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勇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逐渐打破传统作息规律,夜生活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街道作为城市的骨架,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现自身特色最直观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享受夜生活的主要空间,所以街道夜景观空间的好坏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从对街道夜景观影响较大的连续性入手,研究其如何形成、外在表现及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街道夜景观与连续性关系,讨论连续性街道夜景观设计中的相关要素,提出基于连续性的街道夜景观设计要求。
关键词:连续性;夜景观;设计要求
一、连续性概述
(一)连续性的概念
连续是持续不停的、不间断的意思,连续性是指处在连续的状态,或是一个序列中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在觀察事物时,按照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类元素容易被认为是一个整体,这种规律被称为连续性原则,即所谓的知觉连续性原则。也就是说,大脑会将我们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简单的连续组合,例如,呈线条排布的点会被认为是一条完整的线而不是单独存在的点。
(二)连续性的外在表现及应用
现实生活中诸如星座命名、空间的组合、平面设计等都有连续性的应用。通过对连续性的研究,将原本混乱的元素形态归于整体、有序。通过图形的连续组合,使原本不会引起观众注意的散乱图形,因连续重复并置而产生强烈的魅力,从而提高注目性[1]。
二、连续性在街道夜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街道夜景观的空间构成
夜景观作为街道界面的夜间再表达,其本质上是灯光对街道各个界面的表达。其主要由水平、垂直等虚空界面构成。
1.安全舒适、具有引导性的水平界面
水平界面主要由车行道、人行道的灯光界面构成,车行道照明主要是给驾驶员提供一个可见度高、驾驶舒适的行车条件,要求路面亮度、均匀度等功能性指标达标。人行道则更多地要考虑到人性化,地面照度适中,不能存在明显暗区,避免安全隐患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灯光引导性。
2.尺度适宜、体现街道特色的垂直界面
垂直界面主要由沿街建筑以及行道树、灯光小品等的灯光界面构成。沿街的建筑界面是人们体验街道时最先注意的,灯光对建筑表达的好坏、尺度对街道夜景观空间有着很大影响。行道树、路灯、灯光小品等构成的界面则是对街道夜景观空间的点缀提升。
(二)街道夜景观空间形态与连续性的关联
从空间形态上看,街道夜景观空间是一种线型空间,它具有“动”与“续”的特征,在其中活动,人会有一种被引导的心理暗示,连续的空间加强了这种引导,同时通过一些灯光的表达也更加深了印象。街道充当着城市空间线路上各个形象要素的组织者,其夜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加深了人们对城市的认知[2]。
(三)街道夜景观连续性的影响要素
1.街道空间界面的连续性
在夜晚,人们对城市街道空间产生的印象,主要是照明对各个街道空间界面表现的组合,以及各种灯具、光雕塑等产生的虚空的界面[3]。在连续性街道空间中,这些界面都相对连续,这也实现了视觉上的连贯与统一,使夜景观可以更好地展现其特色,也加强了夜景观整体的形象性与识别性。同时在生理、心理上都极其符合人们的需求,这也是吸引人群驻留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说街道界面本身的连续性对街道夜景观的连续性的影响巨大。
2.灯光对街道界面的表达
灯光是街道夜景观营造的主要手段,其光色、色温、亮度、角度以及表现手法都对街道夜景观有着巨大影响。过高的亮度、突兀的色温、过于鲜艳的光色、照明的缺失都会破坏街道夜景观的连续性、整体性,使得街道夜景观空间变得不均衡、不柔和、不系统、品质低的同时造成大量光污染,空间变得破碎、感受不舒适。
(四)打造连续性街道夜景观的意义
1.展现街道夜景特色
人在对街道夜景观认知的过程中,会对连续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有连续才会有秩序,完整连续的夜景观界面是美感特征展现的前提[4]。如果其中缺少了一部分,那么连续性就会被打破,从而导致其夜景观变得凌乱无序,形式感缺失,最终无法准确表达街道形象。连续性的街道夜景观利用各类照明手法以及现代技术,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灯光对街道界面进行相应表达,建立起光的造型、韵律和节奏,对行走在街道中的人形成连续稳定的知觉刺激,从而使人产生连续性的空间知觉体验,加强街道夜景观空间的整体性,使得街道夜景观赏心悦目、展现街道夜间特色。凯文·林奇认为可识别的街道应具有连续性,可识别的街道夜景观同样需要连续性。
2.安全性的要求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到“需求等级”,其中安全需求的等级仅次于生理需求。街道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它的安全性尤其是夜间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街道在夜间继续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保障。通过光对街道界面连续而明确的表达,营造出一个连续的光环境空间,可以使街道在夜间同样做到可识别,避免街道界面在夜间表达中存在大面积暗区、不连续,这也是对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安抚,使人们在夜间愿意走上街道,使用街道,对街道人流量起一个提高作用。
三、基于连续性的街道夜景观设计要求
人们在体验街道夜景观时,如果感受舒适、光环境亮暗适中、空间与人相协调、整体印象良好,说明这处街道夜景观是具有连续性的;相反,夜景观五光十色、亮暗不均、极为杂乱、有断裂感便是连续性缺失的表现,这样的夜景观往往无法给人们一个良好的体验感。对于街道夜景观的设计需要基于连续性。
街道夜景观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灯光对街道界面的表达需要整体规划考虑,不可随意进行,对现有亮化效果较好的建筑进行局部提升,强调组团性夜景的打造,增加建筑细部表现,重点刻画建筑亮点结构,体现丰富细腻的夜间光环境。对于现有照明效果较差甚至缺失的,需重新考虑并注意与整体环境的融合。
街道的夜景观既要创造出一个景观统一的街道,又要有变化以免给人单调之感。“点、线、面”结合,处理好明暗关系,使得街道夜景观连续的同时层次内容丰富。
色温原则为:商务办公宜冷色调为主,简洁大气;商业类建筑以3000K暖白色为主,营造活跃的商业氛围;文化类建筑及住宅类建筑以2700K暖色调为主,营造典雅舒适的灯光氛圍,过渡自然,整体感受舒适。其中,“点”元素,即街道中具有特色的、地标性的建筑,其色温可适当调整,突出其独特性,增加街道景观的丰富性。“线”元素、“面”色温控制在令人感受舒适的范围中,根据不同环境氛围适当调整,但过渡自然。
亮度层级,强调区域性,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功能分区、建筑尺度、视觉秩序等场地因素,规划出区域亮度分布图,为照明设计的提供逻辑支持,打造具有高识别性的连续性空间。将空间的亮度分为三级:暗空间——居住区,此部分空间较为温馨,让人放松;中等空间——公共活动区和行政办公区;亮空间——商业中心区,此区域亮度很高,是展现街道现代、高品质的商业空间。同时将其中的建筑物按重要性分为四个等级:特级——具有重要地标或政治意义,在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建筑或载体,整个街道夜景空间中的“点”元素;1级——具有较好的建筑形态,在街道空间环境中有较好表征意义的建筑或载体;2级——一般建筑物或载体:3级——普通居民住宅。
同时在灯光的设计表达上遵循一定的图底关系。底界面:路面照明均匀,无光斑、暗区,亮度适中。侧界面:遵循图底关系,以夜景观设计对沿街建筑立面的表达形成的基础光环境为底,重点、地标建筑、相关景观要素夜景观表达、建筑立面上广告装饰等及意境感知等艺术性夜景观设计为图。其中,底的亮度、色温具有变化但过渡自然,亮度等级、照明效果均衡无断层;图即重点表现对象相互呼应,配合融洽,变化连续,同时避免眩光及光污染等。灯光秀、投影照明等大范围动态照明,营造氛围的同时与图、底形成统一整体,具有指引性。
以人为本,着重中尺度、近人尺度的夜景观打造,打造品质之光:去杂色,提高干净度;补暗区,提高均衡度。互动之光:补互动,增加趣味度。文旅之光:补灯饰,增加灯光秀。生态之光:去眩光,提高柔和度。以此可以为人们打造一处连续性街道夜景空间。
参考文献:
[1]何灿群,葛列众.格式塔原理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6(1):153-155.
[2]周可斌,矫鸿博.城市街道侧界面连续性的控制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9-53.
[3]乔文黎,候力丹.街道景观照明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0(4):208-209.
[4]孙瑞丰.连续性与重点性的统:长春市人民大街空间形态建设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51-53.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