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外国语学校 山东 济南 25010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维护正常的市场,稳定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运用工商管理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当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越来越频繁[1]。我们必须积极的发挥工商管理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通过工商管理进一步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①工商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自2010年底开始,基层企业管理人员对人才市场有一定的需求[2]。但相比于普通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企业高层管理人才更加短缺。早在2001年就有关于企业高层人员短缺的报道[3]。而在2018年全年,仍有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短缺的报道八千余篇,可见工商人才严重短缺不是个别时间点的特别现象,而是一个持续问题。但是,在企业管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企业又常常过分强调参与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就让企业陷入一个怪圈:企业需要管理人才——人才短缺——企业自己培养——培养门槛要求高——管理人才不够。②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工商管理体制一方面要控制经济活动的市场调节,另一方面还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施。但随着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发现工商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这让工商管理体制不能充分的发挥其本应有的作用,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阻力。③公司内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4]。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对国家投资的资产进行财务管理的制度,这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资产利用率低,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前以基本实现高等教育人才的普及。但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系列的现状要求我国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和探索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的3个方面。第一,需要倡导新的管理人才教育观念。必须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让培养出的人才更快的新时代的发展。其次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市场经济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加强国际竞争的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国际竞争的意识。要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世界级眼光的大格局。只有格局高,眼光长远,才能有效的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只有在国际竞争的洗礼下,企业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第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纸上谈兵,也不能只知道一味的蛮干[5]。例如,南方传媒集团在2011年成立南方传媒学院,以此来培养传媒领域的管理型人才[6]。
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更加多元化,市场不再只是单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在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建设中,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事实细则,防止各种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产业产品结构现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7]。同时,将相关先进的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融入进工商管理制度中。让制度更加贴合实际情况的需要,更有针对性。比如,2012年,在国家就发布了“全国云计算试点示范计划”,这项计划支持在北京、上海等五个试点城市开展在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云计算试验[8]。
加强法制宣传和学习培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观念,作为执法者要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被管理者的的法制宣传和培训,让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9]。提高执法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尤其是提高我国执法机构人员的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对工商管理执法者的考核,以提高其的执法规范水平。让执法者在管理市场经济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10]。
在我国,工商管理对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积极、主动的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调整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服务机制,让工商管理成为积极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