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永寿县传统土布创新设计

2019-03-27 10:59韩妤董洋洋
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设计实践

韩妤 董洋洋

摘要:为探寻关中永寿县土布纺织工艺与当今艺术与设计相融合的可能。主要考察了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的民间土布织造工艺,分析了永寿村土布织造工艺的现状,了解土布织造的技术与方法,熟悉并总结了永寿村土布织造流程。尝试以关中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土布纺织工艺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材料作为织造元素,运用新的思路来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新材料的可能性,形成新的意义上的织物。该设计实践可为关中永寿县传统土布的发展及创新研发提供新的可能。

关键词:永寿村土布 土布的纺织工艺 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TS1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1-0075-03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homespun textile technology and current art and design in Yongshou County, Guanzhong. The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folk weaving technology of the cloth in Yongshou Village, Jianjun Street, Yongshou Count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omespun weaving technology in Yongshou Village, understood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homespun weaving, got familiar with and summarized the process of the homespun weaving in Yongshou Village. Based on the homespun textile technology of Yongshou Village, Jianjun Street, Yongshou County, Guanzhong, this paper tries to adopt different materials as weaving elements and apply new ideas to design practice. The possibility of new materials was explored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new fabrics were formed. This design practice can provide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homespun fabric in Yongshou County, Guanzhong. Keywords: Native cloth of Yongshou Village The textile technology of homespun fabric Design practice

引言

对关中永寿县土布的知晓,始于长辈的讲述,由于曾经考察过一些江南织造工艺,对传统纺织工艺有简单的了解,也曾用传统织机织过一些织物。当听闻长辈谈及其织造土布的经历,了解了永寿县土布织造技艺后,就思考着如何将永寿县传统的民间土布织造技艺应用在当代艺术与设计当中。永寿县土布的织造历史是当时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产物,是当时村里妇女收入的来源以及日用纺织用品的自给自足。纯手工织出的土布,朴实、厚重有温度,整齐的条纹,传统的样式,土布的工艺为现代面料的创新设计提供基础。然而,关中永寿县土布织造工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永寿县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去城里工作挣钱,留下老人在村里,村里也不会有人再织土布,有的村民把家里的老织布机卖掉,有的人家就算还保留着曾经劳作的织机,但也很少再织土布,人们不再需要靠织土布来挣钱养家,家里用的织物也不再是手工土布,土布被大机器生产的织物所替代。如今,传统手工技艺渐渐被重视,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流失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土布是由踏板纺织机织出来的(如图1),踏板织布机是指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设计的纺织机,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1]了解探究土布的织造过程是对其设计创新的根本,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使传统手工艺回归生活的途径。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越发急躁、慌张,内心需要回归质朴与纯真,有时需要慢下来,感知生活,感知双手织造的美好生活。文章对关中永寿县村落土布织造技艺的考察,了解其织造工艺,进而通过不断的实践设计,来发掘土布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的可能,让传统民间工艺回归生活,得以保护和发展。

一、永寿县土布概况

永寿县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我们所考察的乡村是永寿县监军街道的永寿村,之所以考察此处与亲友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永寿村如今几乎没有在织布的村民,听闻村里的长辈们说,村里土布的织造在母亲的外袓母那一代便开始,最早织的是白粗布,把织好的布泡进村里的染布池,染布用的是池子里发酵了的污泥,村里的染布池并不是专门为染布准备的,而是当时村里建的蓄水池。织好的土布多用于家用,很少一部分會卖,当时偶尔也有不会织布的人前来购买。以前每逢过年的时候,外袓母会特意织一些白粗布,放在村里的蓄水池里染色,把染好色的粗布做成新衣服给孩子们穿。后来到了母亲这一辈会把织布用的白棉线染色以备织土布用,这样织的土布颜色就丰富多彩,图案也丰富了。在村里,人们通常把织好的土布拼缝起来作为床单用,家里有女」L的会把织好的土布存放着等女儿出嫁当作嫁妆带走,有儿子也作为结婚的用品使用,土布里经纬间交织着村民们朴素的情感和双手的温度。在关中农村一般农家多使用的是水平面织布的踏板织机,俗称“平机子”。[2]基本都是木制织机,儿时的我们看着家里的长辈坐在织布机上,两脚踩着踏板,梭子娴熟地来来回回穿梭于经线之间,“咔嗒咔嗒”连贯的织布声回响在耳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手工织机被现代化机器织布机所替代,村民们很少再织布,衣服、日用纺织用品也很少是手工织物。有的村民家里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织好的土布床单,留给孩子们用。长辈拿出曾经织好的土布脸上满是笑容,这些土布图案呈横竖条纹交错的整齐格子状,颜色艳丽,朴实无华,土布床单是用织好的土布拼接起来的,缝得很细致,丝毫看不出有接缝的痕迹。长辈拿着自己曾经织的土布,眼里流露着曾经织布时的情愫,从前的日子过得慢,做什么都亲力亲为,所以这些手工艺中倾注了长辈们淳朴的情感,以及自己双手的温度与痕迹,织一±夬土布,需要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简单的重复就是力量,从而织就了这温暖厚重的民间传统土布。现如今,村落里已经没有人再织土布,大部分人都去城里工作生活,家里的织布机卖的卖,有的被放在角落里,落满了尘土。不可否认,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这是极为正常的。[3]但是,我们需要扬长避短,抓住重点,突出传统土布的特性,运用其独有的特质来思考如何将传统民间土布回归生活,使其优点得到最大发挥,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与需求。

二、永寿县土布的纺织工艺

土布的织造技术在北方的很多地区都有出现,例如鲁锦,就是山东民间的纯手工织物。河北等地也有土布织造技艺的痕迹。传统的土布织造工艺简单来说分为整经、经布、织布以及后期的整理,整个工序需要细致与耐心。大致过程如下:

(一)原材料的准备。以前人们都是自给自足,织布自己种棉花,采摘。用轧棉机把棉花籽轧出来,弹棉花,将棉花搓条纺线,绞线以便浆线,使棉线变结实,然后染线。早前大多是先将白色棉线织成白色的土布,然后再染布。

(二)整經。将棉线分为织布用的经线,过程较复杂。整经需要在宽阔的场地进行,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村民们以前都是在村里宽敞的场地上进行整经,如果在场地整经用的线筒多的话,需要的人工也多。整经开始前需要在场地两边都固定几个木桩,村民们将线筒上的线头牵起,抓在手中成扇形拉直,来来回回绕在几个木桩上,绕完以后取下来分好交后系好,准备梳线用,将梳好的线绕在羊角轴上,固定在织布机上,这样整经工作就基本完成了。整经需要村民们的相互配合,同样需要经验耐心,整经的同时增进了村民们互帮互助的纯朴情谊。

(三)梭子上缠棉线,做织布用的纬线,需要把棉线绕好穿入梭子中间的木签上,便于织布用。

(四)织布。脚踩织机踏板,手推织机,梭子穿梭于经线之间,手脚并用。

(五)后期处理。织好的布清洗、晒干、整平,也可将其拼接使用,做床单或者裁了做衣服穿。手工织好的土布具有亲肤,吸汗除湿的特质,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从理论上讲,土布纺织工序复杂,有72道工序。[4]实际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经验。整经的过程较复杂,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织布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决定了织出土布的组织结构,也对土布的图案有很大影响,所以需要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步工序,不可马虎。

三、永寿县传统土布创新设计实践

传统民间美术是人类造型艺术的本源。[5]家传是民间艺术传承的主要方式。民间艺术的手工劳作性质,也需要家族的面授口传。[6]对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民间土布织造技艺的考察实践也是源于村里长辈的言传身教,传统土布纯手工织造,色泽艳丽,纯棉质地,绿色、环保,透气吸汗、亲肤舒适、天然质朴。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纺织用品的使用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追求绿色、环保、健康和个性化的生活用品以及环境氛围。基于对手工土布的织造技艺的考察,在土布织造技艺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少不了长辈的参与和指导,运用传统的土布织机织布需要一步一步实践操作,实践过程大致分为前期的织布练习、整经实践过程、后期的设计实践这三个部分如下:

(一)前期的织布练习。为了熟悉织造土布的技艺我们找到一台老式织布机,老式织布机上的经线是早已整好的经线,我们最初只是了解织布的技法,梭子上的纬线穿梭于经线之间,脚踏手推便织了起来。初期穿梭速度较慢,不那么娴熟,自然织的较慢。由于刚开始手的力度掌控不好织出的土布有些宽窄不一,不平整,手脚的动作配合较笨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织的越来越熟练。

(二)整经实践过程。日积月累,织布机上原有的经线所剩无几,将面临整经的考验,一开始我们想着靠自己的想法来实现整经,尝试着如何将线绕在织机上,想到把白线线筒放在线盒子里,用木签子一行一行穿起来,想着这样一拽线就可以动了,实践结果证实,我们当时^的想法太天真,一盒线好拽,可是几十盒线同时拽的话根本拽不动,整经实践失败,这个过程花费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如图2)。经过这次尝试我们决定回老家寻求长辈的帮助,亲身体会民间传统的整经过程。回到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里,如今已经没有村民织布,当时正是村民们土地播种的季节,村里除了年老的村民也还有一些年轻人在家,于是长辈把村民们召集起来,一起帮我们整经,村里的风俗就是互帮互助,整经场面很壮观。实践整经过程如下:

1.整经准备工作。村民们一起来到村里一处宽阔平坦的场地,便于整经操作,场地上一边打五个木粧,同时将30多个线筒插在30多个竹签上。

2.牵线,绕线。乡亲们把每个线筒上的线头拉起来,随着乡亲们白勺拉动,每个线筒都转动起来(如图3)。其中一位村民将棉线拉直,来回绕在固定好的木粧上(如图4、5)。此情此景,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村民以及长辈们织布的旧时情景,大家齐心协力,牵完所需的经线长度后,村民们把棉纱从木粧上取下,准备梳线。

3.梳线。把经线缠绕在织布机的羊角轴上(如图6),梳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不然就会一团乱麻。在乡亲们和长辈的帮助下,将近120米的经线就整好了。

4.接下来的工序就需要我们来完成,把整好的经线按照交的顺序从综片中穿过(如图7),再穿过筘固定在卷布轴上,这样经线就安装在织布机上了(如图8)。

一切织布的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最后就是织布。整经的过程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手工艺织造者的智慧。整经是织布工艺里很重要的环节,需要细致专注与耐心。

(三)后期的设计实践。在织的过程中我们开始不断尝试新的材料作为纬线,主要有以下实践探索:

1.收集亲朋好友的旧衣物拆分后作为纬线用(如图9)。遵循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土布织造过程中纬线变换,改变织物织造肌理。在织的过程中会迸发出许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收获很多。

2.—些日用小物件也尝试织入(如图10)。将一些日用小物件织入其中,有信封,手套,帽子等。

3.织入动物皮毛(如图11),雀翎。实践过程中织入动物皮毛使平面化的土布变得立体,使土布的组织肌理发生改变,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孔雀翎羽的织入是源于去苏州考察当地的缂丝工艺,孑LA'羽线织入经线中,织出来的织物有别样的视觉效果。缂丝工艺源于以毛线为纬的缂毛织物。我国境内发现的很多缂毛织物,最早由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世纪初期在楼兰发现。[7]

4.在织的技法上做一些新的尝试,结合缂毛工艺,改变纬线的密度。在织布工具上再做一些改变,从而织出不同的效果(如图12)。

织布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材料,从而织出了不同肌理、触感、视觉感受的纺织品(如图13、14),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试图将传统的民间土布工艺与现代织物设计相融合。在实践的过程中,长辈的帮助和指导对此次实践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15),长辈娴熟的织布技艺令我们受益匪浅,同时在我们的实践设计过程中长辈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土布为何要做如此尝试到最终的认可,使我们深刻意识到民间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推翻总结经验,不断突破和转换思维方法的。

结语

通过对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民间土布的考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尝试以永寿村民间土布工艺为媒介的基础上将特殊的材料扁平化,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探索新材料的可能性。纤细的经纬线不停地与异质的添加物产生摩擦碰撞,受到挤迫偏离完美的路径,经纬线倔强的尝试回归,在强烈的叠加中完成了完美的包裹,形成新的意义上的织物,这种新生成的织物将具备令人兴奋的材料属性,在服装面料的语言上带来许多可能,这样的织物经纬之间紧密排列的单元将不再均匀,试图为新兴的织物带来更多的想象與可能。我们始终坚信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随后欲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发生变化。[8]了解和探究土布的织造过程是对其设计创新的根本,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使传统手工艺回归生活的途径,设计实践以及对土布工艺的探究仍在继续,需要不断完善,突破与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参考文献

[1]赵农.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关中乡村土布纺织工艺研究[J].艺术生活一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⑷:14.

[2]赵农.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关中乡村土布纺织工艺研究[J].艺术生活一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⑷:15.

[3]要彬.现代设计需要传统手工艺的融汇[J].包装工程,2010,(16)82.

[4]赵农.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关中乡村土布纺织工艺研究[J].艺术生活一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⑷:15.

[5]李红军.传统.现代与创造——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特征与现代艺术创作方法之比较[J].美术博物馆,2016,98

[6]赵农.论民间手工技艺的创作与传承[J].创意与设计,2011,(17):38.

[7]朴文英.缂丝[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9.

[8]原研哉.欲望的教育一美意识创造未来[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猜你喜欢
设计实践
基于中职家具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的教学探索
从传统寺庙园林到城市公园的文化转型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相关问题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试论艺术设计学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飞机设计专业需要教什么
浅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如何引入家电产品设计课程
突破作业重围,激扬生命活力
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实践研究
义乌旅游商品研发双轨制策略及其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