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9-03-24 13:26罗志楠福建省沙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福建沙县365050
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鸭疫鸭场鸭群

罗志楠 福建省沙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福建沙县 36505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 (鹅等其他禽类也会感染发病)的一种常见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症状是出现脑神经症状、软脚、咳嗽、腹泻和死亡,其主要病变是有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脑膜炎。目前,该病在所有鸭场都存在,流行范围广,发病日龄跨度大,在鸭群中的发病率很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其防控措施做一概述。

1 病 原

1)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是鸭疫里默氏菌,其大小为(1~2.5)μm ×(0.3~0.5)μm,呈细杆状、不运动,常单个或成双排列,偶尔呈链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为红色。瑞氏染色时,细菌呈两极浓染,为蓝色。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菌体外有一层稀疏的荚膜样结构。该菌的血清型众多,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且被普遍认可的血清型有21个,即血清1型到血清21型,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有25个血清型。 其中我国各地报道的血清型有 1、2、3、4、5、6、7、8、9、10、11、12、14 型等,不同地区、不同鸭场的血清型都有所不同,这表明在我国鸭群中的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较为复杂[1]。

2)鸭疫里默氏菌的培养条件相对较为苛刻,在一般的普通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可以在巧克力琼脂、血液琼脂或添加2%胎牛血清的胰酶大豆琼脂上生长。同时需在5%~10%二氧化碳培养箱或烛罐中培养,最适生长温度37℃。经24~36 h培养后,培养基上可长出边缘整齐、有光泽、较凸起的乳白色菌落,血液琼脂上不出现溶血现象。该菌的生化特性是不发酵葡萄糖,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和靛基质,不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柠檬酸,VP试验和MP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

3)鸭疫里默氏菌在外界条件下生存能力较强,可分别在自来水和垫料中存活13 d和27 d,然而该菌纯培养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抵抗力似乎不强,绝大多数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存活时间不超过3~4 d,且细菌在55℃环境下,经12~16 h就会全部死亡。

2 流行病学

1)鸭疫里默氏菌主要感染鸭和鹅,不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番鸭最易感,其次为半番鸭、北京鸭、樱桃谷鸭、麻鸭等。除了水禽外,在北美地区还经常有火鸡暴发的报道[2]。各日龄鸭均可感染,以1~8周龄最易感,但在临床上,可见12周龄仍会感染发病。大鸭和种鸭以隐性带菌为主,一般不出现病症。感染鸭和污染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患鸭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外排出细菌,污染养殖场内环境、饮水和饲料。某些康复后的亚健康鸭和种鸭也可携带病菌,并不定期向外排菌。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易感鸭接触到鸭场中的污染源而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此外,鸭场中人员、运输工具、鸭笼等也会传播该病。

2)鸭疫里默氏菌广泛存在于各地鸭场,不同地区及不同鸭场中鸭疫里默氏菌的感染率、血清型差异很大,某些鸭场中,可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血清型。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低与鸭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关系较大,发病率10%~90%,病死率5%~75%。一般来说,新鸭场的发病率较低,而旧鸭场的发病率较高;采用网上饲养的鸭场发病率较低,地面平养的鸭场发病率较高;做过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免疫的鸭场发病率较低,没有做过相应疫苗的鸭场发病率较高;饲养条件变化大的鸭场(如保温不好、天气转变、打针应激、饲料变化频繁)发病率较高,而饲养管理做得好的鸭场发病率较低;一年四季中以冬春季节较严重,而在夏秋季节相对会较轻些。此外,许多病毒性疾病(如副黏病毒病、呼肠孤病毒病、禽流感)的中后期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在饲养条件差的鸭场,也常见大肠杆菌病与鸭传染性浆膜炎并发感染。

3 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鸭传染性浆膜炎多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部分患鸭出现精神沉郁、流泪、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排黄白色稀粪,有的患鸭出现软脚或跛行(多为单边脚)表现,有的患鸭出现头颈歪斜、仰翻卧地、两腿呈划水状等共济失调,严重的出现衰竭死亡。耐过鸭或经治疗后的康复鸭出现生长迟缓、体重明显轻于正常鸭。发病后一段时间,鸭群很可能会因饲养管理条件改变而出现病情复发,要达到90日龄以后才能基本稳定。

个别鸭场可能会出现急性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主要表现为鸭群饲料采食量减少、患鸭咳嗽明显,排黄白色稀粪,患鸭发热,同时有明显的歪头等脑神经症状,患鸭死亡快,总体发病率可达80%,病死率可达10%~50%,其中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程度越严重,病死率也越高。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鸭可见心脏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脏外有大量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心包液浑浊,心脏与心包粘连,心包与肋骨膜粘连,肝脏肿大明显,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纤维素性假膜,气囊浑浊,并有干酪样物渗出,严重时在腹腔可见一些黄色凝乳块。脾脏肿大,表面呈不同程度的斑驳状坏死,有的病例可见头部皮下水肿,脑外壳充血出血,有时可见大脑和小脑出现一些小出血点。鼻腔及鼻窦内出现黏液性或浆液性物渗出,喉气管内有较多黏液附着,有时支气管内可见干酪样阻塞物,肺脏充血出血。个别病死鸭可见一侧或二侧跗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较多渗出液。其他脏器(如胃、肠、肾脏等)病变不明显。

5 诊 断

5.1 临床诊断 通过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在临床上,该病要与其他有相似病症的一些疾病(如禽流感、大肠杆菌病、地美硝唑中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等)进行鉴别诊断。禽流感会导致鸭出现明显的脑神经症状,但还会出现明显的减料现象,病死率也高,剖检时还可见到心肌条状坏死、胰腺坏死等病症。大肠杆菌病也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剖检可见病死鸭的肝脏肿大、发黑,小肠肿大明显,剖开腹腔可闻到一股明显的粪臭味,通过细菌培养和镜检也可区别。鸭地美硝唑中毒也会导致鸭出现共济失调等脑神经症状,但鸭群采食量基本正常,内脏器官也无明显病变,且有喂地美硝唑历史。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主要发生于番鸭,也会出现软脚症状,但基本上都是双脚,剖检也有心包炎表现,但以粘连为主,很少有心包液,同时肝脏表面有大量点状坏死,病程会持续2~3周或更长。

5.2 细菌的镜检与分离 采集疑似病例的心包液或脑组织进行涂片,瑞氏染色或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检出细小、革兰氏阴性菌可确诊。同时采集病死鸭的脑、肝脏、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培养基采用含2%胎牛血清胰酶大豆琼脂或血液琼脂平板,接种后置二氧化碳培养箱或烛罐中37℃培养24~36 h,24 h后培养基上可形成直径为1~2 mm湿润的乳白色菌落。必要时,挑取菌落进行细菌的进一步血清型鉴定或采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5.3 免疫学诊断 目前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有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以及琼扩试验等3种。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是取病死鸭的病变组织或鼻腔分泌物触片后,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后滴加经荧光标记的鸭疫里默氏菌阳性血清,置于湿盒中37℃作用30~60 min,以PBS冲洗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着染的鸭疫里默氏菌而诊断。血清凝集试验是先用接种环挑取培养基上的菌落制成悬液,后取50~100 μL的悬液与等量已知血清型细菌的抗血清于洁净载玻片上充分混合,2 min内若会形成明显颗粒,且混悬液变得清亮即可确判为相应血清型。琼扩试验是先用接种环挑取培养基上的菌落,经相应处理后制成琼扩待检抗原,放在琼脂平板的相应小孔中,若与相应血清型的抗血清之间形成明显、清晰可见的沉淀线,即可确认为相应血清型的细菌[3-5]。

5.4 分子生物学诊断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PCR)在诊断鸭疫里默氏菌病以及分离鉴定菌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和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的PCR,但该方法对不同血清型和亚型的鉴别率不是很高,特异性不强[6]。目前,科学家们正试图研发敏感性更强的PCR诊断试剂盒。

6 预 防

6.1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疫病防控的关键措施。目前,国内外已研制成功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该病的亚单位疫苗也正在研制当中。灭活疫苗可分为铝胶灭活疫苗、蜂胶灭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等几种。这些灭活疫苗对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评价不一,一般来说,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对较好,免疫保护时间较长,但也存在应激反应大,易导致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炎症以及易形成结节不容易吸收等缺点[7];铝胶灭活疫苗和蜂胶灭活疫苗应激反应小,但免疫保护时间短。在灭活疫苗中还可分为鸭疫里默氏菌单苗以及与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二联或三联灭活疫苗。此外,国外还研制出含血清型1、2、5型的传染性浆膜炎活疫苗。该苗可通过气雾免疫或眶下窦注射免疫,对相应血清型鸭疫里默氏菌病有一定保护作用。总的来说,由于鸭疫里默氏菌具有血清型多、且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作用较低或基本无交叉保护作用,各地区和各个鸭场的血清型不尽相同,导致临床上出现疫苗免疫效果不如意,相应的疫苗在鸭场的免疫接种率不高。未来的研发和推广应建立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研制出含各地区主要菌株的多价血清型疫苗以预防鸭疫里默氏菌病。

6.2 加强饲养管理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与鸭场的饲养管理息息相关。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第一、采用网上饲养,可避免鸭在饲养过程中接触到粪便及其他污染物,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传染源。第二、做好鸭舍的保温、通风措施,防止鸭群出现感冒后诱发该病发生。第三,其他管理措施,包括调整饲养密度,保证饲料质量,保持舍内干燥,定期消毒,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如打疫苗、转群)。

6.3 药物预防措施 在10~60日龄该病多发期间,定期使用敏感药物(如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进行预防,可有效地减少或控制该病的发生。

7 治 疗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钠、安普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泰乐菌素、林可大观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钠、甲氧苄啶、土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卡那霉素等。不同地区和不同鸭场的鸭疫里默氏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该菌在临床上也易产生耐药现象,故有条件的鸭场要定期做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该病治愈后一段时间,有可能还会因饲养管理不良导致疾病复发,还需反复治疗。对严重病例,可选用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钠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提高成活率。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要严格遵守各种药物的休药期和兽医处方用药规定,不能盲目用药,以保障鸭肉的食品安全。

8 结 语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目前鸭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对养鸭业危害很大,该病的病原血清型众多,各型之间很少有交叉保护作用,且不同鸭场可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血清型,给该病的疫苗防控带来困难。此外该病的病原易产生耐药性,给临床用药治疗增加困难。为了有效地防控该病,在生产实践中要不断地改进鸭舍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应激,有关部门要加强研发和推广涵盖多种血清型、效果更好的新型疫苗,以减少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在鸭场的使用,从而达到既提高鸭群饲养成活率又能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猜你喜欢
鸭疫鸭场鸭群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
鸭群中的鸵鸟
探讨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治方法
鸭场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