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彦妍 桑明荣 荀亚茹
摘 要:目的:探讨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将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教学前后,对学生的期末考试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评价。结果:采用微课进行教学后,学生的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高于教学前,试验组学习认同微课能够提高学习兴趣(84.6)、学习的主动性(80.7)和学习效率(76.9),有助于他们掌握重点知识(78.8)。结论: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搭建微课教学平台是一个良好的辅助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职护理;微课;外科护理
在医学教育领域微课应用于急救护理教学,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医学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微课以内容精练、类型多样、使用灵活等优点,使教育中心真正转变为学生为主,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鉴于十九大精神做优做强职教工作,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护理人才大军,深化中职护理教育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本研究在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法,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为今后广泛推行以微课为载体的中职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在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共2个班98名学生)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1个班学生,包括52名学生,年龄(17±0.92)岁,20学时的理论课采用微课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他章节课程内容仍采用传统理论教学。
(二) 方法
在采用微课教学的外科护理教师、教材和授课时数相同,采用的PPT内容相同。微课理论课教学安排依次为水电解质代谢护理4学时,烧伤护理4学时,骨折概述4学时,肋骨骨折护理2学时,心脏骤停护理6学时,共计20学时。
1. 微课教学内容的准备:在課程开始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要求,精心编制微课教学资料并上传,主要包括水电解质代谢机制、烧伤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因素、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护理措施、心肺骤停与CPR。资料选取根据各章节教学目标,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的学习内容,并请专业人员进行视频的整理和完善,然后上传教学视频。每个视频约为10分钟。在录制视频过程中,PPT简练生动,讲解与PPT文字同步。
2. 跟进课堂教学:首先,回顾知识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请学生进行模拟讲解和操作,并请其他学生在讲解结束后进行讨论和评价,小组学生和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模拟讲堂上进行讲解练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答疑。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作业并参与讨论区的专题讨论,以进一步促进其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三) 评价方法
1. 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在微课课程结束后1周,由教学负责人随机从题库中抽取试题1套,学生闭卷笔试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考核,卷面分值100分,教师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分项阅卷和合分。心肺复苏术操作练习后1周,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操作考核,分值100分,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技术掌握水平评判,考核遵守公开公正原则。
2. 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在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设问题,主要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学习效率、掌握重难点知识、人际交流能力等6个方面。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数据库录入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 教学前后操作和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微课教学后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微课教学前成绩,详见表1。
(二) 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详见表2。
三、 讨论
(一) 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作为其重点提升的核心能力之一。微课紧密联系《外科护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视频信息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宽授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课平台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学生
84.6%(44/52)的学生认为微课能够提高学习兴趣,80.7%(42/52)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76.9%(40/52)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在微课教学前后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均有提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果表明,微课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最后
微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如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可能存在选题不当或知识点切分过细或过粗的问题。本研究中有9.6%的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尚不能得到解决,5.7%的学生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很好提升等问题,微课教学并不能完全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优势改进其不足,如何提高部分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简介:类彦妍,桑明荣,荀亚茹,黑龙江省鹤岗市,黑龙江省鹤岗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