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团,闫桂国,李学博
(1.山东政法学院 证据鉴识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14;2.沂水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山东 沂水276200;3.青岛惠民司法鉴定所,山东 青岛 266006)
某年7月20日,某县西郊一水泥厂矿山上,工人孙某(男,35岁)在采石工作中失足跌下山崖死亡。尸表检查:尸表散在广泛条片状表皮剥脱与皮下出血。尸体解剖:颅骨未见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以颅底为重,延髓挫伤、出血,寰枕关节错位,寰椎骨折并嵌入枕骨大孔。死亡原因系颅脑损伤合并延髓损伤。结合现场勘验,符合山坡滑落伤死亡。
某年10月2日,某乡镇徐某(男,26岁)吸毒后产生被害幻觉,跑至山坡上坠下山崖。尸表检查:衣服见多处撕裂、破损,有杂草附着;前额、鼻部见纵向7cm×2cm开放性创口,深达骨质;胸部、背部、四肢见多处条状皮肤擦划伤。尸体解剖:颅骨无骨折,蛛网膜下腔弥漫性出血,右侧额颞顶叶见大面积薄层硬脑膜下血肿,脑组织水肿,小脑扁桃体疝形成;颈部肌肉组织见出血、血肿,颈3~4椎间盘脱位;左侧第3~5肋骨骨折,胸腔有少量积血;肝组织脏面见表浅挫裂创,腹腔有少量积血。死亡原因系颅脑损伤。结合现场勘验,符合山坡滑落伤死亡。
某年8月27日,某乡镇李某(男,57岁)在山坡上捉蝎子时不慎坠下山崖。尸表检查:头顶枕部见5cm×3cm不规则创口,周围见10cm×6cm淤血肿胀区,双下肢见多处条片状表皮剥脱及开放性创口。尸体解剖:顶枕骨见纵向骨折线,延伸至颅底;额叶底部见7cm×4cm脑挫伤,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颈部肌肉出血,颈4椎体横断骨折,颈髓损伤、血肿形成。死亡原因系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结合现场勘验,符合山坡滑落伤死亡。
某年2月15日,某乡镇张某(男,42岁)于凌晨04:00左右,从其情妇家中偷偷出来,因天黑看不清路况不慎从山坡滚下死亡。尸表检查:左颞顶部见4cm创口,全身多处表皮剥脱与皮下出血,左前臂、右大腿背侧见创口。尸体解剖:左颞骨骨折,骨折线延伸至颅中凹;右额叶见3cm×4cm脑挫伤,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前筋膜出血、血肿,颈3椎体骨折。死亡原因系颅脑损伤。结合现场勘验,符合山坡滑落伤死亡。
山坡是介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部分,为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山坡的形态较为复杂,有直形、凹形、凸形、S形,最多见的呈阶梯形,由多级平台构成。各种山坡的形成,除受新构造运动及外力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控制外,还取决于组成山坡的岩性和构造[1]。
山坡滑落伤的损伤特点主要集中在“滑”与“落”的特点上。在“滑”的过程中,人躯体与山体直接持续不间断地接触、滑动,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能量不断弥散、释放,而同时,躯体在“落”的过程中,因能量在转换中几乎无损失,导致其与一般的高坠案例相比,由于横向“滑”的过程中能量有弥散、释放,故“落”的损伤相对较轻。在山坡滑落伤中,“滑”与“落”的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与一般高坠伤不同的特殊损伤特征。在“滑”的损伤中,特征性比较明显,表现为:衣物检验时发现有草木、枝叶汁液浸染,泥沙、草木碎屑附着,衣物有撕裂、破损、挫擦痕;体表损伤分布集中在躯体较突出及裸露部位,表现为条状、梳状表皮剥脱,较表浅的创口呈条形,较深的创口呈条状或不规则形。上述损伤中表皮剥脱、表浅创口可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皮瓣附着于下方,反映出作用力由上而下的方向性特征,大部分表现为方向不一、程度不同的划伤、擦伤、挫伤及挫裂创。较深的创口和不规则的创口,系滑行路线上障碍物的磕碰伤及突出山石造成的碰撞伤,损伤较为广泛,严重者会造成肢体的骨折、内部器官的破裂。在“落”的损伤中,集中表现为高坠伤的损伤特点,如脑组织的减速运动性损伤,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肋骨的多发性骨折,骨盆的粉碎性骨折,胸腹腔内部器官的破裂等[2-3]。这种类型的损伤在坡度较陡、垂直高度较高的山坡滑落伤中表现较为明显。
本文4例案件均为意外事故,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有的合并颈髓损伤,但损伤程度与一般高坠伤相比明显较轻。在山坡的垂直高度与一般高坠现场坠落高度相当的情况下,山坡滑落引起的颅脑损伤程度要轻,而且坡度越低,滑行距离越远,颅脑损伤程度越轻。加之,山坡坡面状况不一,山坡滑落过程中复杂的地貌特征以及滑行路线上障碍物的多样性,导致损伤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致使高坠伤的损伤特征(一侧性损伤、一次性形成、符合生物力学传导力所致的损伤)[2-3]在山坡滑落损伤中表现的不明显。一般的高坠伤损伤集中在坠地时人体与地面接触瞬间相撞形成的损伤,具备一次性形成的损伤特征,而山坡滑落伤,是一个持续与山体不断接触、滑动的动态过程,形成的损伤复杂多样,不具备一次性形成的损伤特征。山坡滑落伤本质上还是坠落的过程,难免要与地面撞击、碰撞,形成的损伤仍具有外轻内重的特征,这是山坡滑落伤与一般高坠伤的共同特点。颈椎骨折、颈髓损伤是山坡滑落伤不容忽视的损伤特点,这与山坡特殊的地理地貌、构成结构特征有关。人体在山坡滑落过程中,与山体直接接触,体表突出部位可出现广泛的表皮擦划伤及创口,损伤广泛,在山坡的多级平台上会有以头部为支点的空翻动作,颈部存在过度屈曲、拉伸以及着地时纵向载荷作用等极易造成颈部的损伤,包括颈椎和附件的骨折以及颈髓的损伤[4]。本文4例在尸体检验中均检见颈椎骨折或脱位,颈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脊柱损伤集中于高位的颈椎损伤,表现为颈椎上段第1~3节段的损伤。在纵向牵张暴力作用下,寰椎前弓、寰枢关节及第3颈椎椎板和棘突部分应力较为集中;在纵向压缩载荷作用下,颈椎上段应力最大部位为寰椎前弓;在过伸力矩载荷作用下,寰椎侧块、侧块与后弓交界部位、寰椎后弓结节、枢椎上关节面及枢椎峡部所受应力较大;在过屈力矩载荷作用下,枢椎齿状突、寰椎后弓、寰椎后弓结节、枢椎峡部及枢椎下关节突等处应力较集中[5]。从山坡滑落时,上述部位容易发生骨折。
笔者认为,法医在对山坡滑落伤的现场进行勘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现场坠滑点的勘验,注意此处足迹的提取,对有关遗留痕迹物证进行检验,观察山石的滑落情况等。(2)注意滑行路线上痕迹物证的提取,对血迹的分布及形态进行勘验,对衣物残片、衣物纤维附着物进行检验,观察山石的滑落与移位、草木的倒伏及折断情况,判断尸体发现位置与坠落点的直线位置对应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从山坡滑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由于滑行路线上障碍物分布复杂,滑落过程中存在体位变化以及翻滚等,有时会出现尸体的发现位置偏离坠滑点位置中轴线的现象。这就要求在现场勘验时分析偏离原因,在滑行路线上查找物证,排除干扰,立足现场,结合案情,分析原因,给出合理性解释。由于山坡滑落处于复杂的立体现场,空间跨度较大,地形复杂,物证提取困难,而且勘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注意自身的保护,加强防护措施。
由于尸体的发现位置大多在山脚下,与坠落点位置相距较远,加之损伤广泛,体表损伤较重,极易让死者亲属对案件性质产生疑问,这就要求法医进行认真的现场勘验,提取有关物证检材,结合走访调查结果,排除人为被害因素,分析滑落原因,对现场物证和尸体检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滑落的现场条件、尸体损伤的成伤机制,有理有据地对案件进行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