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驰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表现,以发作性眩晕为主,并伴头昏、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的颈椎病类型,有数据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总数的20%~25%,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众多,易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2]。我国中医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和方法,以往,中医临床多采用龙氏手法对患者治疗,虽能促进其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但整体效果不佳[3,4]。我院在龙氏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针刺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本研究,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9.5±2.4)岁;病程0.6~7.2年,平均病程(3.4±0.7)年。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9.3±2.5)岁;病程0.5~7.4年,平均病程(3.5±0.5)。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患者治疗依从性均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其他分型的颈椎病;2)存在急性颈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和骨折等疾病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龙氏手法治疗,对颈椎左旋错位者,引导患者取右侧卧低头位,术者一手轻拿患者后颈,并用拇指对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进行按住作为定点,一手托其面颊部作动点,支点为枕部,向左转动患者头,缓慢摇动3次,摇至最大角度时,边旋转边牵提托面颊之手,可听到小关节响声,然后引导患者取左侧卧位按照相同方法重做一次。对颈椎曲度、变直,采用仰头推正法扶正,对侧弯侧摆式错位者采用侧向搬按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龙氏手法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配合治疗,患者取坐位,微低头,取其后溪、风池以及X片所示病变位置,如颈2~7颈夹脊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一次性无菌针按提插结合捻转法针刺后溪穴,以针感沿手臂上传为宜,再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以针感上传至头后部为宜,针刺颈夹脊等穴位时,需采用拇指将穴位固定,再沿棘突下两侧旁用平补平泻法将穿刺针刺入穴位,以针感向头部传导为宜,针刺完成后,各穴位均留针30 min,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
1.4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根据《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量表》[6]评分,满分3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改善效果越好)、椎动脉血流速度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相关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显效:经治疗,患者发作性眩晕、头昏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治疗,患者发作性眩晕、头昏头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睡眠和工作;无效:经治疗,患者发作性眩晕、头昏头痛等症状无显著改善,影响日常睡眠和工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 (例,
2.22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 (例,%)
龙氏手法及针刺均是我国中医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常用的方法,龙氏手法能够精准定位患者颈椎错位类型,再根据不同类型的错位情况,采用正骨推拿手法对患者治疗,便可有效促进其肌肉紧张痉挛解除,椎体关节紊乱得到调整,从而有助于颈曲恢复[8,9]。针刺治疗则能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不仅能改善患者机体血液的凝聚、黏稠等状态和供血情况,还能调节其交感神经紊乱。其中,针刺后溪穴可调阳脉之经气,阳气充足便可使气血自然上行滋养于脑,从而能促进患者交感神经的紧张性降低和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针刺风池穴则可升发阳经之气,并将这些经气注入患者脑部,滋养髓海,从而有助于消退眩晕症状;针刺颈夹脊穴能调节足太阳和督脉经气血,达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治疗目标[10,11]。上述诸穴配合,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颈部微循环和组织缺氧、缺血状态得到改善,还能使其脊柱颈段内外环境得到有效调整,因此,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2]。
本研究中,对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的龙氏手法治疗及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26.4±2.3)分、椎动脉血流速度(40.2±6.4)cm/s、治疗的总有效率9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6±1.2)分、(29.6±5.5)cm/s、83.3%,说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还能提高其椎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