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要重视生活之中形成数学问题、利用直观教学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整理,最终确保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引导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激发;引导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一、 数学知识生活化转变
数学教学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要让数学知识生活化,有着生活经验的数学知识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理解的窍门,也正是因为数学一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就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情境,有利于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例如:拱桥建造中圆及弓形,扇形等知识的应用,美术、建筑中的黄金分割的应用,还有在两村之间打井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怎样才能使井在两村的距离和最短,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紧密联系生活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完全打开,形成思维引导。要想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教师要做到:第一,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设计银行存钱的实际问题,进行利息、本金等方面的计算,还可以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联系起来,形成德育教育。第二,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土地面积、校园学生队形排列等问题都可以研究。第三,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家庭生活之中的研究可以适当拓展数学知识内容,例如:开展数学活动“恩格尔系数”这一内容时,进行家庭消费的相关计算,学生会更为感兴趣。
二、 数学知识直观化转变
初中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进行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教师还是要尝试直观教学方法。一提到直观教学方法,教师往往会想到这种教学方式是小学阶段适宜的,初中生不应该采用了。其实,这种思想是教师的一种误解,初中数学不需要进行数方面的直观展示,但是完全可以利用几何知识进行数的直观分析,实现“数与形”的紧密融合,确保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引导。首先,教师要利用现代化软件来实现数与形的直观转换。例如:“seewo”软件能够实现对教师直观微视频制作的引导,保证教师的制作将会更为简单。其次,直观化转变也可以利用实践操作活动。比如:在讲椭圆之前,让学生观察一下汽车油罐车的横截面的轮廓,然后用细绳和钉子制作教具展示椭圆的画法,由学生给出椭圆的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超级画板,动态几何图形的制作和变换,能够动态地展现数和形的变化,适合在课堂上使用,也适合学生教师课前课后辅助学习探索创作,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及新课改后教材的变化等各种因素,设计直观教学案例。总之,直观教学的引入就是引导学生由“数”想“形”来画出几何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画图思考问题的习惯,重视数学实践操作,剪、拼、折、补凸显图形的直观效果。
三、 数学知识系统化整理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时,由于知识点多、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灵活运用能力,拥有将数学知识整理综合起来的逻辑思维,但是目前初中生缺乏这种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具备知识系统化整理的能力。否则,教师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一味代劳,学生对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导致学生在复习时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數学知识系统化整理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进行,不仅能够构建学生数学知识网络,还可以帮助他们优化数学复习的内容与方法,使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系统化,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使用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特别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实现在课程目标内所提出的要求,保证课堂活动的目标和各环节的有效达成,预设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方法。接下来,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合作学习,互相沟通知识点的整理方式,特别是观看教师的微课来对数学知识有更为体系化的认识,最后自己完成适合自己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上凸显直接的知识漏洞和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等。总之,将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而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还能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思考与思维的发散。
综上所述,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要重视生活之中形成数学问题、利用直挂教学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整理,最终确保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少华.探究怎样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J].文理导航(中旬),2017(10).
[2]胡春梅.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3).
[3]谭艳兰.例谈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7).
[4]冯玉娴,刘春香.设计·生成·反思——借助几何直观解决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J].中国数学教育,2014(9).
作者简介:蒋榕,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桐木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