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艳洪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30)
癌症即恶性肿瘤,发生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症,是一种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难以控制的疼痛,其由100多种疾病共同组成[1],发生机制为机体在多种致瘤因素下,局部组织异常增生所导致的局部肿大,它可破坏机体的组织、器官等结构引起坏死性出血合并感染,并引起其他并发症,严重者可因器官衰竭而死亡[2]。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放疗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其中化疗是临床上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方式,为降低临床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某院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艾灸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住某院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考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4岁。参考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6~75岁。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检查患者的疼痛部位及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间,保证患者的舒适度,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病人关心,时刻关注患者病情,保持室内整洁,勤通风,勤消毒,避免患者发生二次感染。研究组患者采用艾灸护理方式,具体方式如下:嘱患者仰卧位并保持腹部放松,在医师处方的指导下找到患者的穴位,在相应的穴位上安置姜片,注意患者初次治疗剂量不应过大,将点燃的艾柱置于患者的神阙、气海、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若患者出现疼痛,则需将姜片拿起,患者每个穴位艾灸时长为10~20min适宜,艾灸时使患者的局部皮肤出现红晕却不灼痛,每隔一天艾灸一次,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艾灸治疗方案,一般需治疗6个月,且治疗好转后不应立即停止,应持续一段时间,患者应在进食后1h后艾灸,不宜空腹进行艾灸,艾灸期间,医护人员需时刻观察患者有无不良症状。若患者出现冷汗、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将患者平躺。
统计患者恶心、腹胀、呕吐、死亡人数,总发生率=(恶心例数+腹胀例数+呕吐例数)/30×100%,病死率=死亡例数/30×100%,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参考组患者的恶心例数为6,腹胀例数为9,呕吐例数为3,总发生率为60%,研究组患者的恶心例数为1,腹胀例数为3,呕吐例数为1,总发生率为16.6%,可见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n(%)]
研究组患者病死人数为3例,病死率为10%,参考组患者的病死人数为6例,病死率为20%,研究组的病死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死率对比
肿瘤目前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肿瘤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护理研究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艾灸疗法在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身体耐受力,控制瘤体的恶变的作用[3],是目前某院在晚期肿瘤的护理中的主要方式。根据临床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以及预防肿瘤所致的不良症状,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在治疗晚期肿瘤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艾灸具有提高患者免疫力、解毒祛瘀、补虚扶正、调和阴阳的功效,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术后调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经》所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可疏通三经经气、具有健脾的作用,可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迅速消退炎症组织附近的水肿,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艾灸安全性极高,有效的防御交叉感染,从根本上通过调节炎症病灶局部的致炎细胞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经外周途径改善痛苦,并且治疗无副反应,好转后患者日常生活无障碍,所有年龄均适合,若肿瘤复发可继续采用艾灸疗法。根据某院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证明了艾灸疗法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的医用价值。
综上所述,艾灸疗法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