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刚
走兽画是工笔青花花鸟画中的重要画科之一,历史悠久,在当代依然得到繁荣发展。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变革,以其鲜明的艺术与技法特色而独树一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
工笔青花走兽画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元代。元青花中有大量的青花走兽表现,包括马、虎以及龙、海马、麒麟等瑞兽,以工笔技法表现,线条遒劲、结构准确、气韵生动,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进入明代以后,工笔青花走兽画水平出现显著衰退,由工笔表现逐渐过渡到写意表现,尤其是在明代末年,出现绘制率意、结构混乱、逸笔草草的特点。清代青花走兽画复归精细之路,但在结构把握和神韵呈现上仍有欠缺。
改革开放以后,工笔青花走兽画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创作群体日益壮大,创作风格日趋多元,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受西方写实油画影响,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大量地融入形体结构、透视关系、明暗处理等西方表现技法,在逼真写实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扎根传统,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彰显与弘扬民族气派与精神。
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在写实性语言表现上较过去更为丰富而多元化,一方面,强调线条和色彩层次的传统青花工笔分水的写实性语言仍然得到延续与传承,而另一方面,强调形体结构与透视关系的西方写实性语言也大量地被融入到创作当中,从而形成鲜明的中西合璧特点。
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在写实性上得到强化与提升,而与此同时,逼真的走兽形象与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走兽艺术形象之外的动人内在神韵,将人的精神与思想蕴含其中,从而使之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表现特点。
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在意境表达上强调动态感,将走兽置于真实自然或生活环境中,并弥散着一种诗意的美感,通过展现其生存状态的瞬间,以一种动态美的形式来呈现走兽灵动而旺盛的生命力,以产生触动人心的力量。
骨法用笔来源于南齐谢赫《古画品论》六法之一,同样适用于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的线条表现技法当中。线条是塑造走兽形态结构的重要手段,每根线条均应笔力劲挺,尽显风骨,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有血有肉的外形,既显现走兽的筋骨,更传达出创作主体的精神气节。
“丝毛”技法是走兽画的传统技法,而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的丝毛已不单纯是以细密的皮毛覆盖走兽形体,而是具有塑造结构的功能,在结构要点着重丝毛,而在无关处则可较为简略,在用笔上更加灵活多变,在结构要点可采取勾法加以强调。
青花虽仅为一种蓝色,但却可分为许多色调,分水是青花传统色调处理技法,在当代工笔青花走兽画也得到广泛运用,以呈现质感、突出结构。而除分水以外,更为自由的的皴擦技法也得到普遍采用,以产生更丰富的色调变化,并富有肌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