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与骨水泥弥散程度的关系探究

2019-03-24 01:54:00杨博文吴元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体骨质

何 轩,杨博文,程 旗,吴元勇,陆 慧

作者单位: 402260 重庆,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一(何轩,程旗,吴元勇,陆慧),骨科二(杨博文)

压缩性骨折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较常见,骨质疏松常见于中老年人,因此压缩性骨折也常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目前对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继开放性手术后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PVP的优点在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快、功能障碍恢复好,但并非所有患者术后都能取得满意效果[1]。现研究表明,PVP临床效果主要与骨水泥力学强度、凝固温度、生物相容性等因素相关[2],除此之外还与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程度密切相关。笔者回顾性分析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探究PVP手术效果与骨水泥弥散程度的关系。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均行PVP治疗。根据患者术后CT表现和数字骨科软件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弥散良好组(55例)和弥散不均组(25例),弥散良好组患者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良好,弥散不均组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骨折椎体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方法

2.1PVP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手术时应保持患者腹部处于悬空。手术开始应先采用床旁X线机确定患者椎体骨折部位,做好体表标记,其后在定位处作一长度为3mm左右的脊柱旁(左/右)切口,将套管穿刺针经切口穿入骨折椎体内,针尖应送达至受伤椎体前1/3处,沿穿刺针套入套管,并将穿刺针所作通道进行扩大,退出穿刺针,将球囊导管注入造影剂后沿通道插入椎体内部,抽出球囊内导丝后进行球囊扩张,将球囊扩张至正常椎体大小后,最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在骨水泥硬化后退出所有器械。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d。

2.2骨水泥弥散程度评价方法 (1)骨折线的确定:术前MRI影像中,骨折线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条带区;CT上表现为条带状骨质压缩致密影或真空裂隙;(2)骨水泥弥散程度的评价:将标准DICOM格式CT图像导入Mimics 15.0软件,同时结合Geomagic Studio 11软件计算骨水泥弥散程度(骨水泥弥散体积),CT矢状位像表现骨水泥未达到骨折线位置或虽然达到骨折线位置但椎体填充<1/2,判定为骨水泥弥散不良;超过上述标准者,判定为骨水泥弥散良好。

3评价指标术前X线侧位片测量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CT平扫数据引入Mimics软件计算椎体体积;术后复查X线片,侧位片测量术后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术后CT平扫数据引入Mimics软件计算椎体体积、骨水泥弥散体积,并观察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术后后凸Cobb角的测量:患椎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垂线与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垂线的交角α角,即上下终板角,其大小反映脊柱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

疼痛及功能评估指标: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运动功能;采用面访、电话等形式对术前、术后3d、1、3个月的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骨水泥中毒、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弥散良好组10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8.18%,弥散不均组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见图1。

5.2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患有严重的腰背疼痛,所有患者术后3d、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其中两组患者术后3d、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5.3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的ODI评分均在80分以上,表明患者脊柱功能障碍较为严重。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弥散良好组患者ODI值评分与弥散不均组相比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5.4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d、3个月与术前相比,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

较发现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术后3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与术前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分)

与术前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图1患者女性,65岁,道路交通事故致伤。a.胸腰段正位片示T11椎体明显变扁;b.胸腰段正位片示T11椎体片状高密度影;c.胸椎MRI示T11椎体压缩骨折;d.胸椎MRI示T11椎体骨水泥填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正常

讨 论

研究表明,发生压缩性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常常伴发有其他内科性疾病,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并且可能骨质疏松同时发生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常病情较为复杂[4-5]。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常以腰背疼痛为首要表现,同时伴活动受限而就诊[6]。PVP是继开放性手术后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最早由1984年法国Galibert 和Deramond 等应用于治疗血管瘤引起的椎体破坏,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此后该技术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扩大应用,将该方法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7]。1994年开始美国广泛采用该技术治疗肿瘤或骨质疏松等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可达到减轻疼痛、稳定脊柱、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和早期活动等目的。过去的20年中,该术式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普及。目前,已有大宗病例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报道,也有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PVP的有效性[8]。

虽然PVP对于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均能取得较好效果,PVP手术效果受较多因素影响,但是目前对于PVP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不十分明确。有学者对椎体内骨水泥的填充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术后疼痛缓解效果与骨水泥的注射量并没有直接关系[9]。Molloy等[10]发现,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填充率与椎体的刚度强弱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骨水泥弥散程度与术后效果的关系。

结果发现,PVP术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不错疗效,其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根据骨水泥弥散程度分为弥散良好组(55例)和弥散不均组(25例),进一步研究发现,弥散良好组患者术后短期(3d)和中期(3个月)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弥散不均组改善明显。Cobb角是反映脊柱侧弯程度的一个指标,其值越大表明脊柱弯度越大,骨折越严重,在本研究中也选取了该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弥散良好组患者短中期的Cobb角均明显小于弥散不均组,由此可见弥散良好组患者术后效果要优于弥散不均组患者。

虽然本研究显示骨水泥弥散程度越高,其临床效果更好,但是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在于:未观测远期各项指标变化;选取样本量较小,而临床研究相关报道较少,未能与文献报道相比较。

综上所述,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将影响术后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缓解。但是其对患者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体骨质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骨质疏松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7:36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3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