱导,而学生还是茫茫然不知所以然,最后只好由老师举出相关的例子来。让他们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时,学生更是不会用物理语言来回答。而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并且养成了虚心、好问、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探究 学习物理

将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各种物理现象、日常用品等带入到课堂进行讨论、交流、探究。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就能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顺利的掌握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并能运用学习的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课堂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必经之路。课前搜集的信息现象、器材、工具、用品等无一不是通过课堂的展示、探究来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学习《长度、时间的测量》时,学生展示长度的各种测量工具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他们的共同点:都有“零刻度线”,每把尺都有各自的“量程”,它们的“分度值”各是多少?进一步探讨它们的使用规则、读数方法,进而延伸到与其他测量工具的共性。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刻度尺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课堂,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又创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必需的空间,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揭示的是自然规律。从生活中搜取相关的信息、器材,可以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学生从生活发现物理,从物理中理解生活的一条捷径。

三、回归生活 应用物理

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物理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进行,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视。新课标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部分同学虽然对物理规律、概念、实验能够熟记,但对他们的原理、技巧弄不清,理解不透,更谈不上应用这些规律、技巧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孩子们在家中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出于溺爱,剥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什么事都由大人来包办,使他们远离了变幻多姿的自然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个别同学甚至连火柴都不敢划。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学到大气压,学生明白了医生拔“火罐”的原理;学习了摩擦,同学们知道了“轮胎花纹”的道理;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他们明白了喷雾器原理、知道了为什么刮风天树叶会满天飞等等。通过这些实例、现象的解释,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物理来源于实践,揭示自然规律。它是人们为生存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一门科学。为此,在实施物理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生存教育。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将来的代步工具必然是汽車。安全就成了重要的隐患。围绕着汽车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安全教育;电已广泛的进入家庭,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通过这些点点滴滴使他们懂得了物理在他们一生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四、制作发明 创新物理

利用学习的物理知识,整合其它科学知识进行制作、发明,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工程师,都是从少年时代的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开始的。有时,对一项技术的小革新,都闪耀着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事实上,很多廉价的日常用具在训练动手能力方面比实验室仪器要实惠得多,利用它们来实验,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感受物理、体验物理。而且利用身边材料呈现物理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直觉的集中,引发认知的兴趣和欲望,这些物理实验蕴含的丰富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比如利用注射器、矿泉水瓶、废旧的铁粉等可以完成许多有趣的小实验,这些实验各自不同地表现出“改变”、“放大”、“借用”、“替代”等创新技巧,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个动作,一个事实,都能给学生以启发,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碰撞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克服难题、改革技术的信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进一步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运用类比法巧解物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