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今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是初中学习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做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能力;教学;对策
教学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教”即为教师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即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增长以及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学工作并非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而是需要师生双方积极配合,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就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许多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在于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讲解,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当今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 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阶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自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期望能够摆脱束缚和依赖,依靠自身的能力实现目标。倘若将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和保护,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初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另一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当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了显著的增强,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各种目标的实现,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二) 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难度,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考察,因此有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吃力,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仍然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同时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验证等等,这样就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学习效果,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发展其核心素养。
(三)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当代学生不仅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各项挑战。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思考、分析、探究、实践、合作等一系列的學习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一方面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较强的学习能力,防止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掉队。
二、 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动力,倘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促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还会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进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发学生的目标兴趣。例如,初中的学生大多对流行音乐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元素加入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数据的分析”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选取流行音乐的一些数据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和讲解,例如内地男歌手、内地女歌手入围某奖项的人数,某歌星创作歌曲进入排行榜的数量等等,当教师抛出这样的实例时,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迅速吸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数据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高效的掌握相关概念和定理,同时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选取一些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就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调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课本知识的实践和转化,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二)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当前的初中数学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充分的预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抓住重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可以在新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例如提出几个与新概念、新定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和资料去寻找答案,这样能够给予学生明确的预习指导,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做到既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也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再经过初步的预习习惯培养后,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开展预习活动,例如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浏览和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巩固。
(三)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团队合作的学习形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所给出的研究课题来自行制定详细的合作学习计划,包括探究步骤、探究方式、任务分工、结论陈述等等,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团队学習过程,能够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以及合作分工的意义,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师还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延伸至课外探究实践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于实际生活,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四)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良好的反馈一方面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指导其在后面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首先,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结束后,对学生当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这样一方面是教师反思自身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能够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学习后养成总结的习惯,进而更加有效的查漏补缺,实现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全面的反馈,除了传统的批改对错之外,还需要看到学生是否取得进步、明显的不足之处等等,在作业本上为学生指出来,既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考察,也是学生改进自身的良好时机,通过对每一次考试结果的全面分析,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学生关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的思考,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学习,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志强.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249-250.
[2]成红霞.数学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符号感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88.
[3]敖特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49.
[4]吕阳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64-165.
作者简介:
肖通源,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