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部不同埋线方法的综合针灸疗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2019-03-26 06:53:18田阡陌卢文朱礼刚白昕予匡薇薇任虹吴园园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9期

田阡陌,卢文,朱礼刚,白昕予,匡薇薇,任虹,吴园园

本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1)采用埋线、火针、耳针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结合辨证论治和对症取穴,将多种穴位刺激方法有机结合,针对患者病症特点,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来提高整合调节效果。

(2)技术创新:采用面部皮下浅筋膜埋线以改善面部微循环,达到快速改善痤疮皮损作用。

(3)理论应用创新:面部是手三阳经的终点,足三阳经的起点,还是任督二脉交接部位,相当于人体的末梢,面部埋线既有局部治疗作用,更有全身调整作用。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指年龄>25岁的女性痤疮患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内分泌、微生物、免疫、精神、遗传等因素[1]。GOULDEN等[2]将青春期后痤疮分为持续性和迟发性两种,前者指25岁以前发病,临床表现持续到25岁以后者;后者为25岁以后发病。近年来本课题组采用埋线、刺血、火针、耳针等方法治疗寻常痤疮数百例[3-4],其中面部埋线治疗损美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5]。本研究就面部不同埋线方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61例,本着均衡(年龄、病程、病情等)、盲法(第三者评价盲法)、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原则,将患者分为平滑线组31例和常规埋线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皮损程度、辨证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皮损程度标准 根据2000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痤疮分级与治疗选择”学术会议发布的“寻常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6],将皮损程度分为Ⅰ~Ⅳ级。

1.2.2 辨证分型标准 鉴于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特点,参照文献[7]拟定辨证分型标准:(1)脾胃湿热: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2)冲任不调:皮损丘疹多发于口周或下颌,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细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拟定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皮损程度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2)治疗前1个月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外用药和其他治疗方法;(3)年龄25~50岁,青春期始发持续到青春期以后或青春期后始发;(4)皮损程度Ⅰ~Ⅲ级;(5)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药物性痤疮或化学物质所致职业性痤疮;(3)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

1.4 治疗方法

1.4.1 生活方式干预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清淡饮食,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日晒,调畅情志,生活作息尽量规律,保证睡眠时间>6 h/d,减少诱发和加重痤疮的因素。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1.4.2 综合针灸疗法 (1)体穴埋线:①器材:将4-0胶原蛋白线剪成1~2 cm线段浸泡在75%乙醇溶液中,1 d后可用;针具为7号一次性埋线针。②取穴:主穴为大椎。辨证取穴:脾胃湿热取脾俞、胃俞、阴陵泉、足三里;冲任不调取肝俞、肾俞、血海、三阴交;对症配穴:伴有月经不调者,配肾俞、关元俞、天枢、太冲;伴有痛经者配次髎、地机;伴有便秘者配肺俞、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伴有便溏者配脾俞、小肠俞、大横、阴陵泉;伴有头痛者配三阳络;伴有乳房胀痛者配期门、章门、天宗、肩井、梁丘、阳陵泉;伴有尿赤者配小肠俞、下巨虚。初次主穴必取,再按辨证分型、伴随症状选取穴位,每次9~11个穴位,连续3次穴位不重复。③操作方法:安尔碘消毒穴区,按穴位深浅选取1~2 cm线体,用无菌眼科弯镊将线体装入埋线针前端,背部穴位针尖斜向脊柱方向刺入2.5~3.0 cm,有针感后注入线体,腹部穴位直刺达肌层注入线体,四肢穴位直刺达穴位深度有酸胀重针感后注入线体,消毒干棉球贴压针孔,6 h后去除。前2次1次/周,后3次1次/2周。(2)火针:安尔碘消毒面部已形成脓疱、囊肿的痤疮局部,用直径1 mm的美容火针在酒精灯外焰烧至白亮后,稳、准、快地从皮损中心垂直点刺至痤疮基底部后疾速出针(深度2~3 mm),若皮损面积较大,则在其周围再点刺几针,然后用痤疮针针尾按压排出脓液、囊内物,沾有75%乙醇溶液的棉球擦拭至针眼处脓液排净,渗出血液,再用消毒干棉球吸净血液即可。对病灶较小的丘疹、结节则用直径0.35 mm的细火针点刺至皮损基底部。(3)耳针:①取穴:耳尖,相应部位(如额、面颊区、口等),脾胃湿热配脾、胃;冲任不调配肾、内分泌;失眠加心、皮质下,便秘加大肠、三焦,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每次选取4~5个穴位。②操作方法:沾有75%乙醇溶液的棉球消毒耳郭皮肤,一侧用一次性7号注射针头点刺穴位,以刺破表皮、渗出血珠为度,沾有75%乙醇溶液的棉球擦拭至渗血停止,对侧相应耳穴贴压磁珠,两耳交替点刺、贴压。火针、耳针均每周1次,共治疗8次1个疗程。

1.4.3 面部埋线 (1)平滑线组:2次体穴埋线后,第2周予面部平滑线埋线。①器材:锐针5-0,38、50 mm,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平滑线(天津市东南恒生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②取穴:印堂→山根、阳白→鱼腰、太阳→颧髎、下关→颊车、颊车→大迎、地仓→迎香、夹承浆→夹承浆、阿是穴(痤疮分布区)等选取约20穴次。③操作方法:冰袋冰敷整个面部10~15 min,安尔碘消毒穴区,按所透穴位距离选取不同长度平滑线。由于线体在皮下浅筋膜具有收紧作用,为避免出现大小脸,如果双侧面部痤疮病灶不对称,在病灶侧埋线的同时,对侧相应部位也要埋入同样规格的线体。治疗时点、线结合,同一经脉的穴位以穴位为点,经脉循行为线,如阳白→鱼腰、下关→颊车、颊车→大迎,遵循“离穴不离经”原则;不同经脉则按两穴距离长短选取不同长度的针具,沟通二经气血,如地仓→迎香、太阳→颧髎等。

(2)常规埋线组:2次体穴埋线后,第2、8周予面部常规线埋线。①器材:6-0一次性埋线针,PPDO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线规格:4-0,1.5 cm×20支。②取穴:印堂、阳白、太阳、下关、颊车、地仓、承浆、阿是穴(痤疮分布区)等选取约20穴次。③操作方法:冰袋冰敷穴区5~10 min,安尔碘消毒穴区,将线体装入埋线针前端,在距离穴位1 cm处,将针平刺入穴位,进针2.5 cm左右后,边退针边推针芯,将线体埋入穴位皮下组织内,线体不得露出皮肤。

两组出针后均用消毒纱布按压针孔至不出血,75%乙醇棉球擦拭脱碘,红霉素眼药膏涂布针眼,12 h后可用温水洗脸。

1.5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5.1 痤疮皮损疗效、伴随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拟定。计算公式为:评分值=(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100%。临床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或瘢痕,症状消失,评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70%≤评分值减少<95%;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30%≤评分值减少<7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没有减轻或恶化,评分值减少<30%。

1.5.2 痤疮皮损评分评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面部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情况,痤疮皮损评分评定参照文献[9-10]拟定,见表2。

1.5.3 伴随症状评分评定标准 治疗前、治疗后12周对患者伴有的乳房胀痛、痛经、大便异常(便秘、便溏)、失眠(入睡难、易醒、多梦)、头痛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按照评分量表进行评定(见表3)。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1]。

1.5.4 不良反应 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局部感染、发热、刺破大血管导致严重出血肿胀、损伤神经致麻木胀痛超过7 d、严重晕针以至于晕厥等现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痤疮皮损疗效比较 平滑线组痤疮皮损疗效优于常规埋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 两组治疗前后痤疮皮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痤疮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痤疮皮损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痤疮皮损评分评定标准Table 2 Rating criteria of acne skin lesion

2.3 两组伴随症状疗效比较 平滑线组伴随症状疗效优于常规埋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4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伴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伴随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2.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面部埋线偶尔有出血较多的穴位,沿线体埋入方向向针眼处按压,尽量排出血液,并进行冷敷止血以减轻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告知患者因不同人体质差异,7~15 d可完全吸收;微量的皮下出血不必处理。

3 讨论

本题课组前期研究已经证明了埋线、刺血、火针、耳针对寻常痤疮的疗效,纳入统计的300多例患者只有8例男性[3-4],说明女性痤疮患者在临床诊疗中最常见。GOULDEN等[2]研究表明25岁以上痤疮患者男女比为1∶3;HOLZMANN等[12]的研究发现成年女性痤疮患病率为10%~12%,且高达54%伴有生理疾病。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为职业女性,除了痤疮损美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伴有的许多身心症状如乳房胀痛、痛经、头痛、失眠等也常使患者很苦恼。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面部埋线方法对患者痤疮皮损和伴随症状的疗效,以期为综合针灸疗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

本研究在体穴埋线、耳针辨证、对症取穴和火针针对病灶治疗基础上,采用面部平滑线和常规埋线,对患者痤疮皮损和伴随症状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平滑线组与常规埋线组均能较好地改善痤疮皮损,缓解伴随症状。平滑线组痤疮皮损、伴随症状疗效优于常规埋线组,两组治疗后痤疮皮损、伴随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但是治疗前、后两组痤疮皮损、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患者例数偏少,以后会在临床扩大样本量继续观察。

埋线疗法是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疗法,其治疗疾病的过程,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两种作用方式。针具刺激产生的针刺效应和埋线时渗血起的刺血效应,是短期速效作用;埋线时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线体在体内特殊的留针和埋针效应又可起到长期续效作用[13],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穴位刺激方法。

火针、耳针均为疗效确切的痤疮治疗方法[7]。火针治疗痤疮,在于借助火针穿刺之力,使毛囊口张开,皮脂炎性物排出,起到穿刺引流、化腐生新、祛瘀消肿、软坚散结的作用[14]。耳穴可整体调理神经、内分泌功能[4]。

现着重就面部埋线作用机理探讨如下。

面部是人体气血外荣的集中部位,是经络汇聚之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可见头面与全身经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全身经脉多数直接或间接地上达于头面,分布于不同的部位。面部又是手三阳经的终点,足三阳经的起点,还是任督二脉交接部位,相当于人体的末梢。临床发现面部埋线既有对痤疮皮损局部治疗作用,更有全身调整作用。许多定期做面部平滑线埋线以美容的患者,伴随的身心亚健康症状也明显改善。

表3 伴随症状评分量表Table 3 Score scale of accompanying symptoms

表4 两组痤疮皮损疗效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acne lesions in two group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痤疮皮损评分比较( ±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acne lesions score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痤疮皮损评分比较( ±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acne lesions score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平滑线组 31 11.7±3.9 3.3±3.7a常规埋线组 30 11.8±3.9 5.0±3.7a t值 -0.123 -1.810 P 值 >0.05 >0.05

表6 两组伴随症状疗效比较〔n(%)〕Table 6 Comparison of accompanying symptom efficacy in two groups

表7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s,分)Table 7 Comparison of accompanying symptom score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7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s,分)Table 7 Comparison of accompanying symptom score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平滑线组 31 19.5±7.7 4.5±6.0a常规埋线组 30 19.1±7.3 6.1±5.0a t值 0.183 -1.187 P值 >0.05 >0.05

原林[15]提出的“筋膜学说”认为筋膜在人体不同部位呈现出结构的多样性,浅层的真皮乳头层疏松结缔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是各种浅刺疗法如浮针、筋针、皮下针的作用部位[16],也是面部埋线的作用部位。浅筋膜中有汗腺、毛囊、皮脂腺、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汗腺分泌汗液和体内代谢产物,皮脂腺分泌皮脂,可润泽毛发和皮肤;皮脂与汗液可形成乳化脂类薄膜,起到屏障作用;线体刺激面部皮下浅筋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面部微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美白靓肤,改善痘印,消除色斑效果;还可以调整位于其中的汗腺、皮脂腺功能,使皮肤既不干燥,也不油腻,滑润有光泽。线体在皮下收紧、软化、分解、吸收过程中不断对皮部产生机械和生物刺激,对病灶和相关经络产生良性调整作用。

诸多研究认为痤疮当从卫气论治[17-18]。表皮乃卫气所布之处,《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面部皮下浅筋膜层埋线可以激发卫气。卫气布于全身,体穴埋线、耳针、火针亦可激发卫气、提高人体自我修复能力,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目的。平滑线组以穴、病灶为点,以经脉为线,激发卫气,刺激筋膜范围更大,因此对痤疮皮损和伴随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本研究亦发现平滑线埋线在治疗痤疮的同时,对面颊松弛下垂、下颌部下垂、鼻唇沟加深等,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相关研究也认为平滑线埋置于真皮下层,可刺激真皮下成纤维细胞活动,刺激皮下胶原蛋白产生,真皮下胶原蛋白增多可增加皮肤弹性及含水量,使得皮肤更加紧致、光泽[19]。

综上所述,埋线、火针、耳针综合疗法将针灸的多种穴位刺激方法有机结合,针对患者病症特点,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来提高整合调节效果,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皮损和伴随症状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平滑线针直径0.4 mm,6-0埋线针直径0.6 mm,且平滑线组面部埋线1次,常规埋线组面部埋线2次,平滑线埋线较常规埋线患者痛苦小,而且有较好的改善皱纹效果,因此平滑线埋线优于常规埋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贡献:田阡陌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学处理,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卢文负责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临床实施、质量控制及论文审校;朱礼刚指导统计学处理;白昕予负责疗效评估、资料收集;匡薇薇、任虹参与病例收集;吴园园负责英文修订。

本文无利益冲突。

本研究局限性:

面部埋线较体穴埋线更痛,虽然采用冰敷和使用较细的针以减少疼痛,但仍有患者因害怕疼痛不接受该治疗方法,以后的临床研究可以外敷利多卡因凝胶减痛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