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报纸、杂志、电视台等媒体向来都是把握传播的主动权,观众是处于弱势的受众,一直以来,明星的生产与推广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由经纪公司联合媒体平台,直接向公众推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个人表达的欲望和能力提升,受众和媒体的地位发生转变,观众话语权越来越大。传统的自上而下“造星模式”受到观众的反感,大众开始运用自媒体力量将越来越多的草根明星推上神坛。在粉丝经济的冲击下,全民选秀节目的各方影响力发生变化,大经纪公司的造星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本文希望从全民选秀节目崛起对传统造星模式的冲击出发,分析经济公司在新形势下的模式转变与发展趋势。
1.中国大众娱乐文化的研究现状
电视节目出现之前,中国的明星基本上是通过政府部门举办的官方比赛,或者是电影拍摄进行出道,背后通常是各地军阀或是财团作为支持,相关的记载只能从史书中找到,鲜有人对其进行学术上的分析。
在传统媒体时代,明星基本都是电视节目进行出道,于是学界出现大量聚焦在电视娱乐对于明星文化形态的构建作用之上的研究。喻国明的《大众传媒:告别精英文化》和雷鸣的《浅议电视文化的大众性》,都是从大众性和民主性的角度对电视娱乐文化进行分析。他们肯定了电视娱乐的出现,让曾经的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有所松动,推动了更加开放、多远和有参与性的文化空间的生成,让大众有机会参与到文化事件当中。
进入互联网时代,大众参与文化事件的程度变得更高,90后力量的崛起,明星和大众之间的线上线下互动程度加深,大众对名星的影响程度变大,大量研究开始着眼于“粉丝经济”,张嫱的《迷研究理论初探》和《粉丝力量大》是中国最早关注我国粉丝行为的著作之一。她指出,全民选秀节目的走红,让粉丝的力量变得强大,再加上网络给了粉丝更大的自由和力量,让他们甚至能影响到明星的发展。但她也指出,粉丝力量强大,企业和媒介也开始密切关注粉丝行为,他们的造星模式也因为粉丝的行为而开始发生转变,逐渐摸索出控制粉丝情绪的模式,于是粉丝的行为依然会受到媒体和经纪公司的操控。
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电视娱乐节目形式的变化,互联网经济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地位的调整,以及经纪公司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模式调整。
韩国的“练习生制度”非常成熟,媒体评价韩国明星,是工业化造星机制下推出来的标准产品。练习生制度的模式是,由大型经纪公司定期举办选秀活动招募练习生,通过面试的练习生开始两年至八年不等的专业培训。每一个练习生都要经过声乐、舞蹈、形体、公关等方面的训练,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最优秀的练习生组合成一个团队。通常团队里会各有分工:耍帅、舞蹈功力强、歌唱能力突出等不同的功能,类似乐队的互相配合。
韩国式练习生制度有四大特点:一是选拔途径多,无地域性别区分,国内外同步开展,包括街头星探、学校推荐、圈内人推荐以及选美大会,参选者没有门槛,机会相对平等;二是训练强度大、全方位能力发展、对形象很重视。一般的练习生在10岁左右就要进入公司,在15岁的时候就会通过考试选拔艺人,这个过程是非常严格,从声、台、体、表,包括化装造型都要学习,而且有严格的考试,不合格的会随时淘汰;三是对练习生收入压榨严重,每一位出道的明星都要耗费大量的训练时间和资金,这也导致经纪公司将抽佣比例调高;四是艺人合约周期长,少则5年长则15年的合约非常常见,有的甚至是终身制合约。
如果说韩国练习生制度是由大公司批量制造明星的“完美成品”,那么日本的造星模式则是在向公众退出“半成品”。这种模式压缩了培养的时间,也节约了时间。粉丝参与了偶像的整个培养和训练的过程,这期间偶像的人气,粉丝的支持率就代表了艺人将来可以获得的资源,对于经纪公司而言风险降到最低。
养成系模式有几个特点:一是素人挖掘,经纪公司定期举办选秀活动,招募练习生,她们很多人还处于半读书半公演状态;二是培训周期短,时长仅为为几个月到1年,前期偶像团体会以剧场演出为主,或给知名的前辈当绿叶伴舞,以求获取前期的曝光度和种子用户;三是半成品出道,由于艺能基础差加上培训周期短,所以出道的艺人相比于韩国属于“半成品”,但艺人可以在剧场表演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同时粉丝也在观看他们的成长;四是养成系偶像的定位是在与粉丝不断互动的成长的过程种慢慢养成的,不过日本公司对于偶像的礼仪、人品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对粉丝而言,通常偶像都是勤奋、努力、礼貌、谦和、乐观的存在;五是偶像的人气和支持率与偶像将来的资源挂钩,粉丝会有强烈的参与感。
1.学院制
以北京电影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电影学院为首的几家国内比较权威,及教育部备案的各大艺术类院校、或者各大院校的艺术系对于高中三年级艺术类考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举行的一次综合的艺术专业考试。
通过考试的学生进入大学进行系统学习,毕业后与经纪公司签约,出社会以后由演艺公司会对其进行签约管理。也就是说,学院制模式分为培训和出道两个程序,培训交给学校,出道包装交给演艺公司。
学院制模式的弊端是,一学校控制性较弱,管理相对宽松,没有韩国经纪公司那么严格,在技术培养上有劣势;二是学生能力单一,进入大学后只能挑选一个专业,很多艺人只擅长其中一种技能,相对于韩国日本的造型模式而言,艺人在全能方面也有劣势。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培养轻松,学生主动性更强,相对自由,有自己的选择权。
2.选秀制
从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爆红开始,中国开启了选秀时代,《中国好声音》《达人秀》《中国有嘻哈》等综艺选秀出现,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综艺选秀最主要的市场。
选秀模式跟韩国练习生、日本养成制的最大区别在于“速度”。这种模式只需要几个月,一个全国瞩目的大型比赛,直接将有才艺的素人转变成明星,媒体将选秀模式形容成是“先上车后补票”,也就是先出道,再由经纪公司签约再进行专业训练。
粉丝一词来自英文fans,意思是“迷”,在中国,粉丝现象主要就在娱乐圈当中,某个明星的崇拜者就叫粉丝。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渗透到大众生活当中,粉丝可以基于虚拟的平台相互进行交流,形成粉丝团体和粉丝文化,一些大的粉丝组织甚至能有和经纪公司谈判的权利。这也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界称之为“粉丝经济”。其定义是,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张嫱在《粉丝力量大》中将粉丝经济解释为“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政府、事业单位、明星都有自己的微信微博,并且通过粉丝来调查大众的喜好,利用粉丝挖掘最大的经济效益。明星依靠自己的人气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而经纪公司依靠旗下的明星获得巨额的佣金收入,也必须保持和粉丝之间的互动,互相沟通,推进粉丝经济模式的持续良性发展。
粉丝经济从狭义上来说,是一群有着共同价值观和情感认同的人,围绕着某一个确定的中心点产生链接,并且在这个链接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经营性创收的一个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从大众的精神消费满足中赚取利益的经济模式。而造星模式是一种让明星获得粉丝量,提高粉丝粘度,最终从粉丝对偶像的情感连接中赚取利润的一种方式。
在粉丝经济的崛起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粉丝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传统的这种成本重、培养时间长、风险大的经纪公司造星模式受到了冲击。互联网技术使得表达更加平民化,互动性也更加强,于是粉丝的个体表达被前所未有地重视。粉丝充分地掌握了主动权。网络推手与自媒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经纪公司,他们有能力整合全网资源为推广渠道,通过病毒式的信息传播获得受众的注意力资源,进而产生可观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收益。“网络造星”的出现可以是互联网与粉丝经济发展的必然。
不同于以往的是,过去的大众离媒体很远,明星的出道和大众个体没有关系。而互联网科技改变了这一点,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曾经媒体才有的关注度和传播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让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参与感,人们也在成为自媒体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认同和价值。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接受来自偶像的单向传输,而是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偶像直接产生互动。
从选秀、出道再到偶像的生活日常,粉丝都能参与其中,从投票、为偶像攒人气、掏腰包帮助偶像宣传、到偶像直播互动。怎样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将粉丝和造星之间的网络传播力度最大化,让“粉丝”能够顺利变现,成为网络造星的关键所在。新媒体时代,流量为王,粉丝数量意味着明星能带来流量的大小,在粉丝经济中也就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行为。
互联网造星的首要战场就是微博,“涨粉”的概念也同样源于微博,指微博的关注数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的崛起也加入了网络造星的行列。微博微信的涨粉关键就在于挖掘到粉丝的精神需求,并且主动制造热点。
移动互联时代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形式不再是由一个中心机构向大众分发的简单模式,而是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中心点与粉丝之间相互依存的交互机制。
而制造热点的方式,在过去是选秀节目、电影电视剧发行等等重资产的大制作产品,而现在,互联网上发布的短视频、vlog、自拍、恋情等等,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全方位塑造艺人的形象,都能用来制造热点。这种热点会迅速引来粉丝围观,一旦形成新的互动,就能持续涨粉。这样的碎片化分享,不但能塑造明星的全面形象,还能满足粉丝的精神需求,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新需求,促成粉丝经济模式中新的消费点。
仅仅靠线上的粉丝互动是不足以维持粉丝的热情的,与线下营销的结合才是明星与粉丝互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粉丝经济变现的一个重要步骤。粉丝见面会、握手会、签售会、演唱会、生日会等等各种形式的线下见面会是明星提高粉丝粘度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传统的造星模式下,人们只能等待大型线下节目或者大型电视节目的播出才能获得喜爱明星的信息,见到明星的最新动态。时间间隔长,粉丝粘度低,移动互联网又恰好可以补足线下营销间隔时间长的缺点,在网络上保持热度,同时,互联网强大的宣传能力,又使得线下见面活动举办时,粉丝的热情更加高涨。
另外各大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直播功能,使得粉丝能通过屏幕参与明星的生活,直接和明星对话,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线下活动的地域限制问题,拉近与明星之间的距离,提升粘度和亲密感。
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们有提到粉丝消费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消费。也就是说,任何与偶像相关的产品都是他们疯狂购买的对象,重要的不是购买本身,而是代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粉丝经济的最终变现是周边产品的销售来实现的,在粉丝经济中,每一件周边产品都有它的情感附加值。它是经纪公司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变现的情感基础。而关于明星的周边产品消费,也是粉丝们获得跟偶像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
本文从早期的中日韩三国造型模式开始分析,阐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下崛起的粉丝经济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媒体和经纪公司在新的技术手段和经济模式的冲击下,失去了曾经中心化程度极高的权威性。舆论和明星培育的话语权向粉丝有了一定的倾斜。
但是经纪公司依靠互联网技术,利用微信微博等大平台,对粉丝的心理、消费习惯进行培育,对以前重资产重成本的大型线下活动进行调整,新增更多成本低、轻松愉快的线上互动形式,主动制造热点,吸引并留住粉丝,再通过线下活动和周边产品进行商业变现,在新时代中发展出了新的更加灵活且可持续的造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