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启,陈蕾,郭新云
(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山东 潍坊 261061)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肤发生红斑、丘疹伴脱屑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5年12月4日于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入院3个月前淋雨后,躯干、四肢发生散在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在当地医院诊为“银屑病”,给予口服“中药汤剂、雷公藤多苷片”,外用“黄皮肤、氯倍霜”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后躯干、四肢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伴大量脱屑。为求进一步诊疗,我院门诊以“红皮病型银屑病”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正常,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皮弥漫性红斑,上覆较厚银白色鳞屑,可见束状发;躯干、四肢皮肤弥漫性潮红伴大量细碎鳞屑,间或可见散在分布米粒至豆大斑丘疹,Auspitz征(+),关节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94×109/L,嗜酸粒细胞比率6.21%;总蛋白59 g/L,超敏C-反应蛋白34.71 mg/L,血沉18 mm/h;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红皮病型银屑病。
治疗:患者入院后予静脉滴注甘利欣、苦参碱、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口服叶酸片、依巴斯丁,外用维生素E乳膏、卡泊三醇软膏,配合全身短波紫外线(UVB)照射及其他对症处理。经治20 d后,患者头皮红斑色淡,鳞屑明显减少,躯干、四肢皮肤潮红明显改善,无脱屑,原发斑丘疹基本变平。但患者面颈部出现散在分布粟粒至绿豆大丘疱疹,部分疱顶见脐窝状凹陷,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15×109/L,中性粒细胞22.4%,淋巴细胞71.58%;血清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抗体IgM阳性。面部丘疱疹行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检查,结果提示:表皮内水疱形成,棘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见气球变性细胞,该图像大致符合疱疹病毒感染改变,见图2。诊为“Kaposi水痘样疹”,给予“泛昔洛韦片0.25 g/次,3次/d”口服及“3%硼酸溶液、喷昔洛韦乳膏”局部外用等治疗。经治1周后,患者面颈部原发水疱干涸消退、痂皮脱落,无新疹发生,见图3。银屑病病情亦好转出院,随访5个月面颈部丘疱疹未见复发。
图1 面颈部散在分布粟粒至绿豆大丘疱疹,部分疱顶见脐窝状凹陷。
图3 面颈部原发丘疱疹干燥结痂、脱落。
图2 表皮内水疱形成,棘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见气球变性细胞。
Kaposi水痘样疹,又称疱疹性湿疹,是在其他皮肤病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性丘疹[1]。该病多见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会突然发生密集的水疱,迅速变为脓疱,基底明显红肿,部分疱顶有脐窝状凹陷。其常见的基础疾病是特应性皮炎,偶尔可发生于脂溢性皮炎、脓疱疮、疥疮、红皮病型银屑病或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等[2-3]。一般认为该病为接触感染HSV所致,HSV-Ⅰ型或HSV-Ⅱ型都可引起该病。该病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皮肤科疱疹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3],其影像学表现有特异性,表现为表皮内界限清晰地、低折光的液性水疱形成;疱内可见较高折光的较大圆盘状细胞(含病毒包涵体的角质形成细胞)、单核及分叶核炎细胞。本例RCM表现与之相符。红皮病型银屑病约占银屑病病人的4%,多见于成人,极少累及儿童。一般都是因为外用刺激性较强或不适当的药物引起,极少数由寻常型银屑病自行演变而来[4]。本例患者基础病为银屑病,但因其治疗不当,短期内引发红皮病改变,不排除面颈部出现丘疱疹时机体仍处于特应状态。皮疹局限于面颈部,考虑疾病发作与局部皮肤免疫状态改变、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病毒局部播散有关。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结果及抗病毒治疗有效,本例继发于红皮病型银屑病的Kaposi水痘样疹诊断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