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蓉 邓佳 杨孟昌(通讯作者) 毛蕾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剖宫产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其手术创伤可对患者造成强烈痛感,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为此,需要对患者给予有效的麻醉措施,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是给予椎管内麻醉,该麻醉方式易产生副作用,使患者出现牵拉痛及寒战等情况,从而影响手术效果,针对此情况临床上现已逐渐采用药物麻醉,并取得一定疗效。舒芬太尼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该药物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有效预防牵拉痛及寒战发生情况,以有效确保手术效果[1]。本次研究,将对剖宫产产妇术麻醉中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并对其牵拉痛及寒战效果进行分析,现情况如下。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53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患者28例,研究组患者25例。参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为(27.61±5.44)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为(37.29±2.11)周;研究组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为(27.34±5.79)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则为(37.16±2.23)周。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同意书;②无精神疾病;③肾、心、肝等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高危妊娠患者;②心、肾及肝等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患者。比较两组年龄、孕周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全部患者入院前行常规检查,检测其呼吸、脉搏及心率等生命体征,麻醉前对患者输入500ml左右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035),行静脉输注,让患者常规吸氧,并采取侧卧位。通过L2-3,利用25号腰穿针对患者行穿刺术,确保腰传针斜面,且向患者头部位置注射用药,时间大致在10s左右。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注射0.5ml的10%葡萄糖及1ml的0.75布比卡因,待麻醉药物注射后,患者需采取仰卧位。研究组则在参照组药物基础上再给予0.1ml5ug舒芬太尼(生产厂家:Biologika GmbH 批准文号:H20150126)。所有患者药物注射后,将1.0ml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腔,在头端需固定硬膜外导管,其长度约为3.7cm左右,采取平卧姿势后方可进行手术。
比较两组寒战情况,将寒战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无寒战情况表示0级;伴有轻微寒战,且四肢不能随意运动,心电图被干扰,患者颈部及面部轻微抽动表示1级;中度寒战且患者面部明显颤抖表示2级;中度寒战且患者全身显著颤动表示3级。同时对比两组牵拉痛程度,其牵拉痛由视觉模拟评分来评定,牵拉痛分为10级,0级表示无牵拉痛情况,1至3级表示轻度牵拉痛;4至6级表示中度牵拉痛,7至10级则表示为重度牵拉痛。
用SPSS1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组无痛率为39.29%,研究组无痛率80%,且两组均无重度牵拉痛情况,研究组无痛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牵拉痛程度对比[n(%)]
参照组寒战未发生率46.43%,研究组寒战未发生率为76%,参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寒战发生率对比[n(%)]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安全性高,给予产妇硬膜外麻醉可有效起到镇痛效果[2]。但在术中易导致产妇出现寒战及牵拉痛情况,对其原因分析,导致寒战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受到麻醉药物阻滞后,使其外周血管得以扩张,而产妇中心体温降低,使肌肉产生反应性的运动增加,导致寒战。而牵拉痛则是因为麻醉无法完全阻滞平面,不能有效抑制牵拉反应,导致产妇机体产生牵拉痛,对患者手术效果造成一定影响[3]。因此,临床对于有效的麻醉药物引起高度重视。
舒芬太尼是一种效果较强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起效快、呼吸循环抑制小等优点,在常用麻醉药物里苏醒时间较短[4]。舒芬太尼脂溶性较强,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及神经细胞膜,对局麻药物的起到较强的镇痛效果。同时还可对中枢神经起到兴奋交感作用,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且该激素还可减弱机体的寒冷反应,以提高机体产热量[5]。而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给予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能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起平稳作用,致使其药物停止后可快速恢复正常,减少牵拉痛及寒战情况,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剖宫产术麻醉中小剂量舒芬太尼可有效减少寒战及牵拉痛程度,相比于常规麻醉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寒战及牵拉痛症状,对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