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2019-03-27 02:55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能力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研发及研发投入相关研究

(一)研发的概念

研发即研究与开发,英文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为R&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研发的定义为:“研发是一种可以增加知识总量的系统性创造工作”。经合组织(OECD)在此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确定了知识的范围,认为知识分布在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我国对研发的官方定义出自《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将研发定义为:“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増加知识总量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创造工作”。[1]

(二)研发的类别

根据我国的官方定义,研发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研究是指对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研究,它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性和实验性研究,没有明显的商业目的和应用前景;应用研究是指为了一定的应用目的而进行的研究,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用途而进行的;试验发展是指以前两种研发所获得的新知识为基础,创造出新产品或为己有产品进行改善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三)研发投入的概念

投入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获得最终产品而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投入也具有相同的特性,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时也需要付出相应的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研究经费的投入,研究人员的投入,人们的灵感、相关信息等投入,而像灵感、信息的投入难以量化,无法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这些灵感、信息的来源也主要来源于企业研发人员,因此本文最终选取可以量化的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费用投入作为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指标。研发经费的投入是指在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中需要投入的经费,主要表现为为进行研发建造厂房、购买设备、消耗原材料、支付研发人员的薪酬等方面的投入。[3]研发人员的投入是指企业在研发新项目及维护旧项目时所雇佣的人力,研发人员的数量、投入强度也会影响企业研发的质量及研发成果。与之相对应研发投入强度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资金方面所进行的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和在人员方面所进行的研发人员投入强度。

二、企业绩效相关研究

研发活动作为近年来我国发展的重点,无论是在“十二五”规划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要求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状况,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研发活动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推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动力。而评价上市公司研发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两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绩效

企业财务绩效是衡量研发活动产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是研发成果的价值体现,是企业获得的实际收益,这种收益又反映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上。众所周知,企业的研发成果可能体现在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制或改进上,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或数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综合说来则能够增加收入水平。

(二)企业市场绩效

企业所拥有的实力不仅能通过账面上各项指标和数值计算得出,还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展现。企业市场绩效表示企业未来价值的增加,上市公司市场绩效则主要由其股票价格的变动。资本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只以定期披露的财务数据来评价经营活动的好坏,是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步伐的。岳树岭(2012)[3]也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创业板中部分企业即使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上表现不佳,但在成长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存在优势,体现出良好的市场业绩。

三、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1960)和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1964)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资本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物质资本的存在形式是物质,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人力资本则是附属于人体的一种资本,是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所付出的支出和机会成本的总额。一个人所拥有的身体健康素质、知识和技巧都是人力资本的表现形式。舒尔茨主要从事人力资本理论宏观层面的研究。他认为国民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所有可获得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因此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或资本的多少,还很大程度上以来人口素质的高低。舒尔茨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和发展了很多经济学领域里的难题。里昂惕夫之链是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现实中美国则是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这是由于美国的劳动者素质更高,因此美国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是其他国家劳动者的数倍。因此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美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才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产品。

贝克尔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带入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其主要研究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贝克尔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人先天的身体素质和后天接受教育培训后形成的知识技能的综合,可以通过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增长。因此贝克尔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消费,其对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对教育的投资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现实中有不少企业都会开展在职教育或培训,这些都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实践和运用。

(二)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是由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1912)提出的,其认为创新不仅仅能改变生产函数,还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熊彼特概括总结了创新活动,认为创新活动主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拓展市场、创建原料的供应链、创建企业的新组织等等,其根本是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只有通过加大研发收入来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对技术和产品推陈出新,使企业的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取最大可能的利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熊彼特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技术创新理论家进行了研究和发展,主要形成新古典学派、制度创新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个学派。新古典学派将技术创新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把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制度创新学派由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Lance Davids,1970)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1973)等人提出,制度学派的“制度”理论与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了在国家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制度安排发挥的作用,使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新熊彼特学派的以爱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1968)、莫尔顿·卡曼(Morton Kaman,1968)、南希·施瓦茨(Nancy Schwarz,1970)等为代表人物,他们在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持续关注在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该理论将技术推广视作一个复杂的过程,重视对新技术推广模式的研究包括技术创新和企业规模的关系、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新技术推广等问题。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由哈默尔(Gray Hamel,1995)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1995)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一种独特技能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特点:(1)价值性: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价值,例如能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或是减少产品的成本;(2)稀缺性: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这种能力;(3)不可替代性:在为消费者带来价值时这种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竞争企业很难找到其他能力来替代发挥这种作用;(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通过购买或模仿获得,只有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企业要想形成核心竞争能力,需要有机整合自身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即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它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才能发展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能力是指企业研发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培养。技术能力的载体不仅仅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也可以依托在企业员工长期积累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上。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组织能力指企业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和利用的能力。组织能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企业有越强的组织能力,就能更灵活地优化配置企业自身的资源,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提高企业效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竞争优势。反之,如果企业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其核心竞争力能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核心竞争力不但可以使企业在本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多元化产业经营规避行业风险。企业可以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寻找既有可观利润又有独特性的蓝海市场,或者建立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以避免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对于企业绩效评价,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和市场绩效评价两个角度入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第二,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

(一) 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

1.二者呈负相关

H.Bronwyn(1992)[4]在研究中表明,R&D 支出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Mohsen Saad和Zaher Zantout(2014)[5]通过对大企业的样本研究发现,大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有大量的现金流量属于过度投资,随着研发项目的深入,大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的状况朝着恶化发展,而不是改善。

2.二者呈正相关

Ike C.Ehie,KingsleyOlibe(2010)[6]通过检测存续时间超过 18 年的 26500 家美国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不同贡献,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前者对后者有积极的显著影响。侯晓红和张艳华(2006)[7]在研究中对企业 R&D 投入与效率、价值和产出三个方面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企业 R&D 投入对其业绩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的结果。陈晓红,马鸿烈(2012)[8]利用沪深两市中小上市公司数据,对高新与非高新类企业分别进行行业赋值,结果显示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

(二) 研发投入与企业市场绩效

1.二者呈负相关

姚靠华等人(2013)[9]基于信息传递理论与投资决策理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投入强度数据和研发活动进展情况,分析其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研发投入通过影响投资者决策,进而对企业股票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股价表现生成影响。冯文娜(2010)在前者的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研发决策对股票的具体影响时发现,研发活动开展得越顺利,其股价当期的波动幅度越明显。

2.二者呈正相关

如 Zheng Deng,lev 和 Francis Narin(1999)的其实证研究所示,以企业研发频率和申请专利技术数为自变量,对企业未来资本市场股票报酬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Rebecca Toppe Shortridge(2010)的研究则围绕公司的经营业绩展开,发现成功经营的公司,其 R&D投入更能够被市场承认,而未能成功经营的公司相反,成功的 R&D投入能够被市场所认可。B,han(2004)的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研发支出对企业的股票定价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偏差。Toivanen(2002)则进一步以韩国公司为例,直接证明了企业研发投入对股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

猜你喜欢
理论能力研究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