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为什么不从个位算起
———《笔算除法》起始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3-27 03:26陈珍珍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法个位除数

林 霞 陈珍珍

《笔算除法》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特别重要的知识,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以前,老师们都把笔算当作计算的一项技能来训练,认为笔算没有思维含量。近几年,随着“算理比算法更重要”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追究“规定性知识”背后的原因。在新理念影响下,我们进行了一次笔算除法教学的大胆尝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开始系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安排过表内除法竖式的学习,但差不多隔了一个学年,相信学生已经把除法竖式忘得差不多了。为此,教材也在教学本内容之前安排了一道笔算复习题(如图1)。

图1

图2

看着长相和其他竖式如此不同的除法竖式,不禁想起了俞正强老师教学表内除法竖式的起始课,俞老师把“为什么除法竖式是这样(图2 的B),而不是这样(图2 的A)”作为笔算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定是讲道理的”。那么,今天这节课又有什么地方可以突破,有什么道理可讲呢?本文试着运用蔡金法教授团队的分析框架,运用数学分析、认知分析和教学分析三个方面分析笔算除法起始课的教学。

一、数学分析

笔算除法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表内除法竖式”,首次接触除法竖式;二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真正进入除法竖式理解性学习阶段;三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属于除法竖式的完善阶段。现行人教版教材分别安排在二下、三下和四上来学习。分析教材我们发现,二下首次安排笔算除法,主要是认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以及每一部分的名称,运用“表内除法”的口算能力直接试商,商是一位数,除法竖式也只有一层。三下的笔算除法是安排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起始课教学的两个例题商均为两位数,竖式要写成两层。例1 教学“首位能整除”的42÷2,例2 教学“首位不能整除”的52÷2。教材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每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进而领悟到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除法竖式与加、减、乘三种竖式不仅在书写形式上差别较大,在计算顺序上更是完全相反。教学加、减、乘竖式时,一直强调要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而在除法竖式计算时,却强调从高位算起比较方便,这一任务需要在三下教学“笔算除法”起始课中解决。对于例1“首位能整除”的42÷2 来说,从十位算起和从个位算起在简便程度上看是没有区别的,只有到例2“首位不能整除”的52÷2,从十位算起要比从个位算起更加简便。

二、认知分析

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三下学生的思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想到了通过“前测、访谈”加以了解。为了扫除障碍,引发学生用竖式解决问题,在前测中安排了“表内除法除式”的复习,帮助学生回忆除法除式的书写格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

前测在非正式上课的班级(48 人)进行,呈现“把52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的情境,让学生写出计算的思考过程,要求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解决。

学生的原有认知是怎么样的呢?分析测试结果发现,采用画图法的有18 人,占测试总人数的37.5%;用列横式分步口算法的有35 人,约占72.9%;用文字表达分法的4 人,约占8.3%;选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只有7 人,约占14.6%;仅有2 人用标准竖式正确表达。从擦拭痕迹来看,部分学生尝试过竖式计算,但没有成功。

在分步口算法的35 个学生中,我们又进行了统计,发现把52 分成50 和2 是学生最直接的方法,仅有2 人是把52 分成40 和12 来计算的。这和以往做加、减、乘法时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来计算是一致的。继续分析学生的口算方法,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的计算顺序也是不同的,有先算个位的2÷2=1,也有先算50÷2 的,先算个位的比例更高一些。我们发现,在学生认知中,先算个位和先算十位都能解决问题,不存在大的差异。

从以上认知分析得知,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顺序的理解是一道“坎”,如何能在起始课教学中帮助学生顺利跨过这道坎,享受一次讲道理的数学课堂呢?

三、教学分析

通过数学和认知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大胆地进行了以“笔算除法为什么不从个位算起”这一问题展开的教学实践,让教材中安排的两个例题承载不同的教学目标。

1.记录分物,理解两层竖式的必要性和含义。

从前测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除法竖式的认知停留在“表内除法”一层竖式阶段,如何使学生产生从一层竖式到两层竖式的需求,我们进行了记录分物的活动。

教师出示42 根(4 捆2 根)小棒,要求学生平均分成2 份,让学生口述分法。为了先感受高位算起的竖式,这个环节有两种预设:一是第一位学生就是先分整捆的,直接开始记录,记录完成后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分法;二是如果第一位学生是先分散根的,等他说完分法后紧接着问其他学生有没有不同分法,等两种分法都表达完后,教师提议先记录第二位同学的分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尝试记录分小棒过程。

教师分小棒,学生用竖式记录42÷2(从高位开始)。

首先,教师把4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边分边说:先把4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2 捆,4 捆小棒刚好分完。

接着,教师把2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边分边说:再把2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1 根,2 根小棒刚好分完。

(2)反馈交流。

先由学生说说自己记录下来的竖式所表达的含义。接着教师抛出问题:上面两个竖式,哪一个竖式更能体现出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呢?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学生表示两层的竖式更好,因为刚才老师是分两次分小棒的,写成两层更清楚。

(3)再次记录42÷2(从个位开始)。

这个步骤与前面相似,要求学生再次记录分小棒的过程,不同的是这次是先分散根的小棒。教师为了了解更多的学生是如何记录的,请了一位学生上展台分小棒。

学生分2 根,每份1 根,教师配合学生分的过程说:先分散的2 根,每份1 根,正好分完。

学生再分4 捆,每份2 捆,教师配合学生分的过程说:再分整的4 捆,每份2 捆,正好分完。

(4)再次反馈。

教师引导比较这三个竖式,学生认为前面两个竖式都写成两层,差不多。第三个竖式又把两个步骤并在一起了。小棒分法变了,竖式还是和刚才一样,这样的竖式看不出是先分整捆还是先分散根的。

(5)得出结论。

教师把分小棒的过程分两次呈现,每一次的记录与表内除法竖式是相通的,学生记录起来比较顺利。这样既分散了记录竖式的难点,又帮助学生感受写成两层的必要性,也为后面记录52÷2 做好了准备。

2.运用记录方法,经历并感受不同顺序的竖式。

在上面的步骤中,学生通过竖式记录了两种不同的分法,熟悉了两层竖式记录两次分小棒的操作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希望学生经历“十位不能整除”时两种不同分法的记录,感受到个位算起所带来的麻烦,从而明白笔算除法不能从个位算起的道理。

(1)学生操作(52÷2)。

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了52 根小棒,要求学生平均分成2 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寻找两种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

(2)反馈分法。

生1:我是先分整捆的,5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2 捆还多出1 捆,把这1 捆和散的2 根合起来是12 根,再平均分成2 份,每份6 根,这样每份分到26 根。

生2:我是先分散根的,2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分到1 根,再分整捆,5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2 捆还多出1 捆,最后把剩下的这1 捆拆开后再分,每份分到5 根。

(3)竖式记录(从高位开始)。

教师要求学生先回忆生1 的分法,然后按教师的分法用竖式记录。

教师边分边说:先分整捆,把5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最多分到2 捆,分了4 捆,还剩下1 捆。

教师继续分小棒,边分边说:接着把剩下的1 捆和散的2 根合起来是12 根,12 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 根,分了12 根,小棒正好分完。开始记录!

(4)反馈辨析。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对上面两种竖式的看法。学生认为右边这个竖式有问题,50 除以2 余数10,余数是不能比除数大的,也有学生表示写成两个竖式麻烦,一致认同左边的竖式。

(5)再次记录(个位算起)。

学生叙述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小棒。

生:生2 是先分散根的,把2 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到1 根。

师:散的2 根分完了。开始记录!

生:接着分整捆的,5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最多分到2 捆。

师:这样一共被分掉了4 捆,还剩下1 捆。开始记录!

生:还剩下1 捆,把这1 捆拆开就是10 根,10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分到5 根。

师:剩下的1 捆小棒也被分完了。开始记录!

此时,部分学生表示出困难。教师让有困难的同学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同伴之间能不能解决。

(6)反馈比较。

不少学生没有完成记录,教师找到两张记录完整的作品,呈现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观察比较,说说想法。

有学生表示看不懂,而记录的两个学生说:跟着老师分的节奏我只能这样记,要不然就没办法了;散的小棒分了还要再分,记录起来太麻烦了。

此时,有学生站起来说:如果从散根开始分,十位除以除数没有余数那还没事;如果十位除了以后还有余数,就要再分。以后数再大起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四、课后思考

本节课在数学分析和学生认知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笔算除法为什么不从个位算起”这一大问题展开教学,学生的收获是非常大的。通过例1 首位能整除的42÷2 教学,使学生经历记录两种不同顺序的分小棒过程,感受两层竖式的必要性以及每一个步骤的含义,此时学生对运算顺序是没有认知冲突的,先算个位和先算十位都很顺,但在例2 首位不能整除的52÷2 的教学时,学生再次记录两种不同顺序的分小棒过程时,就对运算顺序产生了冲突。在亲身经历竖式的记录过程后,学生的感受特别深刻。畅谈学习收获时,课前认为笔算除法也和加、减、乘法一样从个位算起的学生,就说到自己明白了要从十位算起的原因;思维能力好的学生还联想到当数位更多时,麻烦也就更大;最让人欣喜的是,学生还能把两个例题结合起来总结,发现问题的本质:如果每一位都整除,两种顺序都是可以的,但如果前面有哪一位不能整除,从个位算起就会带来麻烦。

学生的精彩就是课堂的精彩,教师放慢脚步赢得学生的精彩,是教师最大的欣慰,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动力。

猜你喜欢
分法个位除数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谁的分法好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分蛋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