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琼,刘进远,张顺华,朱 砺*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3.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藏猪是我国独有的高原型小型猪种资源,主要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2 500~4 300 m 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包括西藏、青海及四川、甘肃和云南的部分高原地区[1],具有良好的高原适应性,能够适应恶劣的高原气候和生态条件。藏猪具有胴体品质好、产肉性能适宜等种质特性,表现为脂肪沉积能力适中,胴体产肉量较高,肥瘦比例较适宜,肉质坚实,适宜腌制和加工用途。藏猪肉色偏红,是加工优质火腿的原料[2],在藏区广受藏族同胞的喜爱,拥有“藏香猪”的美名。传统藏猪采用放牧模式,一般要饲养2年以上才出栏,再加之其繁殖性能低下严重制约了藏猪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提高藏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推动其产业化开发,笔者对不同放养年龄和性别对藏区藏猪屠宰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2方法
1.2.1性状测定。根据《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NY /T 825—2004)和《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NY/T 821—2004)方法对藏猪进行屠宰、分割,测定其胴体和产肉性能及肉质性状。
1.2.2数据统计与分析。使用SAS数据分析软件(SAS 9.2, USA)的两因素GLM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并以Duncan’s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1胴体和产肉性能比较由表1可知,按照传统模式放养24月龄后屠宰的藏猪相对于12月龄的藏猪在产肉性能上总体有所提高。其中,活体重和胴体重极显著提高(P<0.01),屠宰率、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显著提高(P<0.05)。然而,放养24月龄后屠宰藏猪的背膘厚相对于12月龄藏猪显著增加(P<0.05),皮脂率也有所增加。藏猪的体重增长较慢[3],24月龄藏猪的产肉性能较12月龄藏猪有所提高。12月龄和24月龄的藏猪胴体重和屠宰率都远远低于其他猪品种[4-9],主要是因为藏猪属于高原地方小型品种,屠宰率相对较低。
就性别效应而言,12月龄屠宰的公、母藏猪的胴体性状和产肉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放养条件下胴体和产肉性状不受性别效应的影响。24月龄屠宰藏猪的性别效应对胴体和产肉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猪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而母猪的皮脂率显著高于公猪(P<0.05),即公猪具有更好的胴体和产肉性能。这与商鹏等[2]研究结果相一致,藏公猪的瘦肉率极显著高于藏母猪。
2.2肉质性状比较由表2可知,饲养24月龄的藏猪相对于12月龄藏猪在肉质性状上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pH2和肉色L2、b2极显著提高(P<0.01),但24月龄藏猪相对于12月龄肌肉的韧度也显著提高(P<0.05),肌肉嫩度受到显著影响。这与商鹏等[2]和强巴央宗等[10]报道相一致。
就性别效应而言,12月龄时屠宰藏猪,除了母猪腰肌24 h红度值显著高于公猪(P<0.05)外,其他肉质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此时性别效应不会对肉质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藏猪在24月龄屠宰时,性别效应对肉质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公猪的肉色显著好于母猪(P<0.05)。
表1 不同月龄和性别对藏猪胴体和产肉性能的影响
注: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表2 不同月龄和性别对藏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接下表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pH1和L1表示屠宰后45 min测定的pH和光反射值;pH2和L2表示屠宰后24 h测定的pH和光反射值,a1和b1分别表示屠宰后45 min测定的红度值和黄度值;a2和b2分别表示屠宰24 h后测定的红度值和黄度值
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pH1andL1represented the pH value and light reflection value measured at 45 minutes after slaughter;pH2andL2represented the pH value and light reflection value measured at 24 hours after slaughter.a1andb1represented the redness degree and yellowness degree values measured 45 minutes after slaughter respectively;a2andb2represented the redness degree and yellowness degree values measured 24 h after slaughter respectively
与其他中国地方猪种相比,藏猪属于典型的高原型小型猪种,胴体品质较好,产肉性能适宜,表现为脂肪沉积能力适中,胴体产肉量较高,肥瘦比例较适宜,肉质坚实,适宜腌制和加工用途。总体来看,藏猪的肉质性状表现极佳,表现为肌肉pH较高,肉色鲜红,光反射值处于理想范围,肌肉保水力强、熟肉率高。这些优良性状使得藏猪完全处于优质猪肉的标准范围,能有效避免酸猪肉等劣变猪肉问题。放养的饲养方式虽然会使肉的色泽等方面得到良好改善,却会使肉的嫩度下降;放养状态下的动物运动量加大,肌纤维变粗,剪切力也会相应增加。
相对于放养12月龄而言,放养24月龄会提高藏猪的总体产肉性能,也能够提高pH和肉色等肉质性状,但延长饲养时间会导致背膘厚度和皮脂率增加,还会显著影响肌肉的嫩度。
性别效应不会对12月龄藏猪的胴体、产肉和肉质性状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藏猪性成熟较晚有关。但在24月龄时会产生显著影响效应,表现为公猪具有更好的胴体和产肉性能,母猪皮脂率更高。
藏区传统的藏猪养殖一直延续着粗放的放牧饲养模式,不会对商品猪实施去势处理。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藏猪的综合经济效益,建议通过添加辅料和改善饲养环境条件等综合措施,缩短饲养周期,使藏猪提前出栏,以加快藏猪的产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