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工作做不好,人大工作就不会有生机。提升代表履职凝聚力,让代表在人大找到“家”的感觉,是做好代表工作的关健。近年来,灌云县人大以“1+1+N”的模式,对代表之“家”建好、管好、用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形成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工作室”、乡镇人大“代表之家”、村级(社区)层面“代表工作站”立体履职网络。同时,通过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让“家”接地气,有朝气,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代表履职阵地。
树样板,引领创“家”之路。县人大常委会首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伊山镇、杨集镇、东王集镇先行试点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站)”,并组织人大主席赴外地人大调研创建代表之家的经验做法。下发了试点创建代表之家(站)实施方案,为其他乡镇(街道)树立样板。为此,还组织全县人大常委会各委室主任及各乡镇人大主席、人大秘书召开现场推进会,人大常委会领导亲自带队到各个乡镇(街道)的“代表之家(站),对建设情况进行家家到、逐个检查,有力推动了全县“人大代表之家(站)”创建工作。
重实效,搭建特色“代表工作站”。加快发展旅游业是灌云县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增长、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的重中之重,全县先后开工建设伊甸园、潮河湾和伊芦山3个乡村景区。县人大牢牢把握发展主线,因地制宜,纵深推进“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在三个景区采取“人大代表工作站+帮办中心”模式,开展代表活动。代表定期在景区开展走访调研活动,着重收集加快旅游发展热点建议,运用互联网+、交流学习等形式,有效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新模式,点赞“委员工作室”。积极探索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联系的新方式,县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家创造性成立“委员工作室”。每月10日,常委会委员分期分批与约定的代表见面,收集建议,并提交主任会议研究,及时将建议反馈给政府及相关部门。“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开展接待县乡代表活动10余期,收集了100余条代表建议,经过筛选后,其中20余条交办到“一府两院”,6条作为2018年灌云县人大督办建议办理。“委员工作室”拓宽了代表的履职渠道,丰富了代表的履职形式,得到省市人大充分肯定,也获得了代表一致称赞。
定标准,建“家”有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设置合理、制度规范、实用有效的原则,为“家(站)”定制了“八有”标准,即有场所、有制度、有标志、有信息公开栏、有计划、有活动记载簿、有征求意见箱、有学习资料,要求“代表之家”不少于50平方米,“代表工作站”不少于20平方米。同时,多方筹措资金,统一制作了牌匾、图板、代表信箱、表簿卡册,配备了文件柜、打印复印机、电脑、投影仪等办公用品,保证了“家(站)”的建设质量,让“家”的布局更加丰富充实。
建制度,持“家”有规。县人大为乡镇的“家(站)”建设拟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编印《乡镇人大工作手册》全面指导“家(站)”活动开展;坚持把“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纳入代表小组活动工作计划,制定了代表之家工作职责、代表学习培训、向选民述职、视察调研等项制度;建立代表履职评价体系,统一“三簿二册一档”,即《人大代表之家(站)活动登记簿》《代表接待选民登记簿》《代表述职登记簿》《代表花名册》《代表活动映像资料册》和《代表履职档案》,详细记录代表参加学习培训、调研视察、提出意见建议等情况。通过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和向选民述职等制度,使代表晒出自己的履职成绩单,激发出全县人大代表空前的履职活力。
明责任,管“家”有方。以强化责任为抓手,县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常委会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定片抓、相关委室具体抓,乡镇人大快落实的工作制度,以加强督查考核等有力措施,强势推进“家(站)建设。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和代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家”的管理、联络和协调,乡镇人大秘书兼任工作人员,保障家的有序运转、发挥作用。“家(站)”活动经费列入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县乡财政预算保障。明确“五个一”的代表和小组活动标准,使“家(站)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年底根据通过接待选民解决的实际问题,评选优秀人大代表之家(站),使代表履职更加主动,人大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三联双百”,活化载体。县人大常委会依托代表之家(站)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各代表之家(站)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县人大组织的“三联系三走进”“双百”等主题活动。引导代表带头支持项目建设、促进和谐文明,提供助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好建议。在2018年春节,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百名代表进百户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中,全县各“代表之家(站)”组织代表共慰问436户贫困群众,慰问金额达12.68万元,慰问品折合现金5.31万元。
“创业代表工作站”,推陈出新。灌云县小伊乡人大打破常规的建站模式,充分发挥代表在产业培育、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把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大代表建成“创业代表工作站”,为代表引领群众致富搭建履职平台。2018年以来,已组织各类代表活动6次,向小伊乡政府提出“加快虾藕工作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项目载体建设”3条建议,带动全村发展混养种植800多亩、潜水藕3000多亩、蛋鸡养殖4.6万……“创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实现了创新人大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献策解忧助发展”,生机盎然。每年的4至6月中旬,灌云县城乡都出现大量的杨树飞絮,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2017年7月,杨茜、李文雷等代表通过“委员工作室”提出了“关于切实解决杨絮污染问题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常委会会议通过《关于加快杨絮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定》,并加强跟踪监督,全县杨絮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18年初,侍庄街道“代表之家”开展为期15天的“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的下访活动,通过代表驻村蹲点,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街村振兴重大意义以及街道建设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群众期盼的问题。5月,圩丰镇“创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全镇各个“代表工作站”组织代表从走遍街(村)每一户,讲解创卫知识等方式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从我做起,自觉维护城镇环境卫生,各位代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许,有力地助推了全镇“创卫”攻坚工作。
侍庄街道“代表之家”开展的下访活动和圩丰镇“代表工作站”助推“创卫”活动只是全县代表履职阵地建设的一个个缩影。目前,灌云县共建成“人大代表之家”13个,“人大代表工作站85个”。98个“家(站)”就像98棵破土而出的幼苗,为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注入勃勃生机。
“人大工作的魅力在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灌云县人大常委会依靠集体智慧打造履职平台,赋予代表工作生命力,也赋予给基层民主政治新的内涵,实现了民主政治与县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