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300202)
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作为主营业务,但如今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明显不足,不良贷款规模不断增大,不良贷款率逐步增高,各大商业银行如今纷纷开始寻求盈利模式的转型,其中不可忽视的的一点就是提高资产质量,在调整收入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中间收入的比重,创新业务种类的同时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如今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实施PPP项目,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贷款投向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PPP(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指在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贷款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包括法律政策风险、建设经营风险、合同漏洞风险、合作方风险等。首先,目前我国PPP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较弱,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有可能导致在项目具体运行过程中发生项目纠纷,从而阻碍项目顺利进行。其次,PPP项目的建设阶段和经营阶段是整个项目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共同构成了贷款收回阶段的主要风险,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项目会面临许多变数,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应重视这两个阶段的风险管理。另外,我国对于PPP项目的合同管理较为缺乏,对于合同文本制定的规范性、执行过程中合同的连续性以及合同条款对参与项目的各方约束并不完善。如果PPP项目在项目开始前合同制定工作不够充分,合同内容设计不完善或存在歧义,就为之后项目的进展埋下了风险隐患。最后,地方政府有时会凭借自己的政治优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单方面违约问题,甚至要求重新谈判,要求政府付出更少成本,增加社会资本方的成本及经营压力。或者政府为了提升政绩而大搞面子工程,利用国家推广PPP项目的机会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缺乏后期项目管理,导致项目失败。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PPP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全面深入的参与到PPP项目的建设运营当中,并且从中获利,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完善覆盖全流程的动态化风险管理流程,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紧跟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改革完善经营结构的必要部分。
PPP模式自身就复杂多样,参与主体方较多,在极大地程度上考验了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经验。因此,管理者要最高效率地整合资金、技术以及专业人员,使项目顺利按时完成并成功进入运营阶段,进入运营阶段后还要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系统,按照项目开展前的预期收回投入的成本并获得利润,这些都决定着项目能否顺利进展到最后并按照预期获得收益。
商业银行应该重视贷款合同的制定,在制定条款的过程中应全面覆盖PPP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维护全流程,将每一个环节的还款义务以及如果还款出现问题时明确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补救,银行享有哪些权利来制裁还款不及时的行为。商业银行应在合同制定时明确加强对资金的管控,项目产生的收益,在保障公司和项目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优先偿还银行贷款,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
商业银行在筛选PPP项目时,需要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加以重视,应选择具有丰富同类型项目运营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此行业先进技术、社会影响力高、综合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信贷人员要结合社会资本方公司现有项目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负债情况和发展前景,从整体上判断分析社会资本方的资金实力、出资来源的可能性、真实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社会资本方注入项目公司的实物资产是否对公司后续经营具有实际支持作用,是否为有效资产;关注资产价值高估风险,即资产评估不公允、溢价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选择综合指标优异的行业龙头企业,能够降低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商业银行参与项目的潜在风险。
积极推动政府方与私营方合作,鼓励私营方参与到PPP项目中来,对于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对于PPP项目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商业银行更加深入的参与到PPP模式的发展当中更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到PPP项目融资当中,为PPP项目提供更多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