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滋阴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阴虚型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临床疗效观察

2019-03-26 06:53:20王春荣王海平张立娜毛黎明陶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9期

王春荣,王海平,张立娜,毛黎明,陶红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SPT)属于部分性性早熟,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孤立性乳房发育。女孩青春期发育顺序为:乳房发育,阴毛、外生殖器改变,月经来潮,腋毛[1]。SPT没有阴毛出现以及月经来潮等其他第二性征的表现,之前认为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很少进行性发展,所以重视不足,直至2007年《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2]明确提出“在无任何临床先兆表现的情况下,SPT会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近年临床报道SPT中14%~23%的患儿可发展成为中枢性性早熟[3],因而导致成年后身高下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SPT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

目前,西医对SPT没有针对性药物,而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皮下注射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仅适合中枢性性早熟,对SPT女童并不适用,且该药物价格昂贵,用药疗程长,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对于女童SPT均是以定期检查随访以及饮食生活指导作为干预手段,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而中医辨证论治,重视个体化治疗,本研究观察疏肝滋阴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阴虚型女童SPT的临床疗效,以期能够为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儿科诊疗学》[5]制订诊断标准:(1)女童8岁以前出现单侧或双侧乳房发育而无其他第二性征;(2)不伴有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3)无阴道流血;(4)血浆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处于参考范围或轻度增高。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6]制定中医诊断标准。(1)乳房单侧或双侧、对称或不对称性增大;(2)在乳晕后方有一扁圆形肿块,韧硬,边界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不粘连,伴有触痛;(3)少数患者整个乳房增大隆起,而无明显肿块。

1.1.3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参考《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性早熟(修订)》[7]制定中医证候分类标准。肝郁阴虚型:女孩提前出现乳房发育,伴或不伴有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潮热颧红,夜寐不安,盗汗,咽干口燥,溲赤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

1.2 研究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为乳疠,辨证分型为肝郁阴虚型;(3)入选年龄<8周岁;(4)血清E2、FSH在参考范围或轻度增高,但未达真性性早熟诊断标准;(5)B超检测子宫、卵巢容积正常,无卵泡;(6)左手腕关节X线检查提示骨龄与年龄相符;(7)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疗。

1.2.2 排除标准 (1)已经出现其他第二性征发育;(2)线性生长加速;(3)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涉及心、肝、肾或造血系统;(4)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5)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6)对本研究中药过敏。

1.2.3 剔除和脱落标准 (1)未完成半个疗程者;(2)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依从性差、自行退出者。

1.3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儿科2016年5月—2017年11月门诊符合研究标准的肝郁阴虚型SPT患儿44例。本研究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实际剔除0例,脱落6例,脱落率13.6%。最终纳入38例患儿,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身高(cm)体质量(kg)病程(d)对照组 17 6.9±0.2 123.5±6.5 23.5±3.8 27.1±16.5治疗组 21 6.8±0.5 124.2±5.0 22.5±4.0 17.9±11.6 t值 -0.974 0.411 -0.780 -2.023 P值 0.337 0.684 0.440 0.051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肝滋阴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疏肝滋阴方由青皮6 g、郁金6 g、知母6 g、黄柏6 g、柴胡6 g、夏枯草10 g、丹皮6 g、山慈菇10 g、生甘草3 g组成,方药制剂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中药配方颗粒。用法用量:口服疏肝滋阴方,每日1剂,分2次冲服。耳穴贴压:取穴参考《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性早熟(修订)》[7],取交感、内分泌、肾、肝、神门、脾,先将耳郭用75%乙醇溶液消毒,将带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上述穴位,手指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感。每日按压5次,5 min/次,1周换贴1次,两耳交替。

对照组给予知柏地黄丸加逍遥丸治疗,知柏地黄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1904,规格每10丸重1.7 g,批号160610)口服,8粒/次,2次/d;逍遥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1831,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 g,批号160707)口服,8粒/次,2次/d。

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发育分期评分(见表2)、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见表3)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6]评定标准,治愈:乳房Tanner分期为B1期,且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减少≥95%;显效:乳房Tanner分期提前一期,且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减少70%~<95%;有效:乳房Tanner分期提前一期,且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减少30%~<70%;未愈:乳房无变化或增大,或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减少<3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乳房发育分期、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乳房发育分期、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发育分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小儿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肾常不足”,且女子以肝为先天,乳房属肝,乳房为肝经的行走之处,且肝经又包绕阴器,故女性乳房、月经与肝功能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为封藏之本,寓元阴元阳,主生殖,且络胞宫连任冲两脉,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生殖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肝主疏泄,若肝旺则疏泄失调,久之木火妄动,肝火引动相火;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易失疏泄,郁而化火,天癸萌发过早而致女童SPT。

表2 乳房发育分期评分表Table 2 Tanner stages of breast development in girls

表3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Table 3 TCM-based Ganyuyinxu syndrome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scale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乳房发育分期、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x± 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anner stage of breast development in girls and TCM-based Ganyuyinxu syndrome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spon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小儿肝常有余,部分小儿禀赋父母阳盛体质,若因疾病或精神因素导致肝气郁结,郁而不能行气,气不能布津,津液凝痰,痰气郁结,久之郁而化火,耗伤肾阴,而致相火偏旺,因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在乳房处凝结,可致乳房增大,乳房经络疏利不畅,阻塞乳络,不通则痛,故表现为乳房胀痛,为痛为聚。肝失疏泄,气的升发不足,疏泄和发散不利,气机郁滞不畅,气有余便是火,阳气偏亢,升动过度,肝阴肝阳调节全身气机,互为制约的作用失司,肝郁化火,火性炎上而出现烦躁易怒,潮热颧红,夜寐不安,盗汗,咽干口燥,溲赤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

故本病治疗可主要从肝、肾论治,疏肝滋阴方是上海市嘉定区陶红老中医经验方。陶老师从事中医儿科40余载,医术精良,传承陈叔达先生“通、清、调”三法分层治疗大法,而疏肝滋阴方为“通”法的代表方药。疏肝滋阴方具有疏通肝经、滋阴消乳的功效。

疏肝滋阴方成分为青皮、郁金、知母、黄柏、柴胡、夏枯草、丹皮、山慈菇、生甘草。本方以青皮、郁金为君,青皮善疏理肝胆之滞气,治乳房胀痛或结块。《本草纲目》载:“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广郁金行散降泄,性寒清热,既入血分,又入气分,主行气解郁除乳胀。《本草备要》注:“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以知母、黄柏、柴胡、夏枯草为臣,知母苦寒泻火,保存阴液,平其阳亢,且能制黄柏的苦燥,培本清源,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本草纲目》曰:“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柴胡味辛性平,平少阳之热,能长发阳气,枢转少阳之机,使肝气条达,疏肝解郁,引诸药直达肝经。《药品化义》论:“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夏枯草清肝燥湿,降火平肝,软坚散结。《本草问答》云:“夏枯草……木当火令则气其退谢,故用以退肝胆经之火。”《本草通玄》载:“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以丹皮、山慈菇为佐,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本草纲目》云:“丹皮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山慈菇消肿散结,化痰解毒。乳核触之较硬者,佐山慈菇化痰散结,《本草新编》言:“山慈菇,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生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通肝经,滋阴消乳之功效。

耳穴贴压是指对耳郭特定的反应点进行刺激,通过经络传导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8-9]。耳通过经脉与人体各脏腑相沟通,古籍中已有记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五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论述了耳郭与全身各器官的密切联系。且可根据不同病因辨证论治,配以不同的耳穴,作用于全身经脉和相关脏腑,使经脉调和,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疾病消除。研究证实中医特色疗法如耳穴贴压、针灸、推拿等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10-11]。本研究耳穴贴压取穴根据《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性早熟(修订)》[7]取交感、内分泌、肾、肝、神门、脾,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治疗女童SPT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乳房发育分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药物对于改善患儿病情无差异,这也可能与入组时SPT患儿乳房发育Tanner分期以B2期为主,观察疗程短有一定的关系。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对于改善中医证候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对于治疗肝郁阴虚型女童SPT比对照组更有疗效。

综上所述,疏肝滋阴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阴虚型女童SPT有效,可减轻伴随症状,且耳穴贴压具有无创伤、简便易行、患儿依从性强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本研究局限性:

(1)本研究观察疗程过短,且未进行后期随访。(2)最好设立单盲对照组,如疏肝滋阴方配合其他耳穴(假性耳穴取穴为治疗小儿咳嗽的肺、咽喉、气管、对屏尖等),以便更好地证明该技术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作者贡献:王春荣进行研究设计与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王海平、张立娜、毛黎明进行研究实施、评估、资料收集;陶红进行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