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性分析

2019-03-23 01:38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灌输心理咨询实效性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8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核要位置,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的开展,是一个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的根本问题。而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占据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或教育团体为使受教育者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以形成符合一定阶级和社会所需要的群体所运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或手段。美国教育一直以来领先世界各国,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既是其“得益于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得当”[2]。因此,对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性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新时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

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差异性呈现的主要原因

1.1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选择的不同

中美两国由于各自社会制度选择的互异性而导致其自身的价值观与教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就中国而言,其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运转制度,且其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从根本上规约了其价值观的取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其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现就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人才。因此,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具有显性的社会主义向度的特点;就美国而言,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其基本经济制度为私有制的制度安排,这就在最深层的根源上决定了其国家的价值观取向就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反映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就是培养具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公民。因此,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呈出现隐性的资本主义向度的特点。

1.2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形成的背景不同

美国仅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所积累的文化沉淀较之于中国,是极其微弱的。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就选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一直实行开放的“民主式”统治方式,这种“民主式”的理念渗透到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便形成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而中国以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沉淀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底蕴,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演绎成以“孔孟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孔孟式”的传统教育方法。也就是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孔孟式”教育方法在中国的传承已达几千年之久,其悠久的历史地位对我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受到它的影响与内化,一直以来,“讲授式”的教育方法便成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展开的主要方法。由此可知,由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不同,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必定表征出巨大的差异性。

1.3 中美两国教育理念实现的目标不同

教育理念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的产生与发展由其对应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美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其教育理念反映的必然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是说,它归根到底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这就决定了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以个人自由主义为中心去发展高校学生的个性自由,促使高校学生最终接受代表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其主导意识形态,因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就成为中国始终予以坚持的重要原则,且具体化实践目标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要理念就是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故而,由于两国教育理念实现的目标不同,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2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性

2.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的差异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所秉持的灌输法层面上,中国高校以指向性非常明确的显性灌输为主要特点,而“美国高校‘灌输’形式具有多样性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3]。这就表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中美两国都以灌输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其各自的灌输方式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法思想来源于列宁的“灌输理论”。列宁在其《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无产阶级中的价值、方法及意义等,尤其是对于“为什么灌输、怎样灌输”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阐明。这些论述初步发展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确立了灌输的教育方法论基础,并在成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理论依据。众所周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宣传、表现和普及的主要方式。根据列宁的灌输理论阐明,由于这些课程蕴含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且其自身无法实现在“受体”之间的广泛传播,这就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上决定了我们必须运用灌输法进行显性的、直接的方式进行理论灌输。美国在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的主要灌输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话式的灌输;二是渗透式的灌输。就对话式灌输来讲,它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双向互动式“灌输”,坚持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下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开放的、互相尊重的交往,达到灌输和教育的目的”[4]。即是说,对话式的灌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教师有形权威的训导,因而可以降解学生的戒备心理与对抗情绪,从最大程度上跃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渗透式灌输而言,它是一种将资产阶级价值观渗透于高校各学科的专题教学之中,即有效设计关于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道德问题以及“政治与社会制度、伟人政绩等有关专题”[5],实现资产阶级价值观传播与普及。由此可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中,与中国所运用的显性的、直接的灌输方式不同,美国所实行的这两种灌输方式则呈现隐性的、间接的特征。

2.2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法的差异性

心理咨询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要教育方法。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心理咨询的巨大作用,但心理咨询在两国的发展形态及其完善度是不同的。

众所周知,心理咨询是美国大学校园里最早出现的一门学科,其悠久的心理咨询发展史,助推今天的美国在心理咨询的相关设备与机构的建设与完善上遥遥领先全世界。也就是说,美国现行的高校都几乎设有学生辅导中心与配备专职人员。其辅导中心所辅导的内容广泛而纵深,包括个人的成长规划、事业的选择和发展、学习获取的能力技巧、心理障碍的自我排除等。同时,其心理咨询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等共性问题的化解、考试恐惧症、择业焦虑症等问题的研讨以及心理、能力、方法等方面问题的交流。另外,其心理咨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采取课堂发问、个别谈话、座谈咨询以及网络影视和电视教育等方式进行全面开展。由此可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实践展开中,美国都极其注重心理咨询的教育方法,通过心理咨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不断跃升其价值观的普及与巩固。在中国,心理咨询学科发展的起步较晚,尤其是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得很少,并且缺乏专职人员和完备的心理咨询体系。当前,中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缺乏整体性和规范性,这既表现为缺乏专业的运营人员,又缺少比较宽广与纵深的德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因而咨询机构衍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其自身反映出来的局限性与自主性降维。另外,目前我国针对高校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总体上讲比较全面与系统,但存在的主要缺陷就是从业人员水准的参差不齐,即在这些从业人员中,高校辅导员、医务人员、任课教师等共同存有。这种现象的问题凸显就是,无论是从外在的规范上还是从内在的深化上都很难满足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需求,甚至可能误导大学生,把他们引向更糟糕的境地,进而严重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跃升。

2.3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方法的差异性

“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就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合力下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都尝试将学校、社会与家庭整合成互相配合、互相反馈的有机体,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取巨大的实效性。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开展仍然偏向于以学校为主体,虽然家庭和社会也被契合在其整体的运转过程中,但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度以及“具体措施和工作力度都明显不足,合力作用尚未真正形成”[6]。也就是说,我国的学校、社会与家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还是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一直以来,中国都以学校为主,把学校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和家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更加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这是因为学校的教育属于“内化于心”的方面,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则属于“外化于行”的方面,只有实现这两方面的契融即知与行或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大幅度提升的实效性,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的有机整体……才能获得系统效益,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7]。

在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跃升得益于其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即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个“三位一体”教育合力进行整体施教。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美国在社会中通过运用强大的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力量,将代表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输送给广大民众,形塑一个充满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使高校学生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潜移默化地主动认同与接受。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美国学生家长对于教育的高度参与性是其教育制度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力,他们可以按照国家的教育规则与学校共同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的开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与其建构的“三位一体”教育方法密切关联。

3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差异性的现实意义

通过梳理和考量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性,可以从中明确二者的优劣面,即它们表征出一种教育方法上融通互鉴的现象。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8]这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其全面开展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也就是说,高校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权在高校工作的入融,“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并进一步指出,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其党委必须承担“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1],其当地党委书记必须多调研与考察高校,“多去高校作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展现学校党委统筹引领全局工作的作用,以确保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高校始终走在培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才的科学路线上。具体而言,在高校必须加强高校各个社团组织的党性教育,积极利用党委各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一系列群团组织进行统一领导,发挥其教育、宣传、组织和服务青年学生的作用,以此不断提升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灌输与隐性灌输的统一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灌输法的特点主要是显性灌输,即教育的充分显现性,但“有时却因为教育目的太过明显……而失去了趣味性……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9]。因此,在运用灌输法的时候,需要坚持显性灌输与隐性灌输的有机统一,即善于运用显性的功能明确方向性,运用隐性的功能去消解学生的抵制情绪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景。例如,在具体的层面上,可以运用学科渗透的方法,将过于显性的思想政治内容与课堂、课程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学科渗透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隐性功能的实现也在“硬件”的设备上下功夫,如建博物馆、体育馆、音乐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建设,以全面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环境,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9]。也就是说,要善于结合显性的硬灌输和隐性的软浸润实现有效“捆绑”,借助其合力去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心理咨询方法的入融

心理咨询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要方法,即是说,心理咨询的开展,可以有效化解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等共性问题以及考试恐惧症、择业焦虑症等问题,帮助学生进行个人成长、事业的规划与指导,增强其学习技能与心理障碍自我排除的能力。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展开中,我国正面教育做得比较到位,但仍然缺乏内在的心理疏导,即心理咨询的欠缺。正是存在这样的欠缺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展开中,由于缺乏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方法,致使当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问题频发。因此,为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将心理咨询的方法入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就成为趋势的必然。具体而言就是在高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定期邀请在心理学领域有建树的专家前来开展讲座与论坛,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同时对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进行量化和优化,完善心理咨询教师配置与学生心理辅导机制,进而为有效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设良好的前提与基础。

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例如,社会信息化的深度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方法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提升,但这也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突破高校这一唯一的教育场所而延伸至整个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考量,建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建构与运用“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助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强有力杠杆。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国高校主要还是以学校为主,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和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这就在总体上消解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加强建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的导向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与完善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灌输心理咨询实效性
论恩格斯灌输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当代价值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