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2019-03-25 04:07杨红林王红莲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杨红林 王红莲

【摘 要】 在新课改理念下,只有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凸显教学的语文味;只有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真正主人,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处理好阅读过程预设与生成、快与慢等关系,才能让阅读更加接近“阅读的本色”,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与对策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虽然在新课改理念的催生下,语文阅读课堂向着自主、和悦、本真、生成的方向发展,但是也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方式方法僵化等问题,现就改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嬗变: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转变的渐进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鲜明的效果,语文课堂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输出的现象,凸显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特点。阅读方式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模式,多元化的阅读形式在同一节课上出现,更加适合不同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的“口味”。阅读效果也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阅读过程发展,由注重教师分析和学习结果记载转向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转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空间增大,课堂不可预约的精彩闪现出自主阅读的亮点和生命力。

二、问题:被误区困扰的阅读教学现在时

在阅读教学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種误区。一是虚化探究、滥用合作的所谓“自主化”阅读现象。学生在无指向性的情形下自由阅读,导致阅读过程无序化,阅读效果肤浅化;二是阅读过程“轨道化”现象。在老师设置的阅读程式牵引下,学生自主思维和自我发现的空间压缩,思维发展受到制约;三是过分强调标准答案。部分课堂惟教参答案为纲,以标准答案为上,忽略学生个性阅读结果的呈现;四是不同文本的特点没有凸显。教师忽视语文教材编排特点,对略读课文也采用精读教法,影响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发展;五是忽视语文味。有的课堂把本该突出的文辞积累、文采赏析、文章意蕴等“语文的事”淡化了,道德说教、细碎分析占了上位,语文的根没有守住,成了变味的语文课。

三、对策:以新思维阅读教学提升语文素养的进行曲

1. 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首先要吃透课标要求,弄通弄懂语文阅读课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建立新阅读教学观,通过文本载体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综合素养。语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成和外在表现,是在学生自我感知、思考、体验、回味的基础上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老师对文本的分析讲解不能替代语感的形成,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二是阅读课一定要落实读的环节。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要通过“读”才能完成,课堂教学必须精心设计“读”的环节,留足时间,活化形式,把语文味的苗木深深植根于阅读的广袤大地上。三是指引学生在整体阅读中体验语文味。阅读体验绝不能只关注文章的概要、主旨,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关键语句品味咀嚼,进而体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文妙处,体会含蓄蕴藉的语文味。四是指导阅读的方式要灵活化、多样化。应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性来选择。

2. 让学生做阅读的真正主人,使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阅读能力的提升要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这是学生自己必须走过的路,再好的老师也替代不了。首先,要有相信学生的观念。坚持“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的观点,营造开放学习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感知、体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原汁原味地理解。即使学生一时半会理解不够深刻准确,但在日积月累中能力必然提升。第二,要处理好阅读与讲读的关系。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绝不是禁止老师分析讲解,好的讲解必然是启发引导式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就是强调讲解时机的把握和火候尺度,老师要在学生阅读“打通关口”出现困难时发声,起到一语中的拨云见天的作用。第三,把握准阅读课型特点,不要把略读文章当成精读文章解析。语文教材主题单元式编排特点突出精读和略读结合,注重让学生把单元内精读文章学习时习得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所以略读文本要放手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让阅读能力提高失去了良好的载体。

3. 处理好阅读过程的关系,让阅读更加接近“阅读的本色”

首先要灵活处理教案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不能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学预设,即使有可能拖慢课堂进程,也不能模糊闪亮智慧的生成性问题。二是处理好阅读积累与精彩释放的关系。有种现象很突出,往往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却在日记、作文中没有体现,在生活中不能活学活用,所以阅读课堂教学要注重积淀与“释放”的训练。如布置课后写话练习作业,必须突出与所学课文类型配套进行,使积累的方法和语言得到即时训练,融入学生自己的语言体系,才能有深刻的收获。三是把握好阅读进程快与慢的节奏。课堂应该有节奏感,既高潮起伏又徐缓自如,动静有致,体现语文阅读课的美感。如果把阅读过程仅仅作为一种套路环节,学生连快速浏览文本的时间都没有便进行讨论,必然会使讨论失去了价值;或者限时阅读,不考虑不同学生阅读的差异性,会造成“假学习”的事实。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作者、编者的对话交流,是一种静待花开的过程,深藏着教学艺术的奥妙,一定要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突出学生主体阅读的核心地位,不断探索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让阅读以本有的面目出现,绽放出阅读教学的美丽。

作者简介:杨红林(第一作者),1976.11—,男,汉族,甘肃泾川人,大学学历,一级教师,甘肃省泾川县教育局教研员,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王红莲(1978.3—),女,汉族,甘肃泾川人,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甘肃省泾川县飞云镇教育办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