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
(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绵阳 621700)
流行性腮腺炎是以腮腺炎病毒所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作为表现的流行性疾病,该病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以冬、春季节为主[1-2]。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易在集体性学生机构当中爆发疫情[3]。本文就四川省绵阳江油疾控中心发现某小学南校区2017年4月17日—5月17日一起18例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展开流行病学分析,探究疫情发生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疫情控制。现就疫情展开以下分析与报告。
查看2017年4月17日—5月17日期间某小学南校区的缺课记录资料。由江油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所有的病例进行病例搜索与个案调查,对获得资料进行综合性整理、归纳及分类处理。
依据《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WS270-2007)》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定义:患者均存在有单侧、双侧腮腺或者唾液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同时伴头痛、发热、嗜睡、乏力以及睾丸疼痛(男性病例)等症状;患者均具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的接触史。
通过SPSS16.0统计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该校为普通制小学,分南北两个独立校区。该校南校区有学生1500名、教职工75名,24个班级。教学楼结构为双排教学楼,教学区内通风条件较差且人员密度高。2017年4月17日—5月17日报告有18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主要集中于三(1)班、三(5)班、六(4)班。
18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咽痛、发热以及腮腺肿大等临床表现,其中有9例嗜睡、3例乏力以及2例男性患者睾丸疼痛。患儿临床特征基本与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相符。18例患者均在家进行隔离治疗,满21天后凭医院健康证明复课。
2.3.1 病例班级分布 该校全校学生1500名,2017年4月17日—5月17日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18例,患病率1.20%,本次患病男生11例、女生7例;患儿中,8岁9例、9岁4例、10岁1例、11岁3例、12岁1例。病例集中在三(1)班、三(2)班、三(5)班、五(3)班、六(4)班,其中三(1)班8例、三(2)班1例、三(5)班4例、五(3)班1例、六(4)班4例。见图。
图1 病例的班级分布(截止5月17日下午17:00)
2.3.2 病例时间分布 该校首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于2017年4月17日发现,疫情集中在2017年4月17日—24日,该时间段发病5例(27.8%);5月1日—4日,该时间段发病5例(27.8%);5月12日—16日发生,该时间段发病8例(44.4%);最后1例病例于2017年5月16日发生,该例病例发病后的30d内未见续发病例,本次疫情终止。
根据疾控中心的专业工作人员现场调查、电话调查资料,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的填写结果发现,18例病例中,16例处于两名及以上病例班级,2例为为该班级的单一病例;14例为同餐发病,4例单独用餐。研究提示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同班、同餐。
综合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推断本次疫情的病因:(1)在病例发生后,未及时对疫情进行上报[4-5]。对于流行性腮腺炎首发病例没有进行及时上报,导致后续疫情爆发未能及时进行有效干预控制[6]。(2)学校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学生的隔离措施不到位。在首例患者发病以后,学校未及时进行消毒,或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未达到规定时限继续返校上课,对于后续疫情爆发的其他患者也未能够采取严格隔离措施以控制病情的蔓延,致使疫情的爆发。(3)该校区各病例所在班级教室内平均学生数均为55人,每班除少数学生中午回家吃饭外,其余大部分学生中午均在教室内就餐和午休,而且室内空气通风换气频率较低。(4)该学校每学期开学前未查验3~6年级学生及转学、插班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明,故所有学生的接种史不详。
(1)明确防控要求。结合当前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本次疫情调查的流行病学结果,借鉴其他发达国家与其他地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成功经验,制定本地区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对全市各学校进行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在确保疫苗的安全高效,对辖区内儿童实行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MMR)两剂次的免疫策略,在18~24月龄的儿童群体进行免费接种MMR后,在其5~6周岁时实行免费第2剂MMR接种,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的效果;疾控中心与基层接种单位需保障本地区内儿童两剂次MMR接种率在95%以上,形成有效的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屏障。(2)统筹规划防控细节。MMR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以及流行性腮腺炎三种疾病,因此,可以规划本地区的麻疹、风疹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方案与MMR免疫程序。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以寄宿式学校)与幼托机构等,故为确保对适龄儿童进行两剂次的MMR接种,可开展对入托、入学的接种证查验工作以及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根据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规律,对学生开展含流腮成分疫苗(MuCV)的补充免疫工作与应急接种工作,以此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疫情。(3)加强疫情监测与处理。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主动监测工作,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季节(春、冬季)对学校、幼托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对缺勤的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同时加强对教学区的通风、消毒工作,同时医疗机构也要严格落实好对流行性疾病的预检分诊以及疫情报告制度,在发现有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时,及时向疾控机构进行报告,做好病例隔离及观察治疗措施;疾控机构也要落实好对重点单位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在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以后,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情进行快速处置,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迅速开展对MuCV的应急接种工作,及时处置疫情、防止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与蔓延。医务人员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疗水平也应加强,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对于发现疑似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特别是15岁以下患者),坚持进行就地隔离治疗,以预防由于人员流动导致疫情扩大。(4)落实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儿童及其家长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地区群众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知识水平,积极参与MMR预防接种活动,提高MMR疫苗的接种率,从根本上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发生进行控制。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类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该病主要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腮腺区肿痛作为临床特征。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发生群体为儿童与青少年,且学校是作为当前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场所。对于此类学校以及易感人群,进行相关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与疫苗接种工作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以及传播的关键手段。本次疫情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存在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空白,对于环境的控制以及相关宣传工作存在缺陷。同时,疫情结果也证明,低水平人群免疫无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进行有效控制,含腮类疫苗无法对人群再次感染腮腺炎病毒起到完全阻止作用。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防控需明确防控要求、统筹规划防控细节、加强疫情监测与处理以及落实宣传教育工作,以此有效防控疫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学校应严格落实好晨检制度,对于早期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上报并做好消毒隔离干预,防止疫情的传播;地区内需提高对含有腮腺炎类疫苗的接种率,建立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屏障,在疫情暴发期做好疫苗应急接种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