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华 鲁恩铭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软件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加强学生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降低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高职软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职软件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3-0162-02
1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是毕业生顶岗实习向在岗学习的模式牵引,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传统学徒制以师傅或企业为本位,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育人。現代学徒制可以有效整合现有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有限的教育资源,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捆绑发展。根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确定学徒目标岗位,分析岗位能力标准,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开发课程、构建教学体系。校企共同商讨并制定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高质量的就业。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技术标准为服务目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围绕企业用工和行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纽带,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1]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3 高职软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途径
3.1 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
通过学院软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体系、建设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评价学生学业等;选派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导师,组成师傅团队。
校企共同招生,为每个学生配备培训师傅,共同参与对学生(学徒)的全程培养和管理。如学院软件专业与长沙欧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在新生入学面试时,公司副总监就带领团队,直接参与招生工作。学生入学后,公司立即成立了由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师傅团队”,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技能。通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与工作小组,校企之间、校企生之间签订了相关协议,各方的责权明晰,初步形成学校主导、校企互利、双层运行、协议约束、动态协调的运作机制。
3.2 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相关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要签订联合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议,学生要与企业签订三年的学徒协议。
1)明确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一是向学校、教师和学生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学徒制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二是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共同参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及学业评价;三是选派企业优秀的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师傅;四是保证学生在岗学习,聘用毕业生就业;五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徒制实习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
2)明确学校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一是明确学徒制实施的专业范围,充分认识培养目标,分析人才培养所具备的条件,从而确定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制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鼓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企业在岗工作,与企业师傅进行交流,把获得的技术经验带回学校,指导专业建设与专业课程改革;三是改革评价方式,构建适合学徒制下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四是做好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
3)明确学生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学生要按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特别是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3 建立现代学徒制班的教学标准和管理体系
校企双方共同协商,邀请计算机软件行业专家共同商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建立教学标准,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和学校共同的培养目标。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部分中小企业,充分了解岗位需求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软件专业主要的典型岗位是软件项目开发、UI设计、软件测试与销售。针对企业具体岗位,与企业师傅和技术专家交流并确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学习内容,按照由浅入深新手的成长规律,制定现代学徒制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标准,实现岗位对接。[2]
以现代学徒制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建立软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技术标准”来设置课程体系,建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 +学徒岗位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开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与课程资源库。其中学徒岗位能力课程按照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软件项目课程。
3.4 校企聯合招生,建立生源基地
招生与招工同步,制定招生招工方案,明确招生工作要求和工作人员的任务。校企联合宣传,建立生源基地,定期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做好毕业生的跟踪与宣传。学徒签订劳动合同双身份,享受公司各项工资福利,给学生购买社保。校企联合选拔学徒,校企联合面试和评估。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到企业参观和座谈,让家长和学生可以了解到软件行业发展、就业岗位、培养模式、企业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以及薪资待遇,可增强有意愿学徒的岗位体验和职业认知,从而录取真正对软件专业感兴趣的同学。
3.5 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
软件专业成立双导师团队,校企互聘共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与学习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企业全程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的教学,派遣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派师傅担任学生的导师,传授企业实践实战的技能和经验。师徒结对和拜师仪式使学生产生更强的职业敬畏,师傅不仅传授实操技能,更重视传授工作经验和职业操守。学校老师要与企业师傅进行研讨,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根据软件专业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第一阶段以“企业体验”为主,第二阶段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实训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第三阶段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师傅全程指导。学生在企业学习与实践期间,通过情景教学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采用集中授课、轮岗培训、师傅带徒、课题驱动、网络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 要注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6 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考核。学生在学徒制期间,企业全程跟踪,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设立各类奖学金,有效激励学生学习软件专业知识和项目开发技能,为企业储备优秀的软件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软件专业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模式,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开展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学生软件项目开发职业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
4 结论
中国学徒制的实施起步较晚,国家要逐步从宏观层面构建法律保障体系。教育部门与行协联合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约束学校和企业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徒制文化认知,推动“官本位”文化向“劳动光荣、技术技能光荣”的观念转变。现代学徒制倡导校企共培共管,突出专业与产业对接,培养技能与行业岗位对接的特点。逐渐建立起学校和企业的纵深合作、教师和师傅的联合传授,学生和学徒的角色融合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岗位针对性比较强。学生的行为举止逐渐走向职业化,学会用企业人的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就业质量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校企合作学徒制模式推进校企合作的新发展.https://www.xzbu.com/1/view-11459340.htm.
[2] 苏红丽.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 (30) :154-155.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