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伟
(深圳爱康健口腔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作为常见的口腔病变的牙髓病变,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常规的根管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物化的方式清除根管当中的感染坏死组织,之后进行消毒以及充填,降低对牙龈的不良刺激,避免病情进展,推动牙周病变愈合。当中根管填充质量直接威胁到治疗质量,常规根管治疗填充主要是依靠医生的经验,疗效存在比较高的不稳定。显微根管技术主要是利用显微镜直视,对根管进行放大治疗,防止出现超填和欠填,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文中将主要对显微根管技术治疗牙髓病变的有效性评价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牙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为34~65岁,平均年龄为(46.4±5.1)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为33~66岁,平均年龄为(46.9±5.6)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未有显著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前,对口腔进行常规检查,利用探诊的方式对牙龈情况充分了解,评价牙髓;利用X线片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利用常规法实现根管预备,同时利用侧向加压法填充根管,填充前后要要拍摄X线片。
观察组使用显微根管技术治疗。
1.2.1 寻找遗漏的根管 常规的根管治疗过程中,开放牙髓之后经常依靠手术者的肉眼视力以及经验找到根管,根管经常出现遗漏情况,同时导致根管治疗失败次数增多。经过研究表示,X线显示根管充填在口腔当中,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牙齿根管治疗当中存在遗漏的根管。例如:在第二根管当中可能出现上颌磨牙近中颊根,尤其要其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管的形状改变进行比对,第二根管的出现率非常大,根管孔呈现弯曲状态,在根管的隐蔽地带出现了钙化的现象。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使用显微治疗器械,通过利用染色、沟槽以及透照的方式。在手术之前三天,工作人员要遵守医生嘱托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杀菌,手术前要保证患者口腔中细菌量降到一定水平,同时在进行手术之前进行标准性的检测。
1.2.2 钙化根管进行处理 利用显微镜进行修复,按照手术之前的X线片对具体的病变位置以及情况及时了解,开髓处理之后利用显微镜将钙化位置确定好,利用超声工作尖实现疏通效果,防止给健康牙本质带来伤害。
1.2.3 修补穿孔 根管穿孔主要是一个比较平常的病理性的牙髓或者牙周组织的连接。此种现象能够引发牙周组织炎症和牙周附着的丢失,最终影响着牙齿的预后情况。近年以来,大量应用显微根管技术可以更加明确穿孔位置、大小、形状来实现定位和仔细评估,可以更加准确的实现穿孔修补工作。
1.2.4 器械折断 因为根管治疗技术的广泛推广,特别是后牙根管治疗的使用,器械折断在根管治疗当中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多。根管当中器械折断会填充整个根管,造成根管治疗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旦器械折断与根管的1/2地方,根管显微镜能够将根管的灯光提高,让医生视野扩大,将整体操作控制力水平提高。
评价根管填充程度方式:首先是欠填:根充物末端距离根尖超过2毫米;其次超填:根充物末端超出根尖;最后恰填:根充物末端距根尖小于等于2毫米。
评定疼痛指标:手术之后患牙出现轻微叩痛视为轻微疼痛;手术之后出现叩痛探痛,利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视为中度疼痛;手术之后根尖肿胀,剧烈叩痛、探痛视为重度疼痛。
本次研究当中全部的数据都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研究处理。计数资料主要是依靠χ2进行检验,同时计量资料是利用t来进行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恰填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恰填率为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根管填充程度分析[n(%)]
观察组术后疼痛率为16.67%,对照组术后疼痛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率[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牙髓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当中根管治疗是应用十分普遍的牙髓病变治疗方式,有效改善口腔状态、清理感染物的功能。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测量根管长度、填充预备根管,填充不紧密、预备不到位都是导致治疗不成功的影响因素。常规的根管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X线片对根管状况进行检查工作,依靠医生的经验评估填充情况,其中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治疗效果不佳。
根管显微镜即将显微镜技术、电子设备结合到治疗牙髓病变当中。此技术具备视野清楚、定位精准、手术创伤低的优势。显微根管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根管遗漏,更好的将钙化根管疏通,保证医生可以在确定的位置上进行侧穿修补行为。显微根管技术可以有效的将根管的恰填率提高,防止出现C形根管系统当中不规则区薄弱根管壁的侧穿,保证根管清理更加到位,更加严密的进行填充。可是根管手术当中,器械分离操作风险系数比较高。根据统计数据表示,虽然器械分离造成的医患纠纷事件不多,但是还是比较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出现。尽管牙科手术显微镜对实验的微小操作提供比较大的帮助,可是折断器械的取出率不高,也是导致手术不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有报道称,一旦根管弯曲度加大,那么失败率就会增加。显微根管技术虽然具备非常多的优势,可是操作过程中容易失败,操作过程要十分谨慎小心。
本文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患者恰填率96.67%显著要高于对照组常规的根管治疗恰填率70.0%,并且,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率为16.67%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术后疼痛率33.3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显微根管技术在治疗牙髓病变中具备比较良好的效果。同样的治疗条件之下,根管显微镜能够提供给医生良好的口腔治疗环境,从而将治疗效果提高,临床上值得全面应用。
综上,相比较常规的根管治疗方式,显微根管技术在牙髓病变治疗中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恰填率,降低术后疼痛率,更好的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