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 徐永 陈轼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临床特征以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失衡,多种毒物、代谢产物蓄积,内分泌紊乱为主,是各种肾脏疾病末期的共同表现[1]。作为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能够显著增加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其中钙磷代谢紊乱是始动和加重条件[2]。研究表明,CKD患者如长期伴有钙磷代谢紊乱,易引起全身血管钙化,导致病情不断发展、恶化,因此及早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至为关键[3]。目前,对钙磷代谢紊乱进行干预的常规药物主要包括降磷药物、拟钙剂及维生素D衍生物等,但部分西药价格昂贵,长期使用会产生不明确的副作用,因此在西药基础上结合中医是治疗CRF钙磷代谢紊乱更为有效的途径[4]。本研究旨在观察肾衰宁胶囊联合碳酸钙治疗CRF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营养状况和肾功能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CRF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12年)[5]中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订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6]中终末期肾病透析指征;(2)出现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患者,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降低,临床表现为病理异常或肾损害证据(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超过3个月患者,有或无肾损害指标;(4)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或维生素 D代谢异常患者,有或无骨矿化、转化,有或无骨骼线性生长、骨容量、骨强度异常,有或无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5)eGFR<10mL·min-1·1.73m-2(非糖尿病肾病)或eGFR<15mL·min-1·1.73m-2(糖尿病肾病)患者;(6)伴有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酸中毒且已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7)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脑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2)合并恶性肿瘤、炎症、甲亢等消耗性疾病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完成临床研究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参与其他药物临床研究者。
1.3 方 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7],对照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给予低盐、低脂、低磷、磷/蛋白质比值低的饮食,根据情况合理调节透析频率及时间,以最大程度地清除血磷,口服碳酸钙(碳酸钙D3片,批号1405293,惠氏制药有限公司)600mg/次,1天2次,总剂量≤250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肾衰宁胶囊(肾衰宁胶囊,批号140816,云南雷允上理想药业有限公司),1次4粒,1天3次。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取静脉血6mL,在室温下3500r·min-1离心15min,取上层血清-80℃下保存待测,检测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指标(iPTH)、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变化情况,并取患者静脉血直接检测血红蛋白(HGB)含量。其中iPTH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Roche cobas-600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瑞士]测定,其他指标采用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株式会社,日本)测定。
1.5 疗效标准[7]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60%,肌酐(Scr)含量降低≥2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30%,Scr含量降低≥10%;稳定: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30%,SCr含量不增加且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Scr含量增加。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有效率及稳定率三者之和。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续表1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2.2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55例/6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5.1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治疗前后钙磷代谢、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a、P、ALP及i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Ca、P、ALP和iPTH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水平增加,P、ALP、iPTH 水平降低(P 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ALP及iP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 3。
表3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治疗前后Ca、P、ALP及iPTH水平比较(x±s)
2.4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GB、ALB及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GB、ALB及PA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HGB、ALB、PA 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HGB、ALB及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治疗前后血HGB、ALB及PA水平比较(x±s)
2.5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BUN、Scr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N及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5 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治疗前后血Scr、BUN水平比较(x±s)
2.6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钙磷代谢紊乱是在慢性肾衰竭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导致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包括维生素D的转化及代谢障碍、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及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8]。
中医文献中无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相关记载,临床上依据患者倦怠乏力、骨痛、腰酸膝软等症状,将其归为“虚劳”、“骨痹”、“骨痿”等范围,并认为肾络瘀滞、脾虚生风是其病因[9]。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患者出现低钙高磷的临床表现,主要由于肾之温化及脾之散布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津液停聚,以致水道不畅,进一步导致湿浊内生,瘀血留滞,湿热蕴结,肾络瘀滞,进而影响三焦气机,浊毒蓄积;加之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痿废且筋骨不坚,在疾病晚期出现骨痛、身材短缩等危重并发症。
针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病因,国内学者提出“温补肾阳”、“益肾健脾,化瘀泄浊”、“补肾泄浊”、“化瘀利水”等治则[10]。肾衰宁胶囊是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用药,组成包括大黄、丹参、太子参、冬虫夏草、红花、甘草、牛膝等,全方体现益气健脾、通腑泄浊、活血化瘀的中医治则[11-12]。其中,大黄具有活血、泻热、除湿之功,可纠正肾衰竭导致的脂质紊乱,提高氮平衡,预防肾小球硬化[13];丹参、红花、牛膝等活血药物可扩张肾血管,减轻肾小球负担,从而预防肾内小血栓形成[14-16];太子参具健脾益气,甘能补益之功效[17];冬虫夏草具补肾壮阳、补肺平喘之功[18]。药理研究证实,肾衰宁胶囊能够促进结肠的排空作用,增加尿毒症毒素的排除,纠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防止脂质过氧化,有效抑制血脂的合成,延缓肾脏细胞死亡,全面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肾衰宁胶囊联合碳酸钙治疗慢性肾衰血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单一给予碳酸钙治疗(65.15%),治疗后患者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改善幅度均优于单一给予碳酸钙治疗组。同时,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也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