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相丽,梁玲玲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DVT是临床创伤骨折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肺栓塞,不仅影响疗效,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骨折患者通常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和制动,机体静脉血回流减缓,再加上创伤性骨折患者机体血液往往处在高凝状态,更易发生DVT。如何预防和诊治DVT是骨折患者治疗的一个重点。D -D是一种溶酶水解特异性物质,可反映体内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变化情况。临床实践表明[1],通过测定D-D水平可有效预测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443例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D-D水平进行测定,剖切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以我院骨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治的443例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骨科学》相关诊断标准[2],均在骨折后4h内送院诊治。排除凝血机制障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均无血栓病史。其中,男患者255例,女患者188例;20~77岁,平均(56.4±4.2)岁;股骨骨折146例,胫腓骨折110例,脊柱骨折37例,足骨骨折65例,上肢骨折40例,多发性骨折45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d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2mL,处理后进行D-D测定;应用NycoCard Reader II型定量金标检测仪及配套试剂盒,采取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严格依照试剂盒要求操作,由相同2名医生操作。D-D定量测定>200μg /L判定为阳性。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DVT诊断标准。
观察并记录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D-D水平,并掌握D-D阳性率及DVT发生例数。
通过测定,以多发性骨折D-D水平最高,然后依次是股骨骨折、胫腓骨折、脊柱骨折、足骨骨折、上肢骨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DVT(+)患者的D-D水平为(875.33 ±156.77)ng/mL,DVT(-)患者为(655.94±127.33)ng/mL,差异统计意义(P<0.05);通过检验,D-D水平和DVT发生率呈正相关性(r为0.826,P为0.017)。
表1 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D-D水平比较[(±s)ng/mL]
表1 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D-D水平比较[(±s)ng/mL]
骨折类型 例数 D-D胫腓骨骨折 110 501.67±108.27股骨骨折 146 889.10±147.23多发性骨折 45 1307.45±387.19上肢骨骨折 40 205.43±67.11脊柱骨折 37 480.12±57.88足骨骨折 65 383.19±70.45 F 12.098 P值 0.001
临床研究表明,创伤骨折后发生DVT风险增高,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如何准确有效地预测骨折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是临床骨科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当前,国内临床主要通过测定血清D-D进行DVT预测和筛查,并有诸多研究报道,但对于创伤骨折本身和D-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在创伤骨折后D-D水平升高是血栓形成之后继发纤溶产生的结果,但血栓形成启动不一定会生成血栓,原因在还存在溶解血栓因素[3]。从本研究结果看,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其D-水平和阳性率均有差异(P<0.05)。尤以多发骨折最高,然后是股骨、胫腓骨骨折,以足骨、上肢骨最低。原因可能是下肢长骨出现骨折时,骨结构遭到破坏,再加上这些部位血管较丰富,血管壁完整性受损,髓腔内容物入血,进而激活凝血纤溶系统致D-D水平升高[4]。同时,从结果看D-D水平和DVT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
综上而言,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的D-D水平是不同的,同时与DVT发生密切相关,应加以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